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虛空打破明心地1 宣化上人主講 代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宣化上人簡傳 為什麼要參禪

來源: 網絡轉載  虛空打破明心地  作者: 宣化上人主講

虛空打破明心地 - 代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虛空打破明心地 – 代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虛空打破明心地 –  代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虛雲老和尚開示
  
  摘自《虛雲老和尚開示》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祇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污久了,不能當下頓脫妄想,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釋迦牟尼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箇「歇」字。
  
  禪宗由達摩祖師傳來東土,到六祖後,禪風廣播,震鑠古今,但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緊要的話,莫若「屏息諸緣,一念不生」。屏息諸緣,就是萬緣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不做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蓋萬緣纏繞,念念生滅,你還談得上參禪嗎?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囉嗦;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清淨,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瞋癡愛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飢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凶、毀譽得喪、安危險夷,一概置之度外,這樣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叫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自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真參實究,明心見性才有分。
  
  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懷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於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願成佛常樂我淨,諦信佛祖誠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箇箇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發願度盡一切眾生,不是無憑無據,空發大願,空講大話的。

宣化上人簡傳

上人,名安慈,字度輪,接虛雲老和尚法;嗣潙仰,法號宣化,籍東北,誕於清末民初。年十九出家,廬墓守孝三年;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臥,修種種梵行;行腳參方,親近虛雲老和尚及當代耆德。一九四八年抵香港,成立佛教講堂等道場。一九六二年攜正法西來,在美開演大乘經典數十部,陞座說法萬餘次,乃在美建立三寶之第一人。

  歷年來,上人創辦法界佛教總會,及其所屬道場機構多處。他教導東西善信,實踐佛法於日常生活,又訓練弟子翻譯經典、興辦教育,並督導法總所屬各道場之僧眾,成為真正行持佛法之僧團。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上人圓寂於美國洛杉磯。慧日遽殞,世人同悲。高僧示寂,風範猶存。上人一生大公無私,其慈悲智慧之教化,令無數人改過自新,走向清淨高尚之菩提大道。

  長白乞士性憨直,助人利他唯恐遲;
  為法忘軀捐生命,應病與藥捨髓皮。
  願同十萬成一體,行盡虛空攝萬機;
  無去無來無現在,亦無南北與東西。

為什麼要參禪

意不顛倒不再糊塗
  
  我們人生來糊塗,死去糊塗;睡也糊塗,醒了也糊塗。這樣活著有何價值?那麼是不是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有人說﹕「我知道怎樣死去;或服藥、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嗎?」這叫自殺,不但不能解脫,反而增罪業。因此,打坐要想辦法,將來臨終時如何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不貪財色名食睡﹚,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見彌陀佛手執金臺來相迎,人對生死有把握,預知時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時辰圓寂,知道這一生的事情辦好了。修行就是為這個!若不知道這最後一關,則糊塗一輩子。也不是說死了就完了,要是這樣,下一輩子仍然糊塗,再下一輩子仍是糊塗,如是者永遠糊塗,多可憐啊!
  
  我們打坐、學佛,就是想不糊塗,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學工廠,如何把這化學工廠建立起來,研究真科學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學,是捨本逐末。你把本身明白了,才得大智慧,學佛即是學大智慧。
  
  生死自由來去自由
  
  參禪的人,對於生死自己能做主宰,來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謂「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閻羅老子也管不了,對你無可奈何!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出離三界的緣故。
  
  何謂來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愛活就活,愛死就死,隨心所欲,可是要注意,這種死並不是自殺,也不是服毒。
  
  我們的身體,好像房子,願意外出旅行,到什麼地方去,都是自由。願意化身千百億,盡虛空遍法界去教化眾生,任運自如;不願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沒有人來干涉。要曉得盡虛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沒有跑到法身之外邊。
  
  大家辛辛苦苦來參禪,晝夜不停來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對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參禪的人,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與虛空合而為一,到了這種境界便有開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開智慧的鑰匙。
  
  全體大用了然明白
  
  如果不參禪,不打坐,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塗塗生來,又糊糊塗塗死去,這樣一輩子,多麼可憐!用功參禪的人,開了悟,認識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將來能成就佛果,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地位。
  
  參禪打坐才能開悟
  
  人怎樣才能開悟呢?開悟好像開鎖一樣。鎖能把門鎖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鑰匙,才能把門鎖打開,否則,將永遠被禁在屋中。那麼這把鑰匙放在哪裏?就在你自己的身邊,很容易找到。怎樣去找呢?你現在參禪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鑰匙。什麼時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進,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遠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來生也找不到。這種道理非常簡單。
  
  從此不落人我相
  
  大地春回百物生,粉碎虛空自在翁
  從此不落人我相,法界雖大盡包容
  
  我們參禪就有機會開悟,自性光明現前,猶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虛空本來是無形的,無形的虛空也被粉碎,你就得自在了。從此不再執著人相,做到人相空,我相也空。法界雖然大,我也能包容,豈不是成大丈夫嗎?
  
