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佛道、商道(七)-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下)

佛道、商道(七)-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下)

 

佛道、商道(七)-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下)

 

每個管理人都應以「修身為本」,回歸我們五千年中華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何謂「道」?「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我們看到太空裡面的星球,它運行有固定的道路、軌跡,這就是它的運行法則。假如火星說:我不照原來的軌跡轉了,我要轉九十度,可能某天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就被撞上了,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與人相處也有它的正道,整個企業或全球的經濟體系也有它的正道。

 

管理人須明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以客戶的利益為先,最終企業盈利時,個人也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才是正道。

 

儒家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每個人都如是存心,都用這種心態去對待他人,每個人都以「利」、「名」、「實」、「德」、「捨」為做人做事的原則,這樣必然會非常和諧互動,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自然能增强企業動力。

 

世界首富巴菲特,他以「實」力成為世界首富,得到「名」「利」後,他可以把自己90%財富回饋給社會,這種「捨」得的崇高品德,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他的經商之道,傳達給很多企業家很強烈的信息──社會責任!

 

企業家必須要放下貪婪之心,要徹底「毁」我們的六大思想方法:堆積性、局限性、衝突性、無明性、分散性和執著性。重新「塑」我們的價值觀:利、名、實、德、捨。這樣才能從自私、貪婪的唯利主義走向一個新的景象。每個人都在人生不同的角色中以道德法則為依歸,最重要的不是積累金錢,而是積累信譽,積累人心,真正擁有了人心,也就有了財富。企業家或管理人要以人為本,以德為管理基礎,以仁愛為核心,唯有人心回歸到仁愛教育,回歸到倫理道德教育,才能夠真正扭轉人類、企業及全球經濟的厄運,真正得到重生。

 

水車的故事

 

無相禪師在行腳時,因口渴而四處尋找水源,剛好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裡打水車,無相禪師趨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種羨慕的口吻說道:「禪師!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紅塵時,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出家後,不想跟您一樣到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隱居的地方,好好參禪打坐,而不再拋頭露面。」

 

無相禪師含笑地問道:「哦!那你什麼時候會看破紅塵呢?」

 

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屬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了,全村的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屆時沒有責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我就可以看破紅塵出家了。」

 

無相禪師道:「你最了解水車,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裡,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麼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於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的原理,如果把水車全部浸在水裡,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沖走;同樣的,完全離開水面也不能車上水來。」

 

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係可說明個人與世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因此,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觀,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紅塵還是不夠,更要發廣度眾生的宏願才好。使出世與入世兩者並立,這才是為人處世和出家學道的正確態度。」

 

青年聽後,歡喜不已地說道:「禪師您這一席話,真叫我茅塞頓開,您真是我的善知識。」

 

一個人如果對世間五欲六塵的生活太執著,熱烘烘的貪愛會燒昏了頭;如果太捨棄世間的觀念,也會冷冰冰的了無生氣。吾人的生活,最好當放下的時候放下,當提起的時候提起,好像水車,要合乎中道原理才好,所謂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業,誠不虛也。

 

每個人能真心修道,對社會有愛心和責任心,盡自己所能,在工作中把每一件該做的事情用心做好,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承當起自己的責任,這就是修行。

 

我們不管是生活、工作,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與天地萬物的繁衍生息、與整個世界的生存發展利害攸關,只要懷著這樣一顆「天地之心」、「民生之心」去生活、去做事,就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面對工作中各種不如意時就不會去計較,不會有不滿,就如慧海禪師所說的:「吃飯時不百般索取,睡覺時不千般計較」,這樣自然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樂。

 

筆者:卓瑪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道、商道(七)-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下)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佛道、商道(七)-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下)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puqIX0
via IFTTT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大唐玄奘收弟子

大唐玄奘收弟子


大唐玄奘收弟子

窺基,俗姓尉遲,是唐代開國元勳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其父尉遲宗,官至左金吾將軍。窺基的出家,以至於成為一代高僧大德,其中有一段神奇曲折的故事。

這一天,窺基之父尉遲宗正在書房閒坐,遠遠傳來人們的喧鬧聲,隱隱約約還聽到眾人高唱佛號之聲。這時,家童慌慌張張跑進屋內。尉遲宗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對小廝喝道:「放肆!今天昏了頭嗎?為何名也不報,就跑進來了!」

小廝知道失禮,趕忙跪下道:「大人,小的實在是慌急了,有、有一位大和尚已經到門口了!……」

「和尚?」尉遲宗心中一愣。因為這位武功蓋世的將軍,從來沒與和尚交往過,今天怎麼會有和尚登門呢?

