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來源:網絡轉載  智慧100 作者:聖嚴法師著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生命有限 恭喜發財 珍重人生

生命有限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法句經卷上.無常品
  
  一般人對這四句話的解釋,常常偏向於悲觀與消極,對生命的消逝,充滿了無可奈何。其實不然,佛法所謂的無常,是具有警惕的作用,能讓我們時刻心存危機感,激勵我們要珍惜光陰,並且善用有限的生命,來成就無限的慧命和功德。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也就是人的生命,比世間的任何寶物都值得珍惜。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如果把每一口呼吸相加起來,即使活到一百歲,也算得出總共有幾口氣,絕非是天文數字;更何況很少人能活到一百歲。由此可知,生命的確是很有限。
  
  這個偈子警惕我們,今天已經過了,壽命又減少了,好比魚活在些許的水中,而且水越來越少,不久就要乾涸。魚和水相逢是很快樂的,得其所哉是一種享受;一旦水逐漸消失,魚還有什麼歡樂?也就是說,死在眼前,還不珍惜生命!
  
  不過,這不是叫我們及時行樂,反而是要趕快精進於智慧和慈悲的增長,並且對他人全心全力奉獻。唯有珍惜生命,才會腳踏實地,才會努力,否則會懶惰、放 逸,得過且過,在無聊的狀態下,悠悠忽忽,白白地空過了一生;而當生命結束的時候,還不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修行佛法的人,對自己所擁有的生命是 非常寶貴和感恩的,不會輕易浪費。

恭喜發財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法句經卷上.篤信品
  
  中國人在新年見面時都會說恭喜發財,發的是物質的、有形的、有限的,而且很不可靠的身外之財。所以佛說財產為五家所共有,即是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這五種因緣隨時隨地會把身外之物的各種財產,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因此,佛法教人重視的是「七聖財」,即是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種道德的、心靈的、精神的、永恆的財產。
  
  「信」是自信,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是信人,用人者不疑;取信於人,對人誠實不欺。「信」也是宗教的信仰,一般宗教信仰神或上帝。佛教徒則信仰佛、法、僧三寶,相信三寶能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安身、安心的方法。
  
  「戒」使我們在生活上不糜爛、不狂亂,維持規律,保持健康;在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上不自害害人,不當做的不得做,當做的不得不做。
  
  「慚」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自知當行善而尚未行善,不當作惡而做了惡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更好而尚未做到,便有慚於己,當力求改善。
  
  「愧」是自省對於別人未能盡責負責,而覺得遺憾對不起,因此要提醒自己,全心全力地關懷人、幫助人、有益於人、感恩於人。
  
  「聞」是聽聞佛法和一般學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養成隨時隨處博學多聞的習慣;除了專業的學問,也得無限地拓展通識的胸襟視野。
  
  「施」是給予,新約曾說:「施比受有福」,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佛說:「布施功德,第一功德」。有東西可以布施,表示你已有福;想布施而有所不足,就要努力增加物質的、體能的、智慧的財富,因此在布施的過程中,自己先有了財富。
  
  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最貧窮的是因為愚蠢而貪得無厭。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智慧對修行人和一般人都很重要。再說,用體能賺錢很有限,若用智慧賺錢則是無限的,可以四兩撥千斤,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這不是最好的財產嗎?
  
  佛法雖也主張增加物質的財產,但更重視信、戒、慚、愧、聞、施、慧這七種聖潔的財產。 

珍重人生

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法句經卷下.述佛品
  
  此偈是說:生而為人不容易,做人而長壽也不簡單,生於世間能遇到佛很難,遇到佛又能聽聞佛法則更難。如果這麼多的難得而得,正好都加在一起,實在很幸運了。這是勉勵我們,應當珍惜難得而已得的機遇,否則稍縱即逝,追悔莫及。
  
  這四句話強調人身可貴,壽命無價,有佛難遇,佛智難得。
  
  有人認為生命或生存是一種無奈或折磨,也有人主張應當盡情冶遊享樂。這兩種人的人生態度:一是厭世、一是玩世,都不太好。人的生命就是一項福報,若能 得到健康的身體,且能活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實在是幸福的事。佛看一切動物,都有佛性,都是現在的眾生,未來的諸佛。但在一切眾生之中,唯有人的身心,可以 作為修道的器具,其他眾生都不具備修福、修慧的條件。唯有人類,有禍有福,有苦有樂。災難及苦難的磨鍊,所以引起危機感,生起警惕心,改過遷善,悛惡向善 之心,也由此而起。因此,人比其他類別的眾生幸運得多;既已獲得人生,便要好好地運用。
  
  得生為人而又能長壽,也很難得,長壽即是福,不是用來享福,而當用來培福種福,可比短命的人多積福德、多長智慧,自利利他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因此更要以感恩之心來珍惜自己的壽命。
  
  世間要有佛出現很難,釋迦牟尼佛住世,已是兩千五百數十年前的事,幸好他留下了佛經,讓我們依舊有佛法可用,但這也不容易,即使有不少人不遺餘力地弘 揚佛法,世界上能聽到佛法又願意接受佛法的人仍然不多。有人信了佛但並不了瞭解佛法,不能如法修行,無法以佛法解決煩惱,也無法用佛法幫助別人處理問題。
  
  這個偈子是要我們珍重且充分地善用人生,來成長、充實、奉獻自己,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來淨化自己和淨化人間,才不辜負生而為人的此一人生。

故事來源︰https://ift.tt/31Jk0gv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7&&id=146&cid=5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8&&id=146&cid=5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