  打坐入定法身復活
  
  坐禪修定,是給我們法身之食糧。肉身天天要吃飯、穿衣、睡覺,忙忙碌碌,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飯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覺也不行。這三件事皆不可少缺,每人都這樣,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裏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覺、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沒有睡覺、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復活。靜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虛空所含之真營養品。人肉身需要這三種東西,法身亦需要。我們修行,天天要著忍辱衣、入如來室(入定﹚、升如來座,這個法身不能一天不滋養他的。
  
  久坐有禪清淨其心
  
  坐禪的目的就是要開智慧,所謂開悟也即是開智慧。有了智慧,就不會像從前那麼顛倒,你若坐在此處身不動、心不動,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開智慧,而一切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佛沒有什麼地方與旁人不同之處,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達一切。智慧與神通二而不二,但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識心揣測,自命聰明,其實不是聰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運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達;若無智慧,則事事顛倒。明明是顛倒,自己還不知;若知道做錯了,尚有得救;若做錯了而又不知,就是很苦啦!
  
  我們若想「離苦得樂」,我們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不會生煩惱。其實這道理很簡單,但坐禪必要拿出時間來,所謂「久坐有禪,久住有緣」。參禪,即是清淨其心;靜慮,是要把思慮平靜,把思慮收拾乾淨。這就是神秀大師所謂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把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禪。
  
  各位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痠也要忍。所謂「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02&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202&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3&&id=202&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4 惟覺法師主講 單靠臨終十念,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開悟」是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如何修行 如何分辨善知識的真偽

來源: 網絡轉載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作者: 惟覺法師主講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單靠臨終十念,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單靠臨終十念,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單靠臨終十念,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問:單靠臨終十念,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禪定;臨終十念求往生必須要靠定力。我們有比,心就妄想顛倒,作不了主,叫苦連天,何況臨命終時,四大分散,痛異常。所以若要靠臨終十念往生,必須現在修禪定,達到一心不亂,如此有希望往生淨土。

一般人說,只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就可以往生淨土了。但所謂「信、願、行」也有深有淺,等於到美國一樣;一要有機票,二要有入境,三還要有路費。有了這三資糧,到了美國的居住時間有多久?生活情形何?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有才能又有大福報,在美國可自在無,稱心如意。否則的話,東躲西藏,打工過活。所以淨土要有福德、禪,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又如淨土經中觀無量壽經所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修一天一夜,超過西方極樂世界為百年。相信每個人都會精打細算,現在好好的用功修福修慧,將來的果報是莊嚴的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現在種因,未來得果。現在不種,只是等待彌陀來接,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開悟」是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問:「開悟」是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問題是這盞燈可能只亮一分鐘,就沒有了,甚至以為這樣就是成道了,因此而發表謬論,豈不自誤誤人。

假使我一下子說破了,有的人就會認指為月,覺得得來太容易,甚至撥無因果造惡。所以,必須由每一個人自己經過一番用功,契悟這念心,這才是真的契悟。

譬如有人從別的地方要到臺北,開悟好比找到一條路,知道朝這條路走不會錯。雖未到臺北,也不離臺北,因為萬里途程,不離初步,自信一定可以到臺北,只是時間遲速而己。所以,悟後起修才能見真章。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如何修行

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如何修行

佛法修行有動有靜,動靜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沒有雜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雜念可以調伏,不能說雜念煩惱起了自己都不知道。

修行的最低限度就是要調伏自己的煩惱,在日常生活的上下班中,觀自己的善念、惡念。有善念還好,有惡念當下就翻正。這種功夫繼續用,用久了功夫深了,慢慢地雜念妄想會減少,最後達到沒有雜念妄想的境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磨練才有辦法成就。我們明白了道理,但在行為上無法即刻相應。就像橘子一樣,現在長出來,可是要等到它黃了才算成熟,這就得等上一段時間。所以上班族的人不要怕,也能修行的,時時觀照自己內心的煩惱,煩惱即菩提,沒有煩惱,那裏找菩提?但有了煩惱並不是把它去掉那就成了槁木死灰。要把煩惱轉過來,日常生活就是觀照煩惱轉煩惱,凡夫心就是聖心,這樣日子才會愈過愈充實、生命愈光明。這就是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如何分辨善知識的真偽

問:如何分辨善知識的真偽?

從他平時的生活習慣上看,他的貪心、鎮心、疑心還有多少?如果和凡夫一樣,那他還證得成果,就是騙人。證得阿羅漢果,貪、嗔、癡、慢、疑、邪見這些根本煩惱就斷了。如果你是聖人,凡夫的習氣,你自然沒有。凡夫的心散亂,聖人的心不會散亂,凡夫心顛倒,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但開悟的人就明白,起心動念都會有因有果,所以他不會亂動念。

現在你貪吃,就是餓鬼,再看看貪的程度和貪的是什麼東西。(如果見了東西好吃,心念一動,口水流出來,餓鬼相就現出來了。)要知道佛的身、口、意三業都不會有過失。嘴巴講任何話都沒有過失,心中起心動念都是善念,舉手投足絕不會有失禮的地方。什麼「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知見絕不可能會有。

看一個人有沒成道證果很簡單,看他愛不愛名、愛不愛利,又愛名又愛利,人家說你好就高興,說你不好就生氣,那是個標準的大凡夫,因為有名利心就有貪、嗔、癡。

不要從神通去判別善知識。神仙也有五種神通,但他還沒有成道。證到初禪的人還沒證初果,因為神通是由定生出來的,定不能代表證果,佛法修定是為伏惑、斷煩惱,故能證得聖位。由「慧」證到初果,悟了緣起性空的道理,才會去邪思邪見。一個人若沒有正知正見,錯用神通反而會害人,這點要特別注意。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0&&id=526&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1&&id=526&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2&&id=526&cid=23
  4.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3&&id=526&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3 惟覺法師主講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禪宗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什麼意思 「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

