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行禪7 一行禪師著/陳勁甫譯 步步蓮花開 不可思議的是行走於地面 選擇一個專注的對象

來源:行禪7 一行禪師著/陳勁甫譯

步步蓮花開
步步蓮花開

步步蓮花開

A Lotus Flower Blooms Beneath Each Step-步步蓮花開

  當藝術家或雕刻家完成一幅或一尊佛陀端坐在蓮花上的佛相時,它不僅表達了他對佛陀的敬仰,同時還盡其所能來表達佛陀端坐時的內心狀態:一種完全平和、無上幸福的狀態。我們一天要坐禪好幾次,但是我們當中卻很少有人能夠坐得平和、自在,很少有人能夠像佛陀那樣莊嚴地端坐著。我們大多數人坐過一段時間之後便不耐煩起來,就宛如坐在熱氈上一般。佛陀不管是坐在草地上或岩石上,他看起來總像是安坐在蓮花上一樣寧靜。

  當我初入修行之門時,我的師父教我禪坐之前首先這樣思惟:”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誦完上述偈語之後,我才緩緩坐下。這便是學習像佛陀一樣端坐的方法。

  我有個忠告要給淨土宗的信徒,那就是:當下此刻就要端坐在蓮花寶座上,而不要等到往生淨土時。每時每刻你就要在蓮花中重生,而不要等到瀕臨死亡時。如果你能體會到此刻就在蓮花中重生,此刻能端坐在蓮花上,那麼淨土的存在對你來說將不再懷疑。步行也是相同的!佛陀的誕生經常被描繪成這樣的情景:在他踩在地上的最初七步,每一步他的足下都生起一朵蓮花。我們也應該讓我們平和的步伐引生朵朵蓮花的開放。下次,當你行禪時,請試著看清你踩在地面上的每一個腳步所引生的蓮花,一如佛陀剛誕生時那般!別以為這種觀想是無益的,如果你的腳步是寧靜的,那麼這些蓮花的綻放便是具有價值的。你便是佛陀,並且其他的每個人也都是佛陀。這不是我捏造出來的,而是佛陀親口所說。他說眾生皆有覺悟的可能性(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練習行禪便是練習生活在正念中。正念(定)與覺悟(慧)是一體的,覺悟(慧)引生正念(定),而且正念(定)也引生覺悟(慧)。

不可思議的是行走於地面

The Miracle is Walking on Earth-不可思議的是行走於地面

  以自在、平和的心態來行走於地面上是不可思議的。有些人說只有走在燒紅的火炭上、或走在釘子上、水面上才是不可思議,但是我發現,單純地走在地面上才是不可思議的。當Neige Marchand 把”The Miracleof Mindfulness”這本書翻譯成法文,以”正念的奇跡”為其書名時,我非常高興。想像你和我是兩位太空人,已在月球上登陸。這時我們發現太空船的引擎已壞到無法修復的地步,我們無法再回到地球上。在地球上的控制中心派遣另一艘太空船來搭救我們之前,我們的氧氣將要用盡了,僅剩下兩天的時間可活。那時除了想到返回可愛的蒼綠的地球上並肩而行外,你我還能想到什麼別的能使我們的心安住於平和與無憂之中呢?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會真正地瞭解踏在這蒼綠的地球上的腳步是多麼地寶貴啊!

  現在,讓我們想像自己是那些有幸得救的太空人,讓我們慶祝能再度行走於這可愛地球上之幸福與喜悅吧!讓我們在每一個腳步中來重新展現這份不可思議吧!我們的每一步都是一朵綻放的蓮花。

  持續地去做這種練習,並覺照你的腳步正在創造種種奇跡。擺在你眼前的世界是奇妙無比的。有了正確的知見與思維,你就可以在這地球上邁出最幸福的腳步。每一步都要清楚地覺知它是踩在地面上,而且是在廣大的地球表面,要清楚地看到這是何等不可思議地存在於我們的週遭!

  在行走時,注意你腳下將要踩下去的地面位置,並在踩下時,專注地體會你的腳、地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結合。請把你的腳步想像成國王的印璽一般。在禪堂裡,當你行禪時,要記住把”國王的印璽”或”大地湧現”當做行禪所觀想的主題。

選擇一個專注的對象

Choosing an Object of Attention-選擇一個專注的對象

  正念與平和是行禪的目的。因行禪離不開覺照,所以我們分析了正念呼吸、行走、數數及含笑這四種要素,它們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力量,它們就居住在我們的身心當中,標示出那覺照與智慧之心的存在。通過行禪,我們發現Niem和dinh·Niem代表正念(mindfulness)。dinh代表專注(concentration)。兩者合在一起即指心處於一種不動和專注的狀態此時心中沒有衝突,沒有散亂,時刻覺照並安住於正道。

  為了擁有寧靜與平和,你無需同時具足呼吸、數數、行走及含笑這四種要素。有很多時候是只要步行便足夠了,但是如果在步行時難以維持正念,那麼就需要使用其他一、兩種要素了。

  每個人都能夠將步伐、呼吸和數數統一協調起來,但是如果對其中一項過於注意(如步伐),那麼對呼吸及數數的覺照就會變得比較薄弱,就像開了暖氣機後的燈泡一般。不過這樣沒有關係,只要你繼續對你的腳步保持覺照就行了。你可能會問:假如我將所有心力全放在觀察腳步或步行時腳步下所綻放的蓮花等這些事物上,那麼我又如何能夠體會其他正在發生的生命奇跡呢!如沿路的竹林、微風的吹動發及帶著香味的稻田等。的確,當你專注的範圍愈大,你專注的焦點便會變得愈弱。如果你選擇了蓮花,那你就只對它們給予專注。如果你選擇了大地,那你就只專注它的存在。只要你的腳步一踏在大地上,大地就會魔術般地從這些腳步中展現自身。你可以同時覺察到你的腳步與大地這兩者。

  如果你願意去享受稻香、竹蔭、青草或雲朵,那就停下你的腳步。然後保持你對呼吸的了了分明,讓自己同時享受一切。在唇上綻露微笑,且自然地保持它。一會兒之後,再繼續你的步行,恢復對你的腳步之專注。

文章來源: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9&&id=493&cid=160,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0&&id=493&cid=160,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1&&id=493&cid=160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不死之藥 制意調心 大能容小

來源:網絡轉載  智慧100 作者:聖嚴法師著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不死之藥 制意調心 大能容小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不死之藥 制意調心 大能容小

不死之藥

戒為甘露道,放逸為死徑,不貪則不死,失道為自喪。──法句經卷上.放逸品
  
  這個偈子,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價值,善用生命,生命的價值便能成為永恆。
  
  現代的臺灣,流行著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放逸頹廢不負責任的觀念。
  
  「甘露」是印度的梵文,中文叫作不死藥。「戒為甘露道」是說:持戒是生路,能使人真正不死;死的是肉身,精神的生命、功德的生命不會死亡,可以帶到永遠的未來,持續地成長,直到成佛為止。
  
  不放逸等於持戒,有益於眾人的事必須做,有益於眾人的話必須說;有害於眾人的事不要做,有害於眾人的話不要講,這樣的話,可使自己身心平衡,長保健 康。「放逸」是恣意放蕩、行為不檢、狂賭、濫嫖、酗酒、日夜狂歡、男女行為不節制、飲食無節度、生活起居沒有規律、損人害己……。這種人易招致短命早死的 橫禍,而且可能死得很慘痛。
  
  「貪」是貪得無厭,是為了自己過得更快活、物質享受更多些。貪欲之苦,如飲海水止渴,越飲越渴,所以貪的作用是一切煩惱的根本,貪不到就會瞋,貪與瞋是一體的兩面,有貪有瞋,便有無盡的煩惱跟著發生,如果沒有要貪要瞋的人、事、物,一切煩惱便無從生起,自然得到平安。
  
