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千手千眼觀世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

 

在《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改稱《香山寶卷》,作者為宋代的普明禪師)裡也有著一個跟千手千眼觀音相關的傳說故事。

 

中國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叫妙莊王。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名叫妙因、妙緣、妙善,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後,大、二女兒都依父親安排出嫁了,只有三女兒妙善公主堅持要出家為尼。妙莊王十分生氣,便將妙善公主趕出了王宮。於是,妙善公主便開始了她的修行生活。

 

後來妙莊王得了重病,有一名老和尚告訴他,要以至親的手和眼睛配藥才能治療這個病;但是妙莊王的大、二女兒都拒絕獻出手眼來給父親配藥。於是,老和尚便向他說:「有位專門在救度眾生的香山仙長,若是求他幫助,也許還有機會。」

 

於是妙莊王便轉而求助於香山仙長,這才發現香山仙長便是已修行成道的妙善公主!妙善知道父親的需求之後,立即斷手挖眼獻給妙莊王,妙莊王吃下了由香山仙長手眼煎成的湯藥之後,重病痊癒。但是,見到女兒沒有了手眼,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妙莊王便叩拜天地,請求讓香山仙長再長出手眼。剎那間,仙長果然又長出手眼,而且一下子長出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便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千手千眼觀世音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千手千眼觀世音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sbnTKv
via IFTTT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二)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二)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二)

 

這個素食是調養情志的益處,對非素食者來說是很難體會的。我吃素到現在八年了,到後來才逐漸感受得到這個益處,是一開始所沒有想過的。我可以用一個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輛充滿塑料氣味的旅遊車上,一開始覺得不適應,但是過一會就習慣了,不覺得它的存在。

 

實際上,我們大部份凡夫俗子,頭腦天天充滿思慮,雜念自己跳出來控制不住,可是我們都沒有察覺這些念頭,隨波逐流的跟著雜念走。吃素之後,由於沒有了「葷」的「煩」,內心逐漸變得平靜,於是就容易察覺自己的雜念了。

 

這就是為甚麼素食者對食物的味覺比較靈敏,例如我現在吃了蔥蒜韭菜以後就會覺得人很煩躁、睡不好,但是以前不是吃素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別以為「酒」是植物做的就是素食,現在只是喝一點點啤酒,人就會覺得焦躁不安,這是以前沒有的。這就是人內心「潔淨」了,素食幫助人能夠「清心」,心無雜念,那就容易察覺自己在雜念裡頭,察覺到問題所在,才能夠跳出問題、解決問題。

 

吃素的人能夠做到「我行我素」,順心而行,不拘束於世俗的看法,而獨行己路又不害怕。不是這樣嘛,素食者在現代的社會中還是占少數,但是他們仍然能夠堅持吃素,就知道他們具有強大的內心,足以抵抗誘惑、輿論等外在的影響。這就是「逆流而上」,「不隨波逐流」了,假如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雜念,內心完全能夠收到控制,那樣也必然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行」,達致「心想事成」,想甚麼就做甚麼的表里合一狀態,能夠如此順心而行,不是人生的最高層次嘛?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二)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二)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sf3sug
via IFTTT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持蓮觀音

持蓮觀音

持蓮觀音

 

《可信錄》記載,說,清沈均安,江蘇高郵人,官拜江西蓮花廳,素以廉潔為人稱誦。其祖父文崧,任職於山東省霑化縣時,有同事忽奉上命,出差西藏,然雙親老邁,膝下惟有同事一子,同事心中甚難捨下兩老,一愁莫展之時,事為文崧知曉,慨然答允代其前往西藏。

眾同事聞及,皆深感文崧大情高義。他長途跋往返涉三年,才回到任所。期間,途中餐風露宿,冰雪寒苦,往往月餘不見人煙。隨從二僕,忠心耿耿,一日晦霧,行至陡坂坡,一不留神,二僕突然跌入萬丈深淵之中。文崧所乘馬騎,足已失陷,情況危急。忽見雲霧中,觀音菩薩手持青蓮花,向崧指導,不久,身已越過深礀,安然落至平地。

雖身已脫險,但心中為二僕不幸喪命,而傷心落淚。其座下良駒,亦似有同感。裹足不前,長嘶不已。過了良久,驟聞人語聲,急呼之。則僕人夏祥獨至,云墮礀時,有綠毛人長丈餘,自礀中將他負出,主僕相擁大哭。