來源: 網絡轉載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作者: 惟覺法師主講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問: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皆不可執著。當下暗示自己,此乃識心幻現,堅住正念。楞嚴經雲:「雖有聖境,莫作聖解,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聖境如是,何況其他幻相。若見有幻相來擾,可將心安住在所修的法門上面,不要管它,繼續用功,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若在平時,或夢中亦有境界現前時,亦不可執著,須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智者當知切不可被幻境所騙,否則失去正念,迷失本心。若幻境不停,將心安住正念,一心誦持「心經」,幻境即滅。

禪宗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什麼意思

問:禪宗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外面的相,都是虛妄的。打坐會看到許多境界,如果不離相,把那浮光掠影的境界都當成真實的,心就糊塗了。禪宗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代表好的境界;魔,代表壞的境界。打坐或平時六根對六塵,看到好的,不能夠貪著,看到壞的,也不要煩惱,心不落兩邊,才能離相,達到無相的境界,心即得自在

「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

問:「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

「往生」有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兩種。我們這一生當中,身口意造了種種惡業,希望臨終的時候見佛來迎,往生淨土,這是帶業往生;業障消盡,自然往生淨土,謂之消業往生。「帶業」必須要有定力才能帶得動業障,假使沒有定力,就隨業流轉了。而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禪定;臨終十念求往生必須要靠定力。我們有了比,心就妄想顛倒,作不了主,叫苦連天,何況臨命終時,四大分散,痛苦異常。所以若要靠臨終十念往生,必須現在修禪定,達到一心不亂,如此才有希望帶業往生。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id=526&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8&&id=526&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9&&id=526&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2 惟覺法師主講 何謂「以心印心」 神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有何方法可以印證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偏差

來源: 網絡轉載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作者: 惟覺法師主講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何謂「以心印心」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何謂「以心印心」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  何謂「以心印心」

問:何謂「以心印心」?

禪師傳授禪法,先要看弟子是否可以接受心法,擔當傳燈的使命。所謂「印心」就是印證他的知見、契悟的道是否正確,如其所悟的「道」與老師的「道」相契合,就為「印心」。印即是印可,心是本心。既見自己的本心,當然也知道別人所契悟的本心,所謂佛佛道同。

  其實,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契悟。儒家也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一般人的心天天都在用,卻不知道這念心的微妙,不懂得保護自己,一般人只知道保護色身,不使它餓、凍、有病趕緊找醫生。自己的心有毛病,卻沒有辦法防護。明白這念心,經常保持寧靜,不起貪、嗔、疑,不造惡業,時時刻刻了了分明,自己作主,這才是真正保護自己。

神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問:神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神通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回事,只要你心清淨、心定了,這些都是心的作用,是人本自具足的東西,沒有什麼特別稀奇的,但是一般人不瞭解這個道理,沒有這個能力,就認為是奇妙、不可思議的。

其實,真正有神通的人不會講,就好像一個人在銀行裏存了幾千萬,他會到處去宣揚這件事嗎?我相信沒有人會這麼傻吧!

真正有神通的人,才會知道人家說你有神通是在害你,因為這種事情一經宣傳出去,所有的人統統都跑來求你指點,那你這一生不就完了嗎?這還好一點,更壞的情況是,你沒有神通,可是人家硬指你有神通,這個時候你說沒有神通好像有失面子,於是也硬著頭皮裝作有神通的樣子,那這就是大妄語了,要下地獄的。

就算你有神通,如果常常有人來找你挑戰、測試,像那些會武功的人到各處道館找人比劃一樣,那你不也要倒楣了嗎?這裏面問題很多,壞處不少,所以真正有神通的人就瞭解這些東西不能講。當然有神通也不是不能用,但要看情形,不能亂用。

我們一個人,如果能保持心地的清淨、光明自在,這比有神通更好。你有了神通,看到了其他的東西,假使沒有智慧,馬上會受這神通的攀緣跑掉,那壞處更多。

你即使得到了神通也不要執著,執著神通多半會走錯路。因為你所看到的神通有遠近、大小、深淺的程度不同,譬如你看到某個人下禮拜有災難,但是你看不到下下禮拜的事情,說不定你這一看就判斷錯誤了。所以有神通也很危險,要小心用。

修禪定要不執著才會進步,禪也有正有邪,你持戒要清淨,不能說我們修禪的人,酒肉穿腸過,佛在當中坐,管他吃酒也好,吃肉也好,只要不做壞事就好了,這種思想慢慢演變就會產生邪見。

佛經上說:「不要執著神通。」但一般人覺得神通很好,可以幫人醫病、解厄,為什麼不要執著神通呢?這要你到了那個境界,才會知道這話裏有甚深的道理存在。其實你不去求,不去執著,本事會更大,這就是道通了嘛!

當然神通也可以修,但是沒有正知正見,修出來做什麼?一般人把神通當做沽名釣譽的工具,這成了邪見。

不但神通不能執著,一切的智慧也是如此。修禪定境界就現前,不持戒,邪知見就產生。我們修行要清楚的保持當前這一念心,就不容易出事,在修行的路途上才不會擔誤時光,繞遠路。」

有何方法可以印證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偏差

問:有何方法可以印證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偏差?