  「死」有兩層意思:一種是因放逸而自掘墳墓,走上死路;另一種是精神生命的腐朽或消失。精勤努力,為眾人做奉獻,永遠活在眾人的心中,活在文化歷史 中。就佛法來說,佛教徒藉著佛法的指導,若以無私無我的立場和觀點持戒修善行,能夠成為福智圓滿的佛陀;若以有我的果報觀點,持戒修善行,則能得享安樂的 福報。
  
  死或不死,並不單指肉體的生命,也包括精神的、功德的生命。持戒不但能使我們現生健康長壽,也使無形的生命不斷延續;相反地,放逸只會使這兩種生命提早毀滅而已。

制意調心

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法句經卷上.心意品
  
  若為當前社會把脈,輕率浮躁是一般人的通病,它們所衍生出來的行為,真的是「唯欲是從」,一切向欲望看齊。《法句經》提出了「制意為善,自調則寧」的 對治方法。對任何時代任何社會的人,都是一帖很有效的清涼劑。佛法注重心的調柔、調順、調伏,所以叫作調心。其實人心本身是不會動的,是因為人的五官和身 體,跟外在的聲色犬馬、名利權勢等等環境相應,而使心隨境轉,正所謂隨著魔鬼的音符起舞。
  
  人的身體有其本能的需求,但其需要的東西相當有限。比如睡覺只需一張床;衣服只需冬天可以禦寒、夏天可以遮體就行了;飲食只要吃飽止渴;住宿只需遮風 蔽雨。人的生活可以非常簡單,但為什麼欲望無止境?是為了滿足虛榮和貪欲,因而不斷向外追求,越追越不知足,越追越想追。欲壑難滿如無底洞,求得越多,越 不能滿足,困累不已,結果死路一條;若把貪欲之心放下,就能活得逍遙。
  
  人常常忘掉自己的需求只是心裡的飢渴,於是輕躁難持,不斷貪取,越享受就越想追求更多的享受,心無法安定下來,這就是煩惱的緣由。貪欲使人失去智慧和 慈悲,變得自私自利,越來越露出動物的本能而失去了人性的溫馨,一味自私,別人也不會放你過身,因為他們也在追求同樣的東西,或者他們追求的正是你所擁有 的,鬥爭在所難免。因此,若希望生活的安全、安寧、安定,最好減少欲望,指揮自己的心,保持穩健和平靜。
  
  
如果我們的心無法不受外境誘惑,該怎麼辦?可從觀念上告誡自己:為什麼如此愚蠢、自私?為什麼如此不滿足?也可藉念佛、拜佛、打坐等方法,使得心有所 寄,心有安置和集中,就能不受外境的影響了。《佛遺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把心安定在某一點上,慈悲和智慧都會成就,一切好事皆可完成。 如果心受到外境的誘惑而不斷在動,人格必不穩定,事業也不會順暢。
  
  想做個成功的人或活得平安的人,都可用這個偈子的四句話來幫助自己。但它不是叫我們消極得什麼都不管,而是叫我們不要因欲望的飢渴而輕舉妄動。即使環境很亂,心還是活在安寧之中,這實在是一種福報!

大能容小

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法句經卷下.安寧品
  
  這偈子,是勸我們不要耽於世俗的五欲之樂,同時指出,小辯才、小聰明也不可靠。要就追求解脫自在的大樂與無我無私的大辯才和大智慧,才能獲得大安定及大安全。
  
  這個世界到處有危險,時時有災難,人人有苦惱,故有「火宅」的比喻。縱然也有歡樂的時光,卻是相當的短暫,歡樂是從辛苦的代價而得,歡樂之後,接著又是面臨苦的考驗。人生雖有歡樂,往往是苦中作樂,所以稱為「小樂」。
  
  世間並沒有不散的筵席,故也沒有真正的快樂。一般人從物欲的享受,獲取官能的快樂,那是刺激和麻醉,被假想為快樂,但在心靈的深處,並沒有安定喜悅的歡樂。短暫的快樂後,依然生活在身心交瘁的狀態之中。
  
  「小辯小慧」是指以世俗的思想知見做辯論,即使能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卻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世間的知識學問有其時代性、地域 性、局部性、片面性,一旦過時出局,就不是真理。江山代有才人出,前人的發明固然有用,後人的發現卻可能將之推翻或超越。又說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立場有不 同的見解。可見世間的任何論辯,都不是究竟的真理,故稱為小辯小慧。
  
  佛法並不否定世間的學問,但是教示我們不要把自己之所見當成最高最後最究竟的真理,否則會因執著不同的思想而產生人為的災難,例如宗教戰爭、政治迫害、各種文字獄等,皆由此而起。
  
  什麼才是大樂、大辯、大慧?此「大」不是大小相對的大,而是超越絕對的大。不要執著任何一種世間的現象、觀念和思想,這就是「大」。此「大」能夠容納 一切的小,而又不受任何一個小的局部束縛而產生紛歧摩擦。「大」是不執著任何東西,所以能容納一切。沒有要堅持什麼立場,只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做 恰到好處的應用和處理,就是好的。不要認為有什麼東西是最高的、最好的、永遠優勢的,否則便無法得到最大的平安和最大的快樂。
  
  一般人也可學習這種精神,須為人間開發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但不要自認為那是最好的、最高的、最後的、最具權威的,應當隨時隨地從事更新的發現或發明,那不是更好嗎?

故事來源︰https://ift.tt/3fJnJmB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來源:網絡轉載  智慧100 作者:聖嚴法師著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生命有限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法句經卷上.無常品
  
  一般人對這四句話的解釋,常常偏向於悲觀與消極,對生命的消逝,充滿了無可奈何。其實不然,佛法所謂的無常,是具有警惕的作用,能讓我們時刻心存危機感,激勵我們要珍惜光陰,並且善用有限的生命,來成就無限的慧命和功德。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也就是人的生命,比世間的任何寶物都值得珍惜。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如果把每一口呼吸相加起來,即使活到一百歲,也算得出總共有幾口氣,絕非是天文數字;更何況很少人能活到一百歲。由此可知,生命的確是很有限。
  
  這個偈子警惕我們,今天已經過了,壽命又減少了,好比魚活在些許的水中,而且水越來越少,不久就要乾涸。魚和水相逢是很快樂的,得其所哉是一種享受;一旦水逐漸消失,魚還有什麼歡樂?也就是說,死在眼前,還不珍惜生命!
  
  不過,這不是叫我們及時行樂,反而是要趕快精進於智慧和慈悲的增長,並且對他人全心全力奉獻。唯有珍惜生命,才會腳踏實地,才會努力,否則會懶惰、放 逸,得過且過,在無聊的狀態下,悠悠忽忽,白白地空過了一生;而當生命結束的時候,還不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修行佛法的人,對自己所擁有的生命是 非常寶貴和感恩的,不會輕易浪費。

恭喜發財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法句經卷上.篤信品
  
  中國人在新年見面時都會說恭喜發財,發的是物質的、有形的、有限的,而且很不可靠的身外之財。所以佛說財產為五家所共有,即是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這五種因緣隨時隨地會把身外之物的各種財產,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因此,佛法教人重視的是「七聖財」,即是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種道德的、心靈的、精神的、永恆的財產。
  
  「信」是自信,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是信人,用人者不疑;取信於人,對人誠實不欺。「信」也是宗教的信仰,一般宗教信仰神或上帝。佛教徒則信仰佛、法、僧三寶,相信三寶能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安身、安心的方法。
  
  「戒」使我們在生活上不糜爛、不狂亂,維持規律,保持健康;在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上不自害害人,不當做的不得做,當做的不得不做。
  
  「慚」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自知當行善而尚未行善,不當作惡而做了惡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更好而尚未做到,便有慚於己,當力求改善。
  
  「愧」是自省對於別人未能盡責負責,而覺得遺憾對不起,因此要提醒自己,全心全力地關懷人、幫助人、有益於人、感恩於人。
  
  「聞」是聽聞佛法和一般學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養成隨時隨處博學多聞的習慣;除了專業的學問,也得無限地拓展通識的胸襟視野。
  
  「施」是給予,新約曾說:「施比受有福」,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佛說:「布施功德,第一功德」。有東西可以布施,表示你已有福;想布施而有所不足,就要努力增加物質的、體能的、智慧的財富,因此在布施的過程中,自己先有了財富。
  
  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最貧窮的是因為愚蠢而貪得無厭。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智慧對修行人和一般人都很重要。再說,用體能賺錢很有限,若用智慧賺錢則是無限的,可以四兩撥千斤,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這不是最好的財產嗎?
  