「是的」,家童忙不迭地接上來說,「是一位大、大和尚,門前已拜倒了一大片人,都在頂禮膜拜……他都不理,只指名要見大人。」小廝的話音剛落,又一個老家人慌忙走了進來,心急地說:「大人:三藏玄奘法師求見!」

「三藏法師來了!」尉遲宗還沒等家人說完,便急忙向門外走去。他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瞪了小廝一眼,「說了半天,全是廢話,為何不早通報大師的名字?」

尉遲宗恭恭敬敬地把玄奘法師迎進客廳。急忙吩咐家人上茶。

「尉遲將軍」,法師剛一落坐,就說明來意:「今日貧僧貿然造訪,是有一事相求的,尚請將軍佈施。」

尉遲宗高興地說:「大師能親自登門化緣,實在是閤府的榮耀,懇請大師垂示。」

玄奘見將軍如此爽快,便笑道:「將軍且慢許願,否則我若說出口,一旦捨不得,又如何是好?」

一句話把老將軍激得幾乎坐不住了。這位兩軍陣前叱吒風雲的人物,說話從來都是斬釘截鐵的。將軍正要立誓發願,玄奘法師向他擺了擺手,「等貧僧說出緣由,請將軍三思後,再決定是否佈施。」

原來,唐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途中曾請一尼姑算卦,說:「等你回國之日,你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已經降生了。」所以,玄奘回國後,即有心物色這個高徒。

一日,在長安郊外的大路上,偶然遇到窺基,見他眉目清秀,舉止大方,一打聽,知為尉遲宗將軍之子。歎道:「將軍之種不謬也!」從此,玄奘便有心收窺基為弟子。

當玄奘說出要化緣將軍的兒子窺基出家時,尉遲宗忽然覺得帽子下面的頭髮間熱騰騰的,合十的雙手,也慢慢地分開了。窺基是他最小的兒子,夫人過世早,現在只有這個兒子承歡膝下,是他精神上的依托。讓兒子出家?他可從來沒有想過。今天大師突然提出這個要求,將軍心裡一下子難以接受,於是便下意識地說道:「像犬子這樣粗蠢驃悍的人,能夠教化得了嗎?」玄奘微微一笑,馬上接住話茬:「像公子這樣偉器之人,非你不能生,非我不能識!請放心,我收他為徒,定能使他成為佛門英才。」

將軍到底是個說話算數的人,雖然心中捨不得,但還是答應了,只是說了一句:「要看兒子的意思如何。」玄奘說:「請喚出公子,我要當面聽聽他的意見。」

於是,將軍便要家人叫出公子。當窺基聽說要他出家時,便大聲嚷道:「我不要出家!如果非要我當和尚也行,但必須答應我三件事!」

「哪三件事?」玄奘問。

「不斷情慾;准吃葷血之物;過中午也能吃飯!」

好傢伙,這三件事正是佛教大忌,窺基滿以為提出這三件事,定可斷玄奘收他為徒的想法。不曾想,玄奘倒一口答應了!原來,玄奘是先以慾望把他拴住,然後再用佛的智慧啟發他,定會使他改變初衷。所謂應允,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窺基出家後,凡出行,果然常以「三車」相隨。三車分載妓僕、飲食和經書。關中人因此稱之為「三車和尚」。

有一次,窺基去太原傳法,三車在身後相隨。路間,遇一老翁,問道:「是什麼人乘車?」回答說:「一個和尚載著家屬而行。」這個老翁歎口氣說:「很精通佛法的人而帶家眷,這可與佛徒不相稱啊!」

窺基在車中聽後,臉紅心跳,立即醒悟。他長歎一聲,棄車獨往太原而去。

醒悟後的窺基,勤學苦練,嚴守戒律,日漸精進。他協助玄奘譯經,最後成為一代高僧大德。

正是:

玄奘收徒令人奇,

允為和尚帶三車,

點化終究成大器,

慧眼識珠度窺基!