佛法有事有理凡夫知事不知理,不管如何修都背道而馳,即使把身體燒了也是一樣。佛法最重要的是保持當前這一念心,這念心是法界,你是否與法界相應,自己心裏最清楚。

你守五戒,五戒與人道相應。你一天當中都在起貪嗔、邪見,這就是落入惡道的因,有因必有果,你反省自己一天當中起了多少惡因,如果惡因很多就必然墮入三惡道中,沒有人救得了你。

如果你與十善相應,那你將來一定升天,這個法界是天道法界,修四禪八定的人,死後可升到色界天去,這就超越了欲界天。十善屬欲界,四禪八定可到色界、無色界天,你自己有沒有四禪八定自己心裏明白,這完全是實質上的問題。

你現在即使證了果,還是以五戒十善為根本。不可能證了果,連五戒十善都沒有了,也不可能說現在我悟到空了,五戒十善是天人的事,我們修了,那就是顛倒。

佛法是以五戒十善為根本,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更進一步深入法界、深入禪定,修行證到聲聞,初果二果證入真空涅盤,這其中也有很多的快樂,沒有煩惱,這就證入了聲聞果位。

如果你說你頓悟了,悟到了自性當前這個心,那你還須漸修,時時刻刻保持這個心,因為你還有習氣要在行住坐臥中磨練自己。

你說你是聖人,那最低限度就得和聖心相應,所謂聖心就是無畏心、清淨心、慈悲心,你的行為當中就會呈現這些心性。

而菩薩修菩薩行是要修大慈、大悲、大智、大願、大行,這就是現在因地修行必備的條件,如果你說你是菩薩,那就看看自己具備這些條件了嗎?

佛法不只是說說而已,它是可以充份在生活中顯現出來的。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4&&id=526&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5&&id=526&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6&&id=526&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1 惟覺法師主講 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如果每天只能騰出一、二個小時,應該怎麼修行 禪坐會「走火入魔」嗎

來源: 網絡轉載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作者: 惟覺法師主講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惟覺法師主講

  【錄自:中台世界】

問: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我現在的教法頓漸互相為用,先修數息,再參話頭及放下。參話頭也是一種方便。最後必須明白本心才行。本心就是菩提心。以打禪七來說,頭兩天先教大家數息,使心慢慢平靜下來,之後再參話頭。參話頭才能轉識成智。參話頭,境界很多,必須「不離本參」,也就是不離當前這念心,才不曾走錯路,放下就是保持當前這一念,清楚明白,常寂常照,常照常寂。

釋迦牟尼佛拈花,迦葉尊者微笑,也是契合這一念心,清淨心,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我現在喝茶,舉起茶杯,和釋迦牟尼佛拈花,有什麼差別?都是這一念心。誰在喝茶,如果是我自己在喝茶,每一口感受都不一樣,第一口覺得很舒服,第二口也不錯,第三口、四口就淡而無味,不想再喝了。如果說是心在喝,前後層次、心理感受不一樣,請問:那一個是自己的心?如果契悟到喝茶是誰,就知道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妙意。佛陀教下有很多方便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宗即是本心,找到本心,就可循舊路回家,路就不會走錯了。這是屬於禪宗的頓法。其他漸修的法門很多,例如種種三昧等等。 

如果每天只能騰出一、二個小時,應該怎麼修行

問:如果每天只能騰出一、二個小時,應該怎麼修行

早晚抽出一段時間,先禮佛,接著誦金剛經,誦完經就打坐,至少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誦經的時候,如果有妄念,不要理它,繼續誦。起先是有念慢慢地由有念歸於無念,無念才是本心,譬如:打妄想、昏沈、感覺無聊,這些都表示剛才誦經的那念心保持不住了。

除了早晚專修的功課以外,白天隨時要保持安詳、自在、六根清淨、不攀緣,心清清楚楚,能夠作主,做任何事也是清清楚楚,有條不紊,不生挂礙。時時刻刻觀心返照,一有雜念妄想,立即把心收回來,這是動中修心。能夠動靜配合,靜也靜得,動也動得,修行很快就會相應。

禪坐會「走火入魔」嗎

問:禪坐會「走火入魔」嗎?

「走火」是屬於生理上的問題。我們知道,生命是由兩大部分所組成: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精神是指我們這個心,物質就是指色身。每一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都四肢五官,佛法上就把這四肢五官分成為四大種: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大家都知道,道家安爐練丹,就是要先守丹田,運氣引導,存想一個定點。這個定點就是在我們肚臍眼下面一寸三分的地方,用我們的意識把心念集中於此,那裏就會發燒、發熱,這就稱之為「火」。把火集中在那個地方,然後用意識來引導這個火,打通任、督二脈,甚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如果業障太重,心情過於急躁,方法拿捏不穩,就會產生氣血逆流,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發生嘔血,或者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佛法中根本就不修這個法門,是不會發生走火的毛病的。

再來講「入魔」。什麼是「入魔」?現在有很多學打坐的人,坐沒打好,反而變成神經兮兮的,什麼原因呢?就是有所求。希望佛菩薩來加持;希望上師來加持;希望耶穌來加持;希望濟公活佛及神明來加持等等。白天如此祈求,晚上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幻境就來了;或夢到上帝、上師,或夢到菩薩,或夢到種種神明來同他講話,這時候他就信以為真了,乃至於告訴他種種法門及吉凶禍福等。最初有些感應,慢慢愈信愈深、愈執著。以後,在白天彷佛也聽到有人跟他講:他是媽祖,他是上帝,他是觀音,是濟公等等,乃至說自己是羅漢、菩薩、佛來轉世度缎生的。