  佛法雖也主張增加物質的財產,但更重視信、戒、慚、愧、聞、施、慧這七種聖潔的財產。 

珍重人生

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法句經卷下.述佛品
  
  此偈是說:生而為人不容易,做人而長壽也不簡單,生於世間能遇到佛很難,遇到佛又能聽聞佛法則更難。如果這麼多的難得而得,正好都加在一起,實在很幸運了。這是勉勵我們,應當珍惜難得而已得的機遇,否則稍縱即逝,追悔莫及。
  
  這四句話強調人身可貴,壽命無價,有佛難遇,佛智難得。
  
  有人認為生命或生存是一種無奈或折磨,也有人主張應當盡情冶遊享樂。這兩種人的人生態度:一是厭世、一是玩世,都不太好。人的生命就是一項福報,若能 得到健康的身體,且能活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實在是幸福的事。佛看一切動物,都有佛性,都是現在的眾生,未來的諸佛。但在一切眾生之中,唯有人的身心,可以 作為修道的器具,其他眾生都不具備修福、修慧的條件。唯有人類,有禍有福,有苦有樂。災難及苦難的磨鍊,所以引起危機感,生起警惕心,改過遷善,悛惡向善 之心,也由此而起。因此,人比其他類別的眾生幸運得多;既已獲得人生,便要好好地運用。
  
  得生為人而又能長壽,也很難得,長壽即是福,不是用來享福,而當用來培福種福,可比短命的人多積福德、多長智慧,自利利他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因此更要以感恩之心來珍惜自己的壽命。
  
  世間要有佛出現很難,釋迦牟尼佛住世,已是兩千五百數十年前的事,幸好他留下了佛經,讓我們依舊有佛法可用,但這也不容易,即使有不少人不遺餘力地弘 揚佛法,世界上能聽到佛法又願意接受佛法的人仍然不多。有人信了佛但並不了瞭解佛法,不能如法修行,無法以佛法解決煩惱,也無法用佛法幫助別人處理問題。
  
  這個偈子是要我們珍重且充分地善用人生,來成長、充實、奉獻自己,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來淨化自己和淨化人間,才不辜負生而為人的此一人生。

故事來源︰https://ift.tt/31Jk0gv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7&&id=146&cid=5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8&&id=146&cid=5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發菩提心 假戲真演 善財四德

來源:網絡轉載  智慧100 作者:聖嚴法師著

智慧100聖嚴法師著 發菩提心 假戲真演 善財四德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發菩提心 假戲真演 善財四德

發菩提心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能得無礙智,從佛法化生。──六十華嚴經卷九.初發心菩薩功德品
  
  此偈是說,在一切功德中,發菩提心是最大的功德,由此可以得到無礙的智慧,那是從實踐佛法衍生出來的結果。
  
  「菩提心」,又被譯為道心,是因為見到眾生受苦而情不自禁地生起一種慈愛心,一種捨己而救人的悲願心。此在一般人之中,也會發現類似的故事,在我的學 生之中,曾有一個女孩子,由於母喪父病,便夜以繼日地打工做家教,照顧父親,維持四個弟弟妹妹的生活及學費,一直等到她父親病故,弟弟妺妹都能獨立時,她 已是三十多歲,才想起再返學校讀書。
  
  菩提心的著力點,是時時刻刻想到許多人的苦難和需求,時時刻刻以成就眾生為他的使命。例如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正在王宮裡過著王子的豪華生活,卻發現了 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四種苦難,又見到眾生界有相鬥相食的殘酷景象;因此生起了要為人類為眾生,尋求離苦得樂的真理,尋求和平相處的方法,便捨棄王宮的生 活,到處尋師訪道,最後自悟自證,完成了最高的人格,開發出最高的智慧;接著就用他的智慧,為人間做普遍而平等的救濟。這便是發菩提心的模範和榜樣。無怪 乎此處要說,一切功德中,菩提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功德了。
  
  發了菩提心的人,便不敢懈怠,不會傷害眾生,也不會自尋煩惱。因為在他的感情中,眾生的事最要緊,只要尚有眾生在受苦受難,就等於他自己在苦難中掙 扎。由於眾生愚昧,不知道用佛法來治療心中的煩惱,以致自我傷害,彼此殘殺,因此需要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讓他們身有所安、心有所寄,疏導他們脫離貪欲、怨 瞋、恐懼等煩惱的苦海。這種人能以有限的生命發無窮的悲願,常做不求回收成果的功德。
  
  有菩提心的人能得無礙的智慧,原因是,無私的人,必定是光明磊落的智者。同時,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必定要不斷地充實知能、開發智慧。

假戲真演

眾生虛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實法,無佛無世界。──六十華嚴經卷一四.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
  
  此偈是說,當眾生生活於虛妄之中時,要告訴他們,有諸佛及諸佛度眾生的世界;當眾生明白了什麼是究竟的真實之時,他們就知道,既沒有諸佛也沒有諸佛度眾生的世界。
  
  換言之,對於虛妄愚昧的人們而說,是有佛有世界的,對於已開慧眼的人們而說,佛與世界都不是真的。
  
  這觀念的正反兩面,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如果不瞭解的話,以為是消極;瞭解的話,便是積極;誤解的話,就會覺得這樣的人生太沒意思了。
  
  「虛妄」如戲劇,不論是演戲或看戲,都知道那是在表演,不是事實。所以演員出場時演得非常逼真,到臺後他的心情便不是臺上的那個人;看戲的人欣賞演出 時可能會被劇情感動得熱淚盈眶,離開戲院後,也會清楚那是一場精彩的表演,而且知道自己根本就是那一齣戲的局外人。因此,不論是演戲或看戲,都不會被戲中 的情節困擾。
  
  常常有人說「人生如戲」,這也是看出人在生命的舞臺上,歷盡悲歡離合,嚐遍喜怒哀樂,到頭來曲終人散,便從舞臺上淡出。可惜人生的舞臺,沒有前臺後 臺,演戲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個演員,因為既不知是怎麼出場上臺的,也不知道何時退出舞臺,更不知道後臺是在何處以及淡出舞臺之後是什麼情況,所以不願意接 受人生如戲這樣的事實,也無法承認人生是虛妄這樣的觀念。
  
  不管大家怎麼看待我們的人生現象,你、我、他,沒有一個人能夠在舞臺上永遠演下去的;再以為那般真實的人生,也無法永久擁有它。這就是說,事實就是虛妄,虛妄才是事實。
  
  有你、有我、有他、有佛、有世界,都是虛妄的;無你、無我、無他、無佛、無世界,才是真實的。不過,唯有假戲真演,再以超然的態度欣賞逼真的假戲,才能成為一個積極灑脫而且幸福的人。 

善財四德

成就直心性,具足智慧性,嚴淨世界性,度脫眾生性。──六十華嚴經卷五八.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五
  
  這四句話是彌勒菩薩讚歎年輕的菩薩行者善財童子的功德,說他已成就了直心,具足了智慧,淨化世界,普度眾生。這些功德也正是修菩薩行的每一個人都應努力的項目。
  
  在這四句話中都有一個「性」字,既是四德的特性,也指的是由諸佛菩薩的智慧所見到的一切現象的本質,都不離空性。一方面說善財有四種德性,另一方面透過佛菩薩的智慧來觀察,沒有一樣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一樣東西是永遠存在的,這就是「空」。
  