 

崧歸返家園後,向高堂文良公稟訴經過。文良於是命人繪就觀音手持青蓮花,在雲霧中,指導出險圖,以供人膜拜。衙內同事,知崧脫險,有此奇遇,皆言崧義感天,觀音於危急之中,降駕解救云云。持蓮觀音救人於危難災厄。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持蓮觀音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持蓮觀音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ruCiOg
via IFTTT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一)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一)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一)

 

好些人吃素的原因是為了身體健康,我認為,吃素雖然對身體有很多益處,但是它的益處最厲害的地方不是對「腸胃」、「營養」有幫助,而是一種「情志養生」,屬於精神調養、「神補」的高級養生方法。

 

首先,「素食」的這個「素」字,強調的就是「樸素」,就是簡單自然的生活模式。飲食如何才能夠簡單啊?四個字:知足常樂。吃最簡單的食物,最便宜而容易找到的食物,在食物鏈最低級的食物,最保護地球環境的食物,最不用殺生的食物,最不用烹調而又好吃的食物,這種「簡單」的想法,就是一種「素」。

 

「素」本身就是「白色」的意思,也指潔淨,素食一方面是指食物本身是簡單潔淨的,而更重要的是,素食吃下去人體之後,也讓人體潔淨、內心清淨。

 

素食是相對於「葷食」。屬於葷的食物,除了是肉類以外,更包括了五辛,即蔥蒜韭菜之類,為何這些屬於植物的東西也叫葷菜?所謂「五辛令人煩」,就是說吃了蔥蒜這些食物,會讓人煩惱不斷,所以這些屬於「葷」。從這個角度來看,素食的定義不在於是否「植物」,而是在於食物是否讓人「煩」、「心不靜」。素食所強調的是「心」,吃素能夠「不煩」、使「心靜」,那麼素食顯然是一種「情志養生」了。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一)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素食為何屬「情志養生」?(一)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rr5uWj
via IFTTT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延命觀音

延命觀音

延命觀音

 

相傳一春夏之交時節,天時忽寒忽暖之故,一班小兒多患痧疫之症,四周可見,最危險的是丹痧,往往透了出來,一不留心,偶然受了一點風,或是熱得太過,以致內陷,毒氣攻心,不可救藥。菩薩見了,好生不忍,在藥物中一算,只有赤杞柳可以救得此疾,幸喜此物野生很多,恰當夏令,正是此物盛長之時。當時菩薩想尋覓一個有緣之人,將此方傳授給他,以救一方小孩之命。

於是一路行到辛峰之麓,聽見有兩個人坐在山麓上講話,一個年輕的說道:「如今天道是反了,行善的人,被弄得七顛八倒;作惡的人,倒反而逍遙快樂。老伯伯你想,城東嚴家的老員外,他是多麼有善心啊!修橋補路,他不遺餘力!夏令開堂施診贈藥,冬天開倉施粥送衣,不知救了多少性命。如今弄到他自己孫兒出丹痧,據說受了一點子風,丹痧隱了,諸醫束手,看是沒有生望了,你想可氣不可氣呢?」老者道:「這是命數罷了,論理嚴員外這種人家,非但不當有這種頑逆之事,正宜公侯萬代理,但如今弄到身上,又有甚麼辦法呢?不過大家替他同聲哀嘆罷了。」

原來他們嚴姓,卻是嚴文靖公之後。有一位道徹先生,他生就一副慈善心腸,好為善舉,三十無子,人勸納妾,他只說未得其人。有一天偶然到親戚家中,見一個婢女,卻光著頭沒有蓄髮。先生無意間問起,纔知是個啞子,於是便向那親戚說道:「叫她把頭髮留起來,我便娶她為妾。」那親戚如何肯信。道徹便書約留聘,第二年便娶了回去。人家問他為何納一個啞子?道徹道:「她天生瘖啞,十分可憐,況且主人不使蓄髮,人家知道她是啞子,自然不會娶她,後半世的日子,豈不是更加悽苦?我因此才收納下來啊!」當時人家不免譏笑他。後來他得到三個兒子,行善更加格外認真。那兩人談話中所說的嚴老員外,就是這位道徹先生啊。