將軍之子去修行,

佛法確實妙無垠。

若無慧根與奇緣,

佛國高僧豈能成?

(事據《高僧傳奇》)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大唐玄奘收弟子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大唐玄奘收弟子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pFHgHB
via IFTTT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佛道、商道(六)-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上)

佛道、商道(六)-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上)

 

佛道、商道(六)-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上)

唯利主義種下的因 2008年,美國引發了一場全球經濟危機,這次的經濟危機,不是在於全球金融體系出現問題,而是在於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人類從最基本的農業社會走向商業社會,也就是從人類最基本的溫飽需要,邁向完全物慾主義的今天,長久以來無止境地追求暴利、急功近利,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不惜犧牲正義、社會道德和人民利益,這種有限的心量、自私的企圖和不擇手段的唯利主義,最後失敗是必然的事。

 

所以,這次全球經濟崩潰,證明了任何企業和管理人如果以這種唯利主義來經營管理企業,則其「發心」既偏狹,意圖多自私,所以其價值微小,不夠條件得到真正的成功。

 

以香港為例,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是香港經濟起飛的重要時代,那時的企業家都是實在經營而得到利潤。但是,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後,企業家開始偏離他們主要的業務,只關注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了多少,可以怎樣創造故事使到公司前景更能吸引投資者買入公司的股票。企業家不停的使用財技,整個公司的管理層都不擇手段追求暴利,失去了企業核心業務。

 

也正因為經歷過如此沉痛的教訓,那麼是否現有的經濟體系已到了盡頭呢?我認為這剛好是一個開始,一個新的經濟體系開始。在過去的幾十年,企業和管理人把自己的精力、行為、思想都困居在一個斗室裡,如果一個人在一個斗室裡住得太久,對陽光就會不習慣,不敢突破自己,他們的確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唯利主義」,但這個「不變的風格」使得企業家、管理人最後成了──物慾主義者,失去了「道」而只得到了「技」。這樣,人就會一步步走下坡路,走向失敗。

 

所以要重新建立新的經濟體系、企業動力,必須要由人的心識形態、思想方法去改變,才能去迎接新世紀的經濟體系。我提出「毀我塑我」才能達到完全蛻變,去重新邁向一個新的景象。

 

我們要毁掉我們原有的思想方法,那麽我們必須要清楚了解到人的心識形態及思想方法有什麼缺點或特性障礙我們,使我們重蹈歷史,不能走出新的方向?

 

人的思想方法大致有六種特性:

第一是堆積性的思想方法:我們學習的方法是漸進的,是一點點積聚起來的,所以我們只能從經營的過程得到有限的知識,是永遠也堆不到頂的。

第二是局限性的思想方法:人的心只能在一個時間內思想一件事物或幾件事物,而不能思想無限的事物。

第三是衝突性的思想方法:人生的痛苦是因為理智與情感的衝突所產生,在這兩大相反的巨流沖激下,嚐盡了人生的成敗,而且是不斷的重覆。

第四是無明性的思想方法:面對問題時,未能掌握問題的真正成因,而將精力放在處理次要的層面上,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核心。

第五是分散性的思想方法:人如果不能集中力量,來應付一件事,是很難成功的,力量集中是成功必要條件。人的心識力量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分散,再進一步說:人的行動與思想是受到「習氣」所支配的。

第六是執著性的思想方法:人的思想無論何時,都是「執實」的,人在出生以後,所受的教育,都是教我們執實,教我們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是是是,非是非,一天到晚都是執實自己的固有觀念。

 

由以上所分析人的思想方法六大特性,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以人類現在的思想方法是有限的、狹窄的,欠缺宏觀的思想方式,這是絕對不能邁向新紀元、新出路。

 

當我們知道這六種障礙後,就必須拋棄自我的貪念,放下固有及有限的觀念,以道德為義務的承擔。

 

所以,全新的企業管理要以智慧去管理,必須要「毁」我們固有的思想方法,重新「塑」我們的價值觀,這樣才能達到徹底的蛻變。管理人必須要重新建立思想方法,以「大道」為企業取到利潤。由追求「利」為大前提,從而得到生活上的滿足;再而追求「名」,得到社會各階層的認同。得到「名」、「利」,是否就是人生的一切?還需要有「實」,真正的實力,才能支持整個企業發展。而真正的實力背後必須要有「大道」的價值觀──「德」。何謂「德」?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此之為德。最後是「捨」,管理人必須要明白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把企業所得到的智慧、經驗和名利,要回歸給社會,這樣無私、廣大的胸懷才能使企業永恆存在,使人類能找到真正生存的意義。