  這個空不是相對於「有」的空,不是「有」和「無」對立的空,而是超越空有的空,是不即不離而又不執著任何一邊一點的空。
  
  「直心」的意思是事實如此,照實際的情況來判斷。不用猜測,不用想像,不用猶豫,不加入自我中心的各種背景,如生活背景、知識背景、性格背景、利害現 實的背景等等的成分。撇開這些東西來看一切現象,就叫「直心」。一般人會認為這很難得,但也不是做不到的,只要願意學習,便可做到。
  
  換言之,直心就是無染無私的公正無我的心。若能少一些自我的偏心,就多一些無私的直心。
  
  「智慧」是心的反應功能,對自己不起煩惱,對他人絕對客觀,做判斷時超越主觀及客觀。智慧本身也不是一樣可以捉摸的東西,沒有一定要做什麼,沒有一定要表現什麼。大智若愚的人,不會自以為有智慧,他只是恰到好處地應對處理各種需要應對處理的事。
  
  用智慧和慈悲的功德來莊嚴世界、淨化世界。即如維摩詰居士所說「心淨佛土淨」,他自己的內心清淨,眾生受其感化而使眾生世界也清淨。莊嚴清淨了世界等於沒有莊嚴清淨世界,也沒有這樣的世界存在。不執著,所以空。
  
  前述的「成就直心性」也好,「具足智慧性」也好,「嚴淨世界性」也好,都是為了「度脫眾生」。諸佛菩薩發願永遠度眾生,永遠成就眾生,把環境準備妥當 讓眾生受教育、受感化而離苦得樂。度眾生之後,既不覺得自己度了眾生,也不認為有眾生被度。這種精神意境很高,但也不是不能學習成功,因為諸佛菩薩也是由 一般人修成的。

故事來源︰https://ift.tt/3uloiac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4&&id=146&cid=5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5&&id=146&cid=5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聖嚴說禪29 聖嚴法師著 明珠一顆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丹霞燒佛

來源:網絡轉載  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明珠一顆

問:

  宋朝的茶陵郁和尚寫了一首開悟詩:「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請師父為我們解釋這首詩的涵義。

  答:

  這首詩是在告訴別人他的修證工夫而不在於明志。

  「明珠」在很多經典中都提到,有的說如來的髮髻中有一顆頂珠;有的說心中藏著明珠,叫「心珠」;有的說海中驪龍的項下有夜明珠;又《法華經》裡有個故事,一位長者在出遠門之前怕孩子將來窮困,暗中在他的衣服內縫了一顆無價寶珠。

  這些明珠指的都是佛性、智慧之光、慈悲的功德,是本來即有而不是誰給予的。但是這顆明珠長久以來被煩惱的塵勞關鎖,正如眾生在凡夫的階段被煩惱所蒙蔽。而今,煩惱的塵勞全都消失了,明珠的光芒就此顯現。

  然而,這顆明珠不僅是小小的夜明珠而已,它可以照遍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國土;只要眾生需要,它就能照到。而且,它的光芒不僅能照亮黑暗成光明,甚至能照 破它所遍及的一切──照破如花的山河,照破千萬朵山河的碎片,照破宇宙世界種種現象!也就是說,在煩惱斷盡的一剎那間,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的種種執著都放 下。此時內在沒有自我,外在沒有環境和他人。但是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不是!而是對環境和他人不起怨瞋愛恨善怒的執著。這是一種開悟的體驗和感覺。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問: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似乎用在禪修居多,只要一發現自己在打妄想,就立刻回到方法上;如果一任自己隨著妄想走,恐怕這樣的修行只是在浪費時間吧!請師父為我們開示。答:
  
  這兩句話常被用來提醒禪修者。修行人應該時時注意到自己的念頭,但正在用功時往往不那麼清楚念頭的來去。打坐一定要用方法,比如數呼吸、數佛號、參話 頭、修不淨觀等等,心念牢牢地、不斷地用方法,這並不是念起。此處的「念」是指雜念妄想,比如念佛時想到肚子餓了,計畫煮某種東西吃;打坐時想到某某人, 或者出現一幕又一幕的畫面,連續劇上演了自己還不知道。這叫念起,而且是連續的念起。但是念起沒有關係,只怕覺遲,要立刻警覺到自己在做白日夢、在打妄 想,趕快回到方法上,用你正在用的方法。
  
  「不怕念起」不是說你應該有念頭生起,而是說剛開始用功修行的人要他不起雜念很難,如果老是擔心有雜念起、討厭有雜念起,雜念起後老是怨恨自己不用 功,這也不該。如此一來雜念更多,時間也浪費得更多。所以能不打妄想最好,如果做不到,退而求其次,不要故意打妄想。對不會用功或不常用功的人來說,打妄 念就是打妄念,胡思亂想就是胡思亂想,他不知道自己在胡思亂想,遑論回到方法上,這就糟糕了。所以,知道自己在胡思亂想是很好的。
  
  對一般不修禪法的人,這兩句話也用得上。不要怕犯錯,不故意犯錯就好;時時警覺自己是否犯了錯,一旦有錯馬上改正。即是普通人,在生活中要做到一絲邪念、惡念都沒有並非易事,但一發現有邪念、惡念就要立刻停止並加以糾正。這樣的話還是個好人,是能夠提昇自己的人。

丹霞燒佛

問:
  
  丹霞天然禪師路過一座寺廟,由於天氣很冷,就把佛殿上的木佛燒來取暖。院主看到了,大罵丹霞忤逆,丹霞很平靜地說,他燒佛像是為了得到舍利子。院主又罵:「這是木佛,怎會有舍利子?」丹霞說:「既然如此,那再拿兩尊佛像來燒吧!」丹霞禪師是什麼用意呢?答:
  
  丹霞燒佛在禪宗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公案,歷來只有他劈佛烤火,其他禪師沒做過。是不是他瘋了?不是!丹霞並沒有逢廟燒佛,他僅燒了那麼一次,就成了千古 奇聞,讓很多懂得佛法,禪法卻似是而非的僧俗「清客」(清談者)當口頭禪,而傳誦不休。不但如此,只要稍具佛教常識或讀過幾冊禪宗語錄、公案故事的人也都 知道這個公案。
  
  丹霞為何燒佛?有禪師說:「泥佛不渡河,鐵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他沒燒過佛像,這話是告訴人:拜佛供佛是形式、偶像、心外的,真正的佛在心內坐,在自性中。如果相信心外有佛那就有佛,但不能認為偶像就是佛。
  
  絕大多數信仰佛教,拜佛、供佛的人都少不了一尊泥塑、木雕、銅鑄、鐵打、丹青彩繪的偶像,其實那只是工具,並不能代表佛的功德和全體。佛像本身是沒有 靈性,但可以作為一種工具、道具、法物或法器來幫助我們修行,如同經典本身沒有功能,若能運用經典中的內容來修行與實踐,經典就產生作用。因此,僅僅拜 佛、供佛是沒有用的,必須同時實踐佛的精神、理念、心行、功德、慈悲和智慧,才是真正在拜佛、供佛。
  
  丹霞燒佛只是為了破除一般人把物當成佛的謬誤,若能體會他燒佛的本懷就會瞭解他的行為其實很自然。他是用燒佛作為手段和方便,幫助別人斷煩惱、破執 著、見自性、明佛性,沒什麼不對。不過,如果他燒了百尊佛、千尊佛卻沒有利益人,則燒佛就太不經濟了。那是對藝術品的破壞、對人工的浪費、對自然資源的耗 損,萬萬不應該!

故事來源︰https://ift.tt/3dAxkcW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禪來煩去3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雷黑子 巢裏果沒少 油燈隨它滅 紙包不住火 鸚鵡也要救 獅子對麻雀的諾言

來源: 禪來煩去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作者:雷黑子

巢裏果沒少,油燈隨它滅

巢裏果沒少,油燈隨它滅

6 c

  依依的煩惱

  依依說:“小黑師傅,我最近和阿陶的隔閡越來越大了。”我說:“為什么呢?”依依說:“我覺得他的工資沒有全部交給我,好像他留了一部分。有一次我到他們公司,發現他和一女同事說說笑笑的,我懷疑他們有什么曖昧的關系,肯定是把工資花在她身上了。”

  我說:“你落實清楚了嗎?你跟他談過沒有?”