漸漸地,左右的人誤以為他得了神通,而他說出來的話也似乎有些靈驗,有些似神通的樣子。現在就有很多這種人。經過一年、二年、三年,這種感應慢慢不靈了,而且晚上失眠、頭痛,甚至於精神失常。這時候旁邊的人告訴他:「你是著魔了,不是得了什麼神通!」他一想,確實認為著魔了;產生恐懼、煩惱,失去以前的信心,晚上睡覺也睡不著,精神恍惚。於是就到處找師父,求上師加持、念咒,用種種方法來降伏魔惱。不降伏還好,一降伏,問題就愈嚴重了,為什麼呢?他不知道這些境界是意識變化出來的,是自己心當中生出來的幻境。這一降伏把心分成了兩邊,成了對立的兩種境界,自己和自己作對;慢慢地就變成精神失常。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社會上,這種人似乎是愈來愈多,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著魔」。我們瞭解什麼是「走火」、什麼是「入魔」之後,就知道這些與「禪」是毫無關係的。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526&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526&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3&&id=526&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打坐方法 元音老人講述 心地法門 功夫程度 修行的六個要點

來源: 網絡轉載  參禪靜坐

打坐方法 - 心地法門
打坐方法 – 心地法門

打坐方法 – 心地法門

元音老人講述

  1993年8月

心地法門

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因為出聲念咒傷氣,默念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保護好。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裏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念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鐘10至12次。念的時侯,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裏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裏發出來的咒音,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為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裏跳出來。為什麼呢?這是多生歷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有人說:「我們不修法不打坐沒有念頭,一修法打坐倒有念頭了。是不是修法修壞了,有念頭了?」

不是。這是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裏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裏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裏,嘴裏念咒或佛號,腦子裏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裏不戀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歷劫的串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著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裏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討厭它、壓制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制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制法。念頭來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的時侯,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都是妄心。相對的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待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的時侯,一切相對的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為烏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了,虛空也粉碎了,而真實不虛的天真本性才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不要怕,這是法的力量發生作用的緣故。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時間後,看禪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沒有多大用處。因為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擋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才有力量。「見到」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法身雖無相可見,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舉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顯現、變幻的。比如電,眼不能見,但離開它,世界就不能運轉。又如「海水中鹽味」,人能看見海水,海水裏的鹽味卻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見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為這樣就成功了,不是的,沒有成功,還差得遠哩。剛打開寶藏見到一點影子,僅是法身邊事,不相干,生死猶不能了,還須努力向前,除盡惡習才是了手時。

剛剛明心見性的時候只是初悟,破本參,才跨過第一道門檻,妄習猶在,生死不能了。須勤於保護,歷境練心,把多生歷劫執著的妄習消滅光,真正做到與《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處順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惱,絲毫無動於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還動什麼?真見性的人只有這個覺性,其他一切都不可得,還須更向上,覺性與不可得也不住才為真了。若見境生心,隨念而轉,就不是見性開悟的人。羅漢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動念上劃分的。初果羅漢在山林裏,清淨無染,但是,到城市裏就不免眼花繚亂思念紛起了,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對境生心,迷於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對幻境惑當真實,產生佔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現象出現,如美好的佛、菩薩光明等善像,或醜惡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還有,當你從有相過渡到無相的時侯要起一些變化:如身體沒有了,或手腳和頭沒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氣要斷了、頭要爆炸了,也毋須驚怖,這是身心將脫落的前奏。一害怕,一驚覺,即前功盡棄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時一下子大爆炸,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銷殞,虛空也粉碎,本性即現前。不過你不能著相求這個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連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這個好處,常常得佛菩薩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聲引起內心的爆炸,但是千萬不能求,想它什麼時間來,更不能將心等它或迎它來。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須置之不理。《金剛經》的警句須牢牢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沒事。一理睬執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於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開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三果羅漢達遇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為之境,達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為。修行從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為,入八地才是無為。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為了,但是還有個無為在,還有個無為的影子,還是不乾淨。到八地,無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當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開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時用功。時時看著自己,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起了看不見,跑了一大段才覺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禪宗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頭跑,就是生死;跟著念頭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時了,也就證明你將來生死不能了。假如我們能做到前念起,後念覺,不跟念頭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還有生死在,不過在生死當頭能夠自己作主,要到哪裏就到哪裏,不受業障牽連,隨業受報了。

功夫程度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為業牽得大自在。

第二步:親證無為。一切事情儘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儘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而到達平等無為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為細,變短為長,到達第八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三十多個意生身。

第三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裏流動,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埵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眾生。這時侯才真到家,不是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講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我們修法是為了下化眾生,而不是為了自了。

大家務必好好用功,堅持打坐、觀照,切勿等閒視之,更重要的還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兩個小時就可以放野馬,亂來了。還須於行、住、坐、臥處時時不忘觀照,才能與大道相應。

修行的六個要點

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癡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臥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做好這六點,絲毫不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530&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530&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3&&id=530&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本煥老法師開示3 本煥法師主講 禪七第六天 禪七第七天

