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素食目的不在吃? (二)

素食目的不在吃


素食目的不在吃? (二)


 


 


為何素食者受到五辛影響?



素食者不吃五辛、惰性食物,其實就是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讓人覺得心煩、昏沉。其實這些感覺,非素食者也會擁有,例如吃了洋蔥之後覺得有口氣,其實就是一種心煩,只是這種不適感覺在素食者身上尤為明顯。



為何非素食者感覺不出來?這就是「葷食」的作用影響了。這就好像一個人,進入一家很吵的酒吧裏面去,一開始覺得很吵心跳加速,但在裏面幾個小時之後就適應了,到離開踏出門口時才發現,原來外面世界十分寧靜;又例如剛進入一個新裝修的房子裏面,有一股油漆的化學品氣味,覺得十分難聞,但沒多久之後就適應了,嗅覺沒感覺到問題,要到下一次再進門時才聞得到。



這就是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假如長期吃肉、吃這些五辛惰性食物的人,身體長期浸泡在「喧鬧」、「氣味濃烈」的環境,其實身體也有不適感覺,但是都被掩蓋了,自己感覺不到。長期這種飲食的人,身體也有心煩昏沉的不舒服,只不過自己不察覺,更變成了自己一種性格,例如愛發脾氣、意志消沉,甚至變成一種體質,長期疲乏勞累,卻沒有想過是飲食所致。



由於素食者飲食清淡潔淨,就好像長期在一個寧靜舒適的環境裏面生活,假如外面有一點噪音、一些臭氣,就容易感覺得到了。故此素食者就連五辛、香菇等食物,吃下去也容易感覺到不舒服,這並不是因為素食者的腸胃差了,而是素食者的身心比較靈敏,容易感覺到自己內心與外界的變化,更喜歡保持平靜。



素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從這些角度看,素食者並非單純是不吃肉,素食者選擇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慮不殺生的原因外,終極的目標是「修心」。



很簡單吧,選擇「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經是對內心的一種挑戰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癮」,這種心癮某程度就是指一種長期的心煩意亂、內心不平靜,也是長期吃肉所導致的一種身心狀態。



進一步看,不吃肉以後,不代表內心就一定平靜。人的內心還是會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環境變化所影響,但因為素食者平素內心經常保持平靜,容易察覺到外在影響,不會被情欲帶走了而不自知,尋找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平穩。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假如讓自己心煩昏沉的食物,都會儘量避免了。



在儒家與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記載說當時每於求道、求學,或者祭祀的時候,都主張齋戒,如《南華真經》說:



「顔回問道于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語汝。顔回曰:回居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齋,非心齋也。」



在這段話裏面,孔子更指出了一個觀點叫「心齋」,就是說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齋」,就是指內心的潔淨、安寧了,有這種心態,才容易學好大道。



由此可見,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齋」更深一層,素食並非單純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讓自己內心清淨。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目的不在吃






更多學佛資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