  依依說:“沒有,他已經快半月沒有和我說過話了,這哪還有什么愛情的存在啊?”

  小黑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對比翼雙飛的鴿子,恩恩愛愛棲居一個巢穴中。在果實成熟的秋天,它們同心協力,辛勤地采集果實,將整個鴿巢積滿了豐潤的鮮果。兩只鴿子心滿意足,和睦歡快地過著日子。

  可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天未下雨,在幹燥的氣候下,巢中的果實水分減少,變得幹癟,滿滿的一巢果子便縮成了半巢。

  雄鴿發現巢中的果子只有半巢,心生惱怒,認為果子一定是被雌鴿偷吃了。

  於是雄鴿嗔怒地斥責雌鴿:“采集果實那么辛苦,是為以後沒有食物時做准備,而你卻偷吃了一半,實在是太不應該!”

  雌鴿一聽感到很委屈,連忙爭辯說:“我根本沒有偷吃果子,果子是自己變少的!”

  雄鴿認為雌鴿是在狡辯,便更加生氣。它怒睜圓眼,大聲叫道:“果子怎么會自己減少呢?一定是你偷吃了!”

  雄鴿不由分說,就用它那尖利的嘴使勁地亂啄雌鴿,雌鴿無可奈何,只得獨自飛走。

  沒幾天,天降大雨,雨水淋濕了鴿巢,巢中的果子得到了雨水的滋潤,一個個又都膨脹飽滿起來,慢慢地恢複到原來的樣子,盈滿了鴿巢。直到這時,雄鴿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冤枉了雌鴿。

  雄鴿越想越後悔,禁不住內心的悲傷,向著無垠的天空淒慘地叫道:“雌鴿啊,你在哪裏?雌鴿呀,你往何方去了呢?”

  雄鴿的悲鳴就這樣在林間不停地飄來飄去,可是回答它的卻只有風聲雨聲。

  依依的感悟

  我的故事還沒有講完,依依就說:“明白了,雄鴿只憑主觀判斷,釀成了大錯,你的意思莫非是說,我也是在進行著主觀的臆斷?”

  我說:“對,好在你現在還沒有說出去,傷害他。你要知道,判斷是非一定要在做好了調查工作,掌握了確切的證據之後再下結論。如果阿陶這一月確實是只發了那么多工資呢?還有同事之間工作上的交談也是正常的,你為什么偏偏要那么想呢?你要記住,遇事切不可憑主觀判斷,固執己見,否則只會釀成大錯,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依依說:“多謝小黑師傅指點,幸虧我還沒有和他直接談,就先來找你。可是他半個多月都不和我說句話,總是不應該的吧,愛情可不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啊。”

  我說:“依依大姐你想想,如果你要是沒有遇見我,那你又要去找誰呢?其實你找我是沒有什么用處的,關鍵是你得學會找你自己。這樣吧,我還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過去,有四個和尚為了修行,參加宗的“不說話修煉”。

  四個和尚當中,有三個道行較高,只有一個道行較淺。由於該修煉必須點燈,所以點燈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淺的和尚負責。

  “不說話修練”開始後,四個和尚就盤腿打坐,圍繞著那盞燈,進行修煉。經過了好幾個小時,四個人都默不作聲。因為這是“不說話修煉”,無人出聲說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油燈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負責管燈的那個和尚,見狀大為著急。此時,突然吹來一陣風,燈火被風吹得左搖右晃,幾乎就快熄滅了。

  管燈和尚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道:“糟糕!火快熄滅了。”

  其他三個和尚,原來都閉目打坐,始終沒有說話。聽到管燈和尚的喊叫聲,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個和尚立刻斥責他說:“你叫什么!我們在做‘不說話修煉’,怎么開口說話。”第三個和尚聞聲大怒,他罵第二個和尚說:“你不也說話了嗎?太不像話了。”第四個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終沉默靜坐。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就睜眼傲視另外三個和尚說:“只有我沒有說話。”

  四個參加“不說話修練”的和尚,為了一盞燈,先後都開口說話了。最好笑的是,有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時,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說話”的錯誤了。

  依依聽到這裏說:“你的意思是他不和我說話,我也有錯?”

  輕輕地告訴你

  我笑了笑說:“依依大姐,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很好。我並不是說全是你的過錯,你的愛人也有過錯,也可能是他工作中遇到了不順利的事情,心裏煩悶,怕一和你說話,惹你生氣,所以才犯了不和你說話的錯誤。當別人做錯了事的時候,我們會指責人家,可是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應該被指責,但我們卻忘了指責自己。我要說的是,當我們在指責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該不該受指責。”

紙包不住火,鸚鵡也要救

7 紙包不住火,鸚鵡也要救

  艾老的煩惱

  艾老太太說:“小黑師傅,我有一件事情已經藏在心裏幾十年了,也折磨了我幾十年。”

  我說:“那你還不趕緊放下?”

  艾老太太說:“當年我老頭子老趙喜歡的是我的雙胞胎姐姐,但是我卻非常愛老趙,於是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我冒充我姐姐嫁給了我老頭子,這么多年我的心裏一直跟有個石頭似的。最近老趙病了,我突然有了想給他說的想法,可是又怕都已經過一輩子了,到老了再失去他,心裏好煩悶。”

  小黑的故事

  我說:“艾老太太,我能理解這種幸福和痛苦交織在一起的折磨,你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嗎?”

  從前有一只孔雀,有一天飛到一個染匠家裏,不小心掉進一個金色的染缸裏。染匠看見了,想從缸裏把它捉住。孔雀一看慌忙飛走,但是由於羽毛濕了,飛不高,起起落落的,全身弄得都是塵土。它看見自己身上肮髒不堪,就跳進河裏,洗了個澡。從河裏出來,它身上的毛色都變得像金子一樣燦爛。

  其它的孔雀們看見它的毛色和平常的孔雀不一樣,很是奇怪,就問它道:“你是什么孔雀?”

  金色的孔雀回答道:“我是天帝敕封的使者,天帝敕封我做禽獸之王。”

  孔雀們心裏想:“它的樣子雖是只孔雀,可是毛的顏色卻和我們不一樣。”孔雀們便把這事報告了獅子。獅子又把這事報告給了大獅子王。大獅子王立即派一位使者去察看虛實。使者看見那金色的孔雀坐在大白象的身上,禽獸們都圍繞著它,就好像在侍候獸王一樣。使者看過後,回到大獅子王跟前,把這情形詳細報告大獅子王。大獅子王聽了報告,便帶著軍隊,來到那裏,看見孔雀正坐在大白象身上,群獸圍繞,老虎、豹等猛獸親自跟在它的左右,其餘的那些小孔雀只能遠遠地躲在一邊。

  大獅子王心裏很不高興,便想了個辦法,從孔雀群中選派了一只孔雀,叫它去找那孔雀王的母親。這孔雀在山中找到了孔雀王的母親。孔雀使者回來後,對其它的孔雀說:“它的確是普通的孔雀,不是王種,我在山中親眼看見了它的母親。”

  孔雀們說:“我們可以去試一試。”便走近那孔雀王。孔雀們有這樣一條規矩,只要有一只孔雀叫,其餘孔雀若不跟著叫,身上美麗的羽毛就會脫落。於是孔雀們便叫了起來。孔雀王心裏想:我要是不叫,毛就會掉落。要是從象背上跳下來叫,必定會被象殺死。我今天要叫,也寧可在象背上叫。

  它只好也跟著叫起來。大象一聽到它的叫聲,知道它只是一只普通的孔雀,就用鼻子把它抓了下來,用兩只腳把它踩死了。

  艾老的感悟

  艾老太太此時已經聽得是老淚縱橫,說:“小黑師傅,你別說了,我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欺騙總會敗露,我會給老趙說出實情。”

  我說:“是啊,欺騙別人可能會一時得逞,但事情總會有敗露的時候,那時不但威信掃地,還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做人做事還是坦坦蕩蕩的好。”

  艾老太太心裏放下了包袱,輕輕松松地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她又愁容滿面地來了。她說:“小黑師傅,我回去告訴了老頭子,你猜他怎么說?他說他和我結婚的那一天夜裏就知道了,只是一直沒有說破,怕傷我的心。你不知道我多高興。可是沒有高興幾天,老頭子的病檢查出來結果了,是癌症。我心裏就沒有了著落,所以又來問你,你說我這次是給他說實話好呢,還是說謊好呢?我不知道該如何辦?”