來源: 網絡轉載  本煥老法師開示

本煥老法師開示 - 禪七第六天
本煥老法師開示 – 禪七第六天

本煥老法師開示 – 禪七第六天  

禪七第六天

我們為什麼要出家?就是為了將來成佛嘛。要成佛就要利益眾生,成就眾生,結眾生緣。不去結眾生緣,不去成就眾生,佛從何來?所以我們出家人講。「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福德要在眾生中去種,沒有眾生,一切菩薩皆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普賢行願品》裏面講的。菩提是屬於眾生的,離開了眾生,無菩提可言。所以,要想成就菩提果位,就必須利益眾生,成就眾生,結眾生緣。沒有結眾生緣,就不能度眾生。

這裏講一個故事:釋迎牟尼佛成佛以後,有一天帶著弟子去一個村莊托缽,本走遍了村莊,沒有人開門,都把門關起來了。佛就把弟子帶到附近的一個地方坐下來,看這些弟子中哪一個跟這個村裏的人有緣。佛觀看到目鍵連尊者跟這個村子裏的人有緣,於是就派他去化緣。目鍵連尊者來到這個村子,村民們都高高興興地打開門,目鍵連尊者因此就化到了很多的東西回去。有人就問,為什麼成佛之後還化不到緣,而目鍵連尊者沒有成佛都能化到緣?佛就講,我沒有跟他們結緣,所以,就是成了佛也不能度他們。而目鍵連曾經跟他們結過緣。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個農夫,很窮,上山砍柴賣,看到樹上有一窩黃蜂,黃蜂見有人砍樹動它們的窩,都飛出來了。農夫是個佛教徒,很慈悲,就給這些黃蜂念幾遍咒,打三皈依。這些黃蜂因為聽聞了佛法,就在佛出世的時候,轉成了人身。當年那個農夫,就是現在的目鍵連尊者,這個村子的人就是當時的那窩黃峰。由於目連當年跟他們結緣了,所以他們今世就供養目鍵連尊者。而我過去沒有跟他們結緣,所以托空缽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當明白一個道理:對於一切眾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們都要珍惜他們,跟他們結善緣,因為佛陀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要以為蟲子小,我們就可以任意處治它們,它們的佛性跟我們是相同的,只是由於它們過去造的孽跟我們不同,才落得蟲子身。我們今生若不好好修行,造惡孽,將來也會變成蟲子的。要知道,一切眾生的身相都是孽緣所生,男身是孽緣生的,女身也是孽緣生的,豬身、狗身、蟲身等等,都是由孽緣生的。所以,對於一切眾生,我們都不能輕慢。《法華經》上講,常不輕菩薩見一切眾生皆行普敬,他說,「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別人打他、罵他、輕視他,他都不在意,還是對人畢恭畢敬。常不輕菩薩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中的一個菩薩行者。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對眾生尚不敢輕慢,我們今天對一切眾生還敢輕慢嗎,佛在因地中對一世眾生尚如此恭敬,我們是佛的弟子,難道不應當向佛學習嗎?要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旦他們把妄想執著去掉了,不就跟佛一樣子嗎?佛是先覺,我們眾生還沒有覺;但只要好好用功,我們也會覺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是後覺,都是未來佛。

不單是男的能成佛,女的也能成佛。《維摩詰經》,舍利弗輕慢龍女,認為女的不能成佛,那個龍女馬上就在佛前轉男身,從佛光中,可以看到這個龍女到其他世界成佛去了。所以,我們不要小看女的,女的也能成佛。這是有根據的,不是我隨便杜撰的。女的不要小看自己,既是落發出家了,就是丈夫相,與男的無別,要自信,要發大心。觀世音菩薩現女身成道,表明女的同樣可以解脫,同樣可以成佛。歷史上,女的修成正果的多得很。臺灣就有不少女眾,辦醫院,辦慈善事業,發大菩提心。要知道,別人能成功辦道,就是由於他長期用功、長期發心,慢慢積累,培養起來的,並不是說哪個人能做到,哪個人不能做到。能夠做到,這不是別的,這是他們的大行、大願、大力的結果,也是他們累劫以來種下的大福德、大因緣。

一個人的福德因緣,不是憑空想到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們自己過去多生多劫以來慢慢培植起來的。有了福德因緣作基礎,修行就容易成功。沒有福德因緣,想成功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腳踏實地地去做。你功夫做到那個地方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有福德的人在修行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幫助他,護持他,促使他成功。沒有福德,想成功,太難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好好用功自利,功夫用好了以後,再去利他。學佛的人要發長遠心,精進心,不要得少為足。如果我們得少為足,那就是「焦芽敗種」,這樣是長不出菩提果子的。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發大菩提心,要成就眾生,利益眾生,結眾生緣。沒有大菩提心,我們就不會有眾生緣;沒有眾生緣,我們就不能成佛。