菩薩那時正在路上採得一束赤杞柳在手中,聽了二人之話,便走將過去向二人說道:「丹痧內陷,委實不易調治,惟有這赤杞柳煎服有效。你可拿去送往嚴宅,叫他們趕緊煎成濃汁服下,一個時辰後,若不見其效,另用炭風爐一隻,燒了熾炭,取紅棗置罐中煨燉而食,痧子自然會推出來的。這是秘方,你等倘能廣為傳佈,便是無量功德。」那少年接了赤杞柳正待要走,忽又站住道:「先生,敢問你老人家尊姓大名?現住何處?回頭嚴老員外問起來,我好回話。」菩薩道:「我卻沒有姓名,若是嚴老員外問你時,你只說有一個落伽山人,雲遊過此,聞知員外家小兒病重,故特傳此秘方,員外聽了,他自會知道的。」說罷便與二人作別下山。

少年拿了一束赤杞柳,拔腳飛跑,直入嚴府,將上面一段話,說個明白,員外道:「既如此你可問得那人姓名?」少年道:「他說沒有名姓,卻叫做落伽山人。」員外一聽此話,俯身便拜,把個少年嚇得一跳,正是話說嚴道徹聽少年說出「落伽山人」四字,就知道是菩薩示現,不覺俯身拜謝。拜罷起身,便命少年稍待,自己卻拿了那一束赤杞柳,送到裏邊,說明就理,叫家人快去煎給小官兒吃。家中上下人等,聽說菩薩指示,都喜出望外,笑逐顏開,知道小官兒今番有救了,自去煎煮。道徹便去拿了五十兩銀子,送給那少年做酬勞,又說明他們遇見的是觀世音菩薩,還問明了菩薩示現的地方。那少年只因多了一番嘴,奔跑了一趟,卻獲白花花五十兩銀,怎生不歡喜,道謝而去。道徹重新入內,那時藥已煎好了,便灌給小官兒吃了一盞,隔了半個時辰,面部已斑斑點點的推出瘀子來,當晚就推齊了。大家小心看護,一周時之後,漸漸的回了點,延醫調治,不久痊愈。

那少年回去,知道遇見了菩薩,便告知老者,大家知是菩薩所傳方藥,自然是靈應的,於是廣為傳佈。患同樣病症的人家,爭著如法泡製,果然十分靈驗,救了不少小兒性命。大家感激觀世音菩薩的大德,因此赤杞柳一物,便改名為觀音柳,紀念深恩。

嚴道徹在孫兒病好之後,便招工僱匠,大興土木,在辛峰之陽,菩薩當日示現之處,造起一座廟宇,題名為白衣庵,塑著白衣觀音的法像,這位菩薩的手裏,不拿楊枝,卻拈著一枝赤杞柳,作施捨之狀。大家因為菩薩救護小兒,使能延年益壽,故稱為延命觀音。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延命觀音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延命觀音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s1SJ6x
via IFTTT

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相信大家都有車子輪胎扎胎漏氣經歷,前不久我也經歷了一次。

那天出門上班的時間晚了,我沒有檢查車子就急急忙忙出發了,到了公司才發現車子右後輪胎整個癟下去了,深深的壓痕,已經磨損嚴重了。這一天我還需要外出工作,我能想到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一找附近的修理廠,希望能幫我解決這個情況。

定位搜索找到一家維修廠後,我和維修人員講了車子的型號和情況,剛好是可以修理我這輛車的,維修人員很快就上門了,原本師傅是想更換上備胎後一起開回修理廠的,因為我還需要上班,並不能離開公司。師傅就說他會立馬回去幫我弄個新輪胎,再回來幫我安裝好,讓我放心。整個溝通過程很自然,甚至從頭到尾我們都沒有講價格是多少,同事還打趣說小心別人輪胎拿來後亂開價哦。

最後師傅如約而至,幫我安裝好,並且給我看了新胎的說明,費用合理,是市場價,並且提醒我讓我注意車子的一些問題。師傅最後還靦腆地說了因為外出上門了店裡規定要加50元上門費。我並沒有還價,我感激師傅能夠在第一時間幫我解決問題,並好心提醒了我。