  我說,那我就再給你講個故事吧,艾老太太。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沙門。他窮得一無所有,終日以乞討為生,但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從不傷害生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

  有一次,這個沙門一連三天沒吃到一點兒東西,餓得頭昏眼花。他路過一個人家,便跌跌撞撞地走進去討飯。這是一個富商之家,家裏富麗堂皇,陳設極其考究。女主人見他餓得可憐,便令傭人擺上豐盛的飯菜款待他。這沙門大喜過望,獨自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這家的男主人,是個珠寶收集者,經常高價收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家裏珍藏的名貴珍寶,應有盡有,簡直成了珠寶陳列館。

  這天回家,他興高采烈地拿回一顆珍珠,這是顆光彩照人、價值連城的珍珠。他興沖沖地走進房內,只見有一個沙門在獨自吃飯,便把珠子放在桌上,轉身進內室去換衣服。就在他剛剛轉身離開的時候,家裏養的一只鸚鵡飛了過來,一口將那顆珍珠吞在肚裏。

  不一會兒,男主人換好衣服和妻子一起出來了。他忽然發覺那顆寶貴的珍珠不見了,便急忙向沙門問道:“那珠子哪兒去了?”

  沙門一聽愣住了,隨即回答道:“什么珠子?我沒看見啊。”

  男主人又追問道:“那么,可曾有人來過嗎?”

  沙門回答:“不曾有人來過。”

  於是男主人勃然大怒,說道:“我剛才明明把珠子放在桌上,而這裏除你之外,再無一人,珠子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肯定是你偷的!你這沒良心的家夥,我們好心好意地布施飯菜招待你,你卻恩將仇報,偷人家東西。今天你老老實實地把珠子交出來,我就饒你一命,否則就把你活活打死!”

  沙門聞言並未驚慌,反而堅定地說道:“我沒拿,絕非是我拿的!”

  男主人聽罷大怒,抄起一根木棒,劈頭蓋臉地向沙門打去。沙門被打倒在地,鮮血直流。

  此時,那只吞了珠子的鸚鵡正飛過來飲水,恰好與男主人揮舞的木棒相撞,當即被擊中身亡。這時,沙門說:“住手!我告訴你吧,是這只鸚鵡吞了你的珍珠。”

  男主人一聽,忙吩咐仆人把鸚鵡的肚子剖開,果然取出了那顆珍珠。男主人手持珍珠,奇怪地問道:“你明知是鸚鵡吞了,可你為什么不早說呢?也免得受此皮肉之苦。”

  沙門回答道:“我持佛戒,不得殺生。本想告訴你真相,又擔心鸚鵡遭剖腹之禍。現在鸚鵡已經死了,說出來也無所謂了。如果鸚鵡未死,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講的。”

  男主人聽罷,內心十分慚愧,連連向沙門賠禮道歉。而沙門卻平靜得像不曾發生過此事一樣,臉上毫無怒色。

  艾老太太聽罷說:“我明白了,沙門是為了心中的鸚鵡不遭受殘害,才不得不說謊的,這時候他的謊話是善良的謊言,也許因為它的一句謊話,就可以救鸚鵡的性命,所以他寧願自己遭受毒打和痛苦,也不願意講出真相,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輕輕地告訴你

  雖然艾老太太因為明白了我故事的含義而心中明朗,但是又為她老伴的病情擔心,我體察以後,說:“你說得很對,每個人心中都有善念,每個人也應該誠實地說出一些事情的真相。但有些真相說出來後,往往會導致善念的毀滅。假如你要是說出來真相,也許你的老伴就會從此一蹶不振,精神頹廢,那么你心中美好的那份追求也就會從此毀滅,當你決定要接受說謊的折磨,來給老伴快樂的時候,你已經把這種謊言變成了另一種偉大美好的語言。所以說,無論是愛情還是其他事情,為了心中的善念,有些真相不可說。”

獅子對麻雀的諾言

8 子對麻雀的諾言

  小武的煩惱

  小武說:“小黑師傅,我最近交了一個女朋友,她叫小靈,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合夥搞了點小生意,我告訴她如果賺了錢,我就給她買個白金戒指,生意是做成了,可是我分到的利潤卻不夠給她買,她非常生氣,非要跟我分手不行,我煩死了,所以想找你說說話。”

  小黑的故事

  我說那好吧,我照例也給你講個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獅子王正跟大象鬥得不可開交。

  獅子王好不容易才把大象殺死,休息了片刻,開始吃它的肉。不料,大象的一根小骨頭突然卡住了獅子王的咽喉,它立刻呼吸困難,暈死了過去。好一會兒功夫,獅王才蘇醒過來。它無力地抬起頭四處張望,見樹上有一只麻雀正捉蟲充饑。

  獅王開口向麻雀求救:“小麻雀,請你把我喉嚨裏卡著的骨頭取出來吧!我以後找到食物一定會與你分享。”

  麻雀聽到獅王的許諾,非常高興,迅速從樹上飛下來,跳進獅王嘴裏。它使出全身力氣,終於用嘴啄出了骨頭,獅王得救了。

  過了幾天,獅王追擊一群野獸,收獲頗豐。麻雀得知獅王有了食物,匆匆飛來,找獅王要些食物充饑。不料,獅王好像把以前的約定和救命之恩全忘記了。它責備麻雀說:“我是獅王,什么動物都能捕殺來吃,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你這個小麻雀也太傲慢了,以為進我的嘴裏,救我一命,就要我來感激你?”

  麻雀反唇相譏:“我雖然是只小鳥,但也不一定被你殺死。如果你不忘恩情,重視前約,多少也給我些食物的話,我也不會恨你,也不說你的壞話。”

  然而,獅王始終不分給麻雀一塊肉,只顧自己飽食,然後大搖大擺地離去。

  麻雀心想:“我救過它一命,反而受到它的輕蔑和嘲笑。如果不出這口怨氣,我死不罷休。”

  麻雀下定決心,常常跟隨在獅王的後面飛。

  有一次,獅王又去襲擊群獸來吃,吃飽後,就在樹蔭下舒服地睡著了。一直在樹上等候機會的麻雀,撲到獅王額上,用全身之力啄去了它的一只眼珠。

  獅王驚醒後,奮然起立,周圍什么也沒有,只聽到一只麻雀在樹枝上鳴叫。

  獅王向麻雀怒吼起來:“混蛋!你怎敢啄壞我的眼睛?”

  麻雀在樹上叫道:“你不報答救命之恩,反而一直仇視我。為出這口惡氣,我啄瞎你一只眼睛。你自視為森林之王,卻一點也不懂得知恩圖報,我不會跟你再打交道了!”

  麻雀說完就拍著翅膀飛走了。

  小武的感悟

  小武說:“我明白了,這個故事是說,只要對別人做出承諾就要兌現。如若不然,自己種下的惡果,只能由自己來吞食。”

  我說:“是這樣,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對別人做出承諾,就要認真履行,兌現承諾,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個故事裏麻雀雖然有它的過錯,不應該冤冤相報,是不可原諒的,但是事情的起因畢竟是獅子不履行諾言造成的。同樣,正是因為你不履行自己的諾言,才造成了小靈要和你分手的局面。”

  小武說:“好了小黑師傅,你不用擔心了,我就是借錢也會給她買戒指的。不過,我有點擔心她以後會和我分手,你看以前我對我那個女朋友那么好,她最後還是和我分手了。”

  我說,看來我還需要再給你講個故事。

  有一個商人遇到了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於是他請教智尚禪師該如何做。

  禪師說:“後面的禪院有一架壓水機,你去給我打桶水來!”