功夫用好,利益眾生,弘揚佛法,就有了本錢。自己功夫不到家,又怎麼去度眾生?所以,想成佛的人,一定要把功夫用好。功夫沒有用好,弘法利生就成一句假話。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嶽中有個南嶽,當年道教很興旺,想占南嶽,作自己的道場,於是就經常發生道士與僧人相鬥爭的事情。當時南嶽有個叫慧思的禪師,他可是為佛教立過大功的人物。去過南嶽的人都知道,那兒有三個塔,紀念慧思禪師的。為什麼有三個塔呢?傳說慧思禪師為護持南嶽道場,同當時一個著名的老道進行了三次鬥法。第一次與老道相鬥,鬥不過老道,自己走掉了。第二次與老道相鬥,又鬥不過,又走掉了。老道的本事很大,能騰雲駕霧。第三次又與老道鬥,這一次慧思禪師的本事就大了。老道說南嶽是他道士的,慧思禪師講,南嶽是我和尚的,兩個爭得不可開交。地方官也沒有辦法解決。於是決定去見皇帝,由皇帝來裁決。去見皇帝,怎麼去呢?這下兩個人都各顯神通。老道騰雲駕霧去見皇帝,慧思禪師則通過打坐入定,一剎那就進了皇宮。二人在皇帝面前論對了一番。最後皇帝決定派欽差大臣去南嶽山看看,如果前山有和尚,那就是和尚的,如果前山有道士,那就是道士的。於是,兩個人又各顯神通,都想早早趕回南嶽山。老道依然是騰雲駕霧,慧思撣師則在定中一下子就回南嶽山了:大家想一想,騰雲駕霧再快,也快不過心念啊。慧思禪師回到南嶽山,就對道士們說:「你們的官司打輸了,你們趕快剃頭,趕快剃頭!要命就不要頭髮,要頭發就不要命!趕快剃頭!趕快剃頭!」道士們一聽,紛紛都把頭髮剃掉了,當了和尚。欽差大臣來一看,見到是和尚,沒有什麼話可說的,南嶽山就歸和尚了。各位想一想,打坐入定功夫有多厲害,騰雲駕霧還不如一個定。幾千里路,定中一剎那就到了,騰雲駕霧還得很長時間。所以,後代的人為了紀念慧思禪師護持道場有功,就在南嶽山上為他建了三個塔。慧思禪師就是天臺宗智者大師的師父。

我講這個故事,無非是想告訴大家,要度眾生,要護持佛法,必須自己有功夫才行,沒有功夫,就沒有辦法同魔法、外道相鬥爭。大家一天到晚打坐,不要小看它,打坐打得好,一盤腿就可以走十萬八千里,一彈指間就到,那時想到哪兒就去哪兒。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好好修定,隨時隨地都要行,都要定。有了定就會有智慧,就能開悟。

另外,我也希望女眾辦禪堂,大陸還沒有專門的女眾禪堂。萬物總是發展的,事在人為,女眾也可以創建自己的禪堂。大家要好好發心,好好用功。如果在全世界建幾個女眾禪堂,女眾能有開悟的,那就好了。男的能開悟,女的也照樣能開悟。開悟不分男女,關鍵看你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發心,有沒有用功,有沒有遠大的志向。世間的事都是人為的,出世間的事還是人為的。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要有大的決心,大的志願,大的福德因緣。有了這一些,再加上好好用功,照樣可以成功,照樣可以成佛!好,各位好好用功去!

禪七第七天

禪七第七天

今天跟過去幾天不同。今天是這個禪七的最後一天。因為這個七是精進七,生死七,要克期取證。所以在這最後一天要考功,看各位有沒有開悟。怎麼樣是開悟?怎麼樣是沒有開悟?考功的時候就知道。如果開悟了,你開口的時候,就會天搖地動;如果開口沒有天搖地動,那就說明你沒有開悟,那你就老老實實地不要開口了。在考功的時候,如果你開口不能天搖地動,那你不是生了,而是要死了。怎麼要死呢?監香、班首、維那等師父的香板,就要把你打死掉。在這七天,今天是生死關頭,大家要注意,在考功期間,各位在思想上,要把功夫提得足足的。在考別人的時候,要像考你自己一樣,也把功夫提得足足的,這樣一來,說不定在考別人時,你自己就可能桶底脫落了。在這個地方,在考功的時候,大家要戰戰兢兢,把功夫提得高高的,思想上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樣考的時候,就有可能豁然開悟。大家要把心用在功夫上,要站在功夫上。只有站在功夫上,開悟才有可能。我一天講到晚,跑要跑在功夫上,坐要坐在功夫上,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在功夫上,這樣克期取證才會有效果。

今天考功,我最主要的是希望大家把功夫提得足足的,爭取來一個桶底脫落。在這七天當中,常住花費了很多的東西,吃的喝的都很好。過堂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我以為我個人吃飯很考究,我發現,大家吃的跟我一樣,都是很好的。要知道,吃飯不是白吃的,吃飯是要還錢的,要算帳的。考功就是算總帳。這「還線」不是要各位拿錢來還,是要拿功夫來還。不說大家都開悟,哪怕有一兩個人開悟了,那也很好,那這個錢也就可以還了。幹人萬人吃飯,有一個人開悟了,就可以還。溈山禪師講,「老僧打一坐,能消萬石糧」。開悟了,還在乎你幾個包子的錢?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開悟是個小事情,這是個生死大事情。開悟了就生,沒有開悟就死。所以,考功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不要以為沒有打在你身上,就沒有考到你;考他的時候就是在考你;在考他的時候,如果你能得到利益,那就好了。大家都注意!我要看看哪一個人的功夫用得好。把功夫提起來!天不搖,地不動,就不要開口。一開口就得天搖地動。大家掂量一下,考到你的時候,若天不搖地不動,就不要開口!各位仔細!不管是我來考,還是班首師父來考,能天搖地動的,就開口,不能天搖地動的,切切不要開口!開口能天搖地動,就生了;開口不能天搖地動,那就要死了!用功夫就像煉鋼一樣,鋼要好,火候一定要到;開悟也是一樣,功夫到了,一點即破,功夫不到,就沒法子開悟。大家好好地加把火去!

跑!快跑!快點跑!把功夫提起來!加把火!一會就考!