後來沒多久,我就對車子進行了大保養,更換了其他幾個輪胎和一些配件。這次幫我保養車子的師傅非常專業,我好奇地問著一個個問題,他都是耐心解答。整個維修保養過程我看到了師傅的用心和專注,他蹲在地上很久時間,我建議可以搬個凳子坐一下。他笑著回答道,他們已經習慣了,這點不要緊。後來在聊天的過程中,師傅跟我說了他們培訓上崗的經歷,公司定期會有考核,工作有時候忙起來會忙到凌晨。他因為喜歡這一行,所以就一直做著。他不喜歡那種忽悠客戶,一味推銷的師傅,這樣做雖然收入多了,可自己良心過不去,他做不出來。

我不禁對師傅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想著我之前在其他地方保養車子時,簡簡單單的保養最後被說這個不好那個要換,硬是加了不少錢。而這個師傅真誠的言語,讓我心中突然感到一種溫暖,他是真的在為客戶著想。師傅最後還幫我節約了一些汽車保養品,教我怎麼打電話給客服退掉多餘的產品,幫我節約一百多元。

這兩次的經歷,這兩位師傅都是熱心的好心人。這個社會正需要這些能為他人著想的人,如果多為他人想一點,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我很幸運能遇到H.H.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佛法開示,佛陀無數盤的法音都告誡每一個佛弟子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利利他。自從學佛以來,我身上的戾氣變少了,更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因為自己善意的念想和舉動,有時候在我有困難時,很多事情都能巧妙化解。我相信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我也希望盡自己一點綿力,用一顆學佛向善的摯誠之心影響更多身邊的人,從而接引更多的人接觸到如來正法。

 

感恩H.H.第三世多杰羌佛!合十!

 

『聲明: 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和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正確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為準。謝謝! 』

 

筆者: 亦心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國際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國際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世界會更美好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rYRo00
via IFTTT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馬郎婦觀音

馬郎婦觀音

 

馬郎婦觀音

這個故事由來沿自於《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憲宗時,陝西一帶人民,善於騎射殺生,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世音菩薩即化現為賣魚婦人,以度化當地之居民,故稱「魚籃婦觀音」。

相傳有一天,純樸寧靜的漁村,出現了一位從外地來的賣魚姑娘。手裏挽著一隻魚籃,籃裏放著幾條活魚,沿街叫賣。輕柔的叫賣聲及秀麗端莊的容貌,吸引著一大群圍觀的人,紛紛一擁而上,爭相買魚。可是,姑娘卻說:「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不是買來吃的。」大家聽了,都哄然大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漁村,都知道這個特別的賣漁姑娘。

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誦《金剛經》,同樣地,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我就嫁給他。」結果能背誦的,仍然有十數人。於是,姑娘又教眾人誦《法華經》七卷,約定三日之內,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給他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輕人能背誦,他就是當地馬姓莊園主之子,大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漁村裏一些年輕的單身男子對姑娘起了愛慕之心,每個人都向她提親。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祂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於是,大家興高采烈地一字一句地跟著念。到了天亮,能背誦的,居然有二十餘人。姑娘說:「一家都叫他「馬郎」。

於是,馬郎滿心歡喜,張燈結綵的把姑娘迎娶入門。正在欣喜之際,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捨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並且還把愛妻當時賣魚婦的模樣刻成雕像留念。

過了一段日子,有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話說完人就消失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呈現一副閃亮的金鎖骨,當下才恍然大悟。由於這個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觀音,並有馬郎婦觀音的稱謂。

另外,「馬郎婦觀音」在宋朝時也有著應化的事蹟。相傳當時擔任泉州知府的蔡襄,因為發現時常有人在橫渡洛陽江時溺斃,因此便發願興建一條橫跨兩岸的大橋,但是造橋需相當的物資和錢財,蔡襄因此非常傷腦筋。

然而,蔡襄的願力感動了觀世音菩薩,於是菩薩便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為這個造橋計畫募得了許多款項,不但讓許多眾生結下了布施的善緣,也助蔡襄完成了整個造福人群的工程。自宋代以後,因此,手提魚籃的少女,世人也稱之為「魚籃觀音」。

宋代黃庭堅的《觀音贊》說:「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馬郎婦觀音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馬郎婦觀音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rbY8L1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