  半晌,商人汗流浹背地跑來,說:“禪師,壓水機下面是枯井。”

  禪師就:“那你就去給我到山下買一桶來吧。”

  商人去了,回來後僅僅拎了半桶水。

  禪師說:“我不是讓你買一桶水嗎,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說:“我不是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

  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於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

  商人非常疑惑,站在井邊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裏。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只聽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

  他又拎起那整桶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清澈的水果然噴湧而出。商人恍然大悟。

  我說:“小武啊,你明白了嗎?”小武說:“明白了,我們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

  輕輕地告訴你

  我說:“嗯,你說得很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收獲,就先要付出。付出和收獲永遠是成正比的,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不對你的女朋友付出,憑什么想得到她的愛?憑什么怪人家和你分手?你說你很愛你過去的女朋友,那么,我來問你,你都對她付出過什么?愛不是光憑嘴說說就算了,而是要付諸行動。告訴你吧,不僅僅是愛情,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我們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0&&id=1679&cid=160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1&&id=1679&cid=160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2&&id=1679&cid=160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禪來煩去2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恰當使用你手裏的小蜘蛛絲 給不了鮮花 就給把凳子 女影星的距離之美

來源: 禪來煩去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作者:雷黑子

禪來煩去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給不了鮮花,就給把凳子

恰當使用你手裏的小蜘蛛絲

3 恰當使用你手裏的小蜘蛛絲

依依的煩惱

  依依苦惱地說:“小黑師傅,我和我愛人阿陶愛得很深,可是他總是說我自私,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結果我們鬧僵了,我現在已經在娘家住了好長時間,我要讓他嘗嘗說話不負責任的後果。可是有時候我想孩子,想回去,又總是拉不下面子,吃什么都不香,好煩躁啊,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小黑的故事

  我說:“依依大姐啊,你愛人到你娘家找過你嗎?”

  “沒有。”

  “這就對了。”

  “小黑師傅,人家是誠心向你求助,你怎么能這樣嘲笑我呢?”

  我說:“如果你要是誠心的話,你早應該自己回家了,知道你為什么沒有回去,你愛人為什么沒有來央告你回去嗎?因為他說得沒錯。本身你一生氣撇下孩子和愛人,一個人回娘家,就是只顧念自己不顧念別人,你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

  依依面露愧色。我說我給你講個故事。

  有一天,佛祖在地獄的井口往下望,只見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臉上的表情無比痛苦。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強盜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這個人生前是個無惡不作的大盜,他搶劫他人財物,任意屠殺生靈。但他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沒做過。有一次,他走路的時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時,突然心存善念,動了惻隱之心,移開了腳步,放過了那只小蜘蛛,這成了他一生中罕見的善業。

  想到這裏,佛祖認為他還有一絲善心,於是決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

  佛祖從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絲,大盜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絲,然後用盡全力向上爬。可是其他在井中接受煎熬的人看到這樣的機會,都蜂擁著抓住了那根蜘蛛絲,無論大盜怎么破口大罵,他們就是不肯松開雙手。

  蜘蛛絲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大盜擔心蜘蛛絲太細,不能承受這么多人的重量,從而將自己脫離苦海的唯一希望毀壞,於是便用刀將自己身後的蜘蛛絲砍斷了。結果,蜘蛛絲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了萬劫不複的地獄。大盜連最後的一點憐憫之心都沒有了,所以佛祖也放棄了對他的憐憫之念。

  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只顧念自己不顧念別人,甚至連別人的感受都不顧,或者連一句話都不讓愛人說,那你手中的蜘蛛絲就會消失的。

  依依的感悟

  依依說:“我明白了,小黑師傅,只顧念自己的人,同樣不會得到別人的顧念,就像我現在這樣,由於我經常不顧念他,他現在根本就不來接我了。我現在就回去找我的愛人和孩子。”

  依依說完高高興興地走了,可是沒過一個月她又回來了,她說:“小黑師傅,我聽了你的話回去後,對阿陶無微不至地關懷,什么都聽他的,什么事情都順著他,顧念他,可是昨天他突然對我發火,說你別這樣好不好?我都受不了你了。”

  我聽她委屈地說完後對她說,你這是沒有恰當運用佛祖給你的蜘蛛絲啊。那好吧,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有一天,佛光老禪師見到克契禪僧,問道:“歲月匆匆,你來這裏學禪已有十二個春秋了,但你怎么從來不向我問道呢?”

  克契禪僧回答:“老禪師每日很忙,學僧我實在不敢打擾啊。”

  時光飛逝,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

  佛光禪師在路上又遇到了克契禪僧,又問:“你在參禪修道上,有什么問題嗎?怎么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回答:“老禪師很忙,學僧不敢隨便和您講話啊!”

  很快又過了一年,克契學僧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面,禪師再次對克契禪僧說:“你過來,今天有空,請到我的禪室談談禪道。”

  克契禪僧趕快合掌作揖說:“老禪師很忙,我怎么敢隨便浪費您老的時間呢?”

  佛光禪師見克契禪僧過分顧念別人,這樣下去,再怎樣參禪,也是不能開悟的。於是,佛光禪師決定采取主動的做法。

  佛光禪師又一次遇到克契禪僧時,問:“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可是,你為什么老是不來問我呢?”

  克契仍然說:“老禪師,您很忙,學僧不便打擾啊!”

  佛光禪師當下大聲喝道:“忙!忙!你為誰在忙呢?我也可以為你忙呀!”

  佛光禪師這一句“我也可以為你忙”,直指克契禪僧內心,他立刻恍然大悟。

  “依依大姐啊,你是否明白了呢?”

  依依說:“小黑師傅,你的意思是不是顧念別人沒有錯,但是在顧念別人的同時,也要顧念一下自己?恰當處理好自己在愛情中的位置,愛情才不會出現煩惱?”

  輕輕地告訴你

  我輕輕地說:“是的,依依大姐。佛祖給了你一根救命的蜘蛛絲,目的就是為了救你出苦海,可是你讓給了別人,這本身是值得贊揚的,但是你也不能自己不出來啊?這不是違背了佛祖的初衷了嗎?恰當使用手中的蜘蛛絲,愛情才會達到真正的和諧。”

  依依點點頭。

  我接著說:“還不止在愛情中如此,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這樣的事情多了,想當年如果雷鋒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顧念一下自己,沒有犧牲生命,他活到現在又會為別人做多少好事啊,是不是?所以顧念別人是沒有錯的,但也要有顧念自己之心。如果只顧別人不顧自己,雖可見我們的愛人之心,卻不能善待自己,我們也就失去了更多顧念別人的機會。”

給不了鮮花,就給把凳子

4 給不了鮮花,就給把凳子

  阿甘的煩惱

  阿甘說:“小黑師傅,最近我的愛人阿珠總是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和我爭吵,我現在都開始懷疑我們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了,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你不知道她總是剛剛和我吵完,就向我道歉,我根本轉不過彎來,令我無比煩悶,你說我該怎么辦?”

  小黑的故事

  我說阿甘老板,你先別急,聽我給你講個故事。

  這一天,天剛破曉,馬居士就興沖沖地抱著一束鮮花和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

  可是,剛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馬居士撞個滿懷,將他捧著的水果撞翻在地。馬居士看到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來:“你看!你這么粗心,把我供佛的鮮花全部弄壞了,你得給我一個交待!”

  那個人是劉居士,也是來參加早課的,他道歉中帶有責怪,說:“都已經撞翻了,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幹嗎那么凶啊?”

  馬居士十分生氣:“你這是道歉嗎?什么態度?自己錯了還要怪人嗎?”

  接下來,兩個人互相咒罵起來,相互指責的聲音很大。

  廣圄禪師正好經過這裏,問明原委後,說:“劉居士莽撞地行走是不應該的,道歉的態度是欠缺自然和誠懇的;但是馬居士明知道人家這個時候面子上過不去,道歉自然欠缺隨和,還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我說:“阿甘你在聽嗎?”