※                ※                ※

今天我想講一下粗心用功和細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無心用功。什麼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們剛開始修行的時候,妄想多雜、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細密,心是粗的,氣是粗的,念頭也是粗的,不能成片,常常被妄想拖到別的地方去了,這種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為「心是粗的,氣是粗的」,所以很難把功夫抓住,很難使疑情起來,即便偶爾起來了,也難於保持住,延續時間不長,過一會兒就沒有了,沒有了之後,又起來,它又有一點,有了一點,時間又一長,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時間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後,要把它再提起來,卻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時候,心、氣、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斷斷續續的,不綿密。

那麼,功夫怎樣才能由粗變細呢?要知道,功夫的細不是你有心去細的,有心去細是細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會慢慢變細的。前天我講過,一個人活了幾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種習氣,要不打妄想是很難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會自動打妄想的,這都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時間久了,習慣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歲,有沒有用十年的功夫?時時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會越來越細的,這很自然。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兩層,上面是用功夫,參「念佛的是誰」,反反覆覆,來來去去地參究,找這個念佛的本來面目,下面呢,儘是妄想,煩惱,它們還在翻來翻去,一刻不停,像一鍋開水,吵吵鬧鬧、上上下下的。這種情況,我昨天講過,大家不要怕,怕它也沒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鬥,不要起煩惱,你只管心平氣和地去用功,因為你是粗的,它是細的,但是時間久了,你也會細的,那時就該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這個心,用功夫還是這個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塊去了,那就好了,那時,你有了功夫就沒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沒有功夫。所以說,粗心用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小過程,而是一個大過程。因為我們的思想、功夫太粗了,還沒有細下來。我們要想把功夫細下來,還要從功夫上來細,功夫做細了,這才是真正的細。如果我們不從功夫上來細,而是有心地去想細,那會細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去細,思想細了,功夫自然就會細的。功夫不是說你叫它細它就會細,要從功夫上細,不要有心去細,有心去細,那是錯誤的。從粗心用功到細心用功,這是一個自自然然的用功過程,功夫到了,它自然會細,你不叫它細,它自己就會細的。

接下來講一講有心用功和無心用功。我們現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為我們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並不是自自然然的。而無心用功則是自自然然的、無意的在用功。無心用功並不是說沒有心,像木頭一樣,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頭,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著念,它往往是不參自參,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們開始時都是有心用有意著念,到了無心用功的時候,它就成了一種自然,你不用著意,它就會自動去參。無心並不是說無一切心,無自性,若認為沒有自性,沒有用心,那又是錯誤的。實際上,儘管我們沒有去參話頭、去觀心的念頭,但客觀上在自動地參話頭、觀心。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從有心用功到無心用功,這中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總是有心,不可能是無心。功夫沒有達到無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開悟就沒有指望了。所以,你們要想開悟,必須從有心用功進到無心用功。到了無心用功並不就是完事了,還隔著一重關,還必須破了這重關才行。功夫到了無心的地步,才可以說疑成了一團,打成了一片,這個時候能不能桶底脫落,那要看你的時節因緣,時節因緣一到,一句話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無心的地步,還要破一重關,這一重關不破,還是不行的。古代有個禪和子講,去年窮,還有卓錐之地,今年窮,窮到底,連卓錐之地也無。錐子雖小,但還是有。只要還有一點點東西牽繫,就不行,因為那還是有心,還是有生死。到了連錐子這麼一點東西都沒有了,才算是到了無心的地步。當我們的功夫到了「連卓錐之地也無」的地步,開悟就有了可能。

我們講到細心用功夫,怎樣才算細呢?要細到什麼程度呢?這裏我想講一個公案:當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氣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兒,他看到有個叫懶融(牛頭法融)的禪師住茅棚,打坐的時候有只老虎給他看門。四祖見了這只老虎,心中一驚,懶融禪師就講:「還有這個啊!」四祖不作聲,直接走進茅棚,在打坐的蒲團上寫了一個「佛」字,請懶融禪師坐,懶融禪師不敢坐。四祖就說:「你也還有這個。」要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很有見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們之間談禪話道,談得很投機,也談得很晚。茅棚裏只有一個臥具,睡覺時,懶融禪師就把這個臥具讓給四祖,自己就在蒲團上打坐。夜裏,四祖睡在那裏,打鼾打得不得了,搞得懶融禪師坐在那兒,定也定不下去。早晨起來,懶融禪師就批評四祖:「哼!還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嚕,打我的閑岔打得厲害!」四祖應道:「我打你的閑岔,你還打我的閑岔哩!」「我打你什麼閑岔?」「你把一隻蝨子摔在地上,斷了一條腿,它叫了一夜,盡打我的閑岔!」想一想,用功夫用到細處,連蝨子、螞蟻叫,都能聽到。各人想一想,你們有沒有這個功夫?像四祖這樣,才是真正的細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還在功夫上,一點沒有離開、連睡覺時都在功夫上!所以我們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師學習,光在靜中用功是不行的,還要在動中用功,動中用功還不夠。還要在睡夢中用功。不但在睡夢中用功,還要在睡夢中得到利益。可見用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從無量劫以來,我們一直在造孽,一直在打妄想,現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大家想一想,這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用功的人,如果沒有一個慚愧心,沒有一個懇切心,不能夠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開悟談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講,既拋家別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過人身!

好了,各位用功去!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id=544&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8&&id=544&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