  阿甘的感悟

  阿甘說:“我在聽,小黑師傅,我是在邊聽邊思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我們沒有必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執上。因此,我們既要敢於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又要有接受別人道歉的雅量,為了一點小事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爭吵。”

  我說:“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不能忘了我們是來幹什么的,我們是來獻花的,怎么可以因為一點小事情吵架,而誤了獻禮呢?”

  阿甘說:“那么,小黑師傅,我該如何去做呢?”

  我說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唐朝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渡船剛要離岸,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他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了鞭子朝小船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經開了,不能回頭了,幹脆讓他等下一班船吧。”船夫也大聲喊道:“請等下一班船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氣度不凡的出家師傅開口求情,就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了船後,就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於是拿起鞭子就打,嘴裏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快走開。沒看見你大爺上船了嗎?快把座位讓給我。”這一鞭正好打在夢窗禪師的頭上,鮮血順著他的臉頰汩汩地流了下來。禪師一言不發,把座位讓給了那位將軍。

  看到這一切,大家心裏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抱不平,人們紛紛竊語:“這位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回去載他,他不僅搶了禪師的位子,還打人家。”從大家的議論聲中,將軍明白了一切。他心裏非常慚愧,懊惱不已,但身為將軍,他又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兒,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了水邊,洗掉了臉上的血汙。此時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懺悔道:“禪師,我真對不起您。”

  誰知,夢窗禪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不要緊,我知道你為了和平在受戰爭的磨難,難免心情不好。你那么辛苦,把凳子給你是應該的啊。”

  阿甘聽到這裏,恍然大悟,說:“我明白了,如果在愛情和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給對方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和尊重,那么,世界上就會少一些怨恨和矛盾,人與人之間會相處得更好。

  輕輕地告訴你

  我輕輕地說:“是的阿甘。‘如果愛人打了我的左臉,我應該把右臉也伸過來給她。’這不是退讓和怯懦,也不是思想愚昧,而是人性中的寬容與理解,也是給愛人的一種特殊的愛,但是給的時候卻不能賭氣地給,要微笑著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面太多了,比如,在社會上,如何與親朋好友取得協調;在教育上,如何與師長們取得溝通;在經濟上,如何量入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才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為了一點小事,就破壞了多少年來積累的感情和相愛的心境,值得嗎?給對方一點寬容和理解,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了怨恨和煩惱,愛情也就隨之變得美好而有情趣起來。”

女影星的距離之美

5 女影星的距離之美

  小薇的煩惱

  小薇說:“我又來了,因為最近我發現阿炎沒有以前對我好了,我覺得他對我們的朋友,甚至一個陌生人都比對我好,我越是要求他對我好,就越是冷淡我,他好像有逆反心理一樣,煩死我了,你快救救我吧小黑師傅。”

  小黑的故事

  我說:“誰也救不了你,要救還得你自己。”小薇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怎樣救自己才來找你的。”我說:“我更救不了你,你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小薇一聽我不管她,竟然哭了起來。我說那好吧,我給你講個故事。

  宋朝的雪竇禪師喜歡四處雲遊訪學,這天禪師在淮水旁遇到了曾會學士。

  曾會問道:“禪師,您要到哪裏去?”

  雪竇很禮貌地回答道:“不一定呢,也許去往錢塘,也許會到天台那裏去看看。”

  曾會建議道:“靈隱寺的住持珊禪師跟我交情甚篤,我寫封介紹信給您,您帶去交給他,他一定會好好地招待您。”

  於是雪竇禪師來到了靈隱寺,但他並沒有把曾會的介紹信拿出來給住持過目,而是潛身在普通僧眾之中過了三年。

  三年後,曾會奉令出使浙江時,便到靈隱寺去找雪竇禪師,但寺僧卻對他說不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曾會不信,便自己去雲水僧所住的僧房內,在一千多位僧眾中找來找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雪竇。曾會不解地問道:“為什么您不去見住持而隱藏在這裏?是不是我為你寫的介紹信丟了?”

  雪竇禪師微笑著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個雲水僧,一無所求,所以我不會做你的郵差的!”

  說完拿出介紹信,原封不動地交還給曾會,兩人相視而笑。曾會隨即將雪竇引薦給住持珊禪師,珊禪師甚惜其才。後來,蘇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禪師就推薦雪竇去任職。在那裏,雪竇終成一代名僧。

  講完這個故事,我說:“小薇啊,你知不知道你對阿炎要求太多了,也就是說奢望越大,你得到的就越少,你現在明白了嗎?”

  小薇的感悟

  小薇說:“我明白了,反過來也就是說,越是無所奢求,得到的反而會越多。”

  我說:“對,俗語說知足常樂,無欲則剛。在生活中,只有那些無所奢求的人,才能夠活得開心,過得幸福。你如果愛他,你就應該無所奢求地為他付出,真心地對他好。”

  小薇一聽興高采烈地回去了,可是不久又回來了。她哭著說:“我回去按照你說的去做了,不去想他對我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他好,剛開始幾天果然像你說的那樣,他對我非常好,我們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可是後來,我發現他又有點膩煩了,我好心煩啊。”

  我說,不要哭小薇,我再給你講個故事。

  一名富翁如願以償地娶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影星。新婚之夜的洞房裏,他們深情款款地注視著對方。

  新郎說:“咱們既然做了夫妻,就該以誠相待。我有幾個私人的小秘密要告訴你,請你不要吃驚。”

  新娘風情萬種地淺淺一笑:“誰沒有幾個小秘密啊。既然你肯把隱私告訴我,我也決定把我的小秘密告訴你。”

  新郎用手抓下了頭頂上的發套,對新娘說:“其實我的頭上已經禿頂。”

  沒想到新娘把一頭長發也隨手摘了下來:“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我生來就是全禿的。”

  見新郎盯著自己的禿頭發愣,新娘主動坦白:“你看我的雙眼皮漂亮嗎?其實是人工割的。”

  新郎毫不吃驚:“這不算什么,你看我的左眼——”他邊說邊把自己的左眼從眼眶裏取了出來,原來他的左眼是假的。

  新郎接著說:“不但我的左眼,我的牙也是假的。”

  新娘聽了不以為然:“我的鼻子已經隆過五回了。”

  新郎說:“我臉上的皺紋是通過手術拉平的。”

  新娘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才說:“我也不瞞你了,其實我這漂亮的臉蛋是整了8次容才整成這樣的。”

  新郎邊脫上衣邊說:“我的心髒是靠搏起器才能維持跳動的。”

  新娘也脫下乳罩:“我是做了隆胸手術後胸部才這么豐滿的。”

  新郎的動作慢下來:“既然你這么坦白,我把我最大的秘密也告訴你吧。由於經濟危機的爆發,我已經快破產了。”

  新娘也像下了最大的決心:“本來我不想讓人知道,但你對我這么好,我就告訴你好啦,其實我原來不是女人,我是做了變性手術的……”

  第二天,兩個人就離婚了。

  我的故事把小薇講得目瞪口呆!她說:“小黑師傅,不會這么慘吧?”我說:“那如果要是這么慘呢?如果這是你呢?阿炎對你那么好,你會對他說嗎?”

  小薇不知道如何回答。

  輕輕地告訴你

  我說:“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愛情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秘密或隱私,我們有權保留,也有權告訴別人。即使你和別人彼此之間非常真誠,但有些秘密還是不說為好,說了反而失去了距離之美。當然,這並不是讓我們人與人之間設防,不真誠待人,特別是對自己的心上人,更不能虛偽和不真誠,我說的是保留那么一小點秘密,保持那么一點小距離,你就會更清醒地看清你自己和對方,真誠和親密不能過頭,過於真誠和親密,就會使彼此失去了距離之美。”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id=1679&cid=160,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8&&id=1679&cid=160,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9&&id=1679&cid=160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