 

筆者:卓瑪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道、商道(六)-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上)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佛道、商道(六)- 全球經濟崩潰下,如何帶領管理團隊重生 (上)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q6OlUd
via IFTTT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轉載】我的前半生

【轉載】我的前半生

 

【轉載】我的前半生

 

人生是甚麼?出生、上學、工作、組家庭、生兒育女、終老?是轟轟烈烈,還是昏昏沉沉?是吃喝玩樂,還是追求理想?我的人生是甚麼?我的前半生是怎麼走過來的。下面就解剖給大家看。

 

我在廣東汕頭出世。一九七九年我父親偷渡去了香港,因當時港英政府的抵壘政策而取得香港居民的身份。我十一歲時,我和母親才申請得赴港單程證,到香港與父親團聚,與父親一起居住在鑽石山大磡村木屋區。在汕頭老家我們住的是五千呎平房,而在香港則住在百呎木屋,這種變化,一時之間我們難以適應。即使如此,忍一忍尚可接受,然而最不能容忍的是當時居住環境的惡劣,到處都可看到吸食毒品人士丟棄的針筒、數不清的老鼠曱甴。有一天晚上我正準備關燈睡覺時屋內下起了蟲雨,一條條蛆蟲不斷從天花頂掉下來,原來死了幾天的老鼠長了屍蟲,十分惡心!每年的颱風季節,天天膽戰心驚,深怕小木房給颱風吹倒。父母因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幹體力活維持生計,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後來政府清拆大磡村木屋,我家這才結束了八年的木屋生涯。就在這一年因中五會考成績差,深造無門,我只好出來社會工作。剛開始我做厨房什工、便利店服務員等工作,後來有一次朋友告訴我有個賺快錢的好方法,輕輕鬆鬆就能賺個一百萬幾十萬的, 只要照這方法做就沒有問題,對於月薪只有六千多元的我來說,那是無法抗拒的。經過周詳的部署,我參加的大膽行動終詐騙得幾十萬元。

 

我做過最終失敗的小生意,也曾經在客運公司上班,被教唆合夥同事穿公司櫃桶底(即做假帳),後被揭發,有三人給抓去坐牢,而我幸免坐牢,只賠錢了事。

 

其後與朋友合作搞運輸,盡是非法勾當,稍有閃失,必坐牢無疑!平時下班後的娛樂我們不是去深圳就是去東莞的各大色情場所, 財色酒氣,吃喝玩樂,鬧得天昏地暗。後來離開公司,到了私募基金公司, 掛名做了一個項目經理。我的工作就是編個有多少回報的投資,鼓動人家參加進來。在這期間曾遇到證監局商業罪案調查科來調查,雖然沒有人被起訴,但集資出了問題要暫停運作。

 

就在這時一位經常和我一起去吃喝玩樂的老朋友不再與我「馳騁」歡場了,結束他放蕩不羈的生活,行為舉止完全變了另一個人。他竟然開始學佛了,還經常出海放生,參加佛事活動。他告訴我,現在有一位佛陀降世,顯密圓融,妙諳五明。這令我十分好奇,很想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在我要求下,他二話不多説,逕帶我到他修學的道場—福慧行

 

進到福慧行壇場時,只覺得整個壇場莊嚴得很,讓人感到舒服,生起恭敬心。在恭聞佛陀說法的法音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人生無常、因緣果報的道理。其後從錄像法帶中看到佛降甘露、先知預言、候欲善居士念佛往升淨土等聖蹟,太不可思議了!太神秘太神奇了!雖一時之間難以置信,這下卻打破了我的慣性思維。從這一刻我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始變了。我唾棄了以往糜爛不堪的生活,毅然決然離開了所謂的基金公司,毫無棧戀。隨後皈依學佛,開始了重新做人的新生活。

 

皈依後我決定自食其力,考取的士駕駛執照,轉行做「的哥」,收入雖比以前微薄了不少,但日子過得比以前踏實、開心、自在;少了份狡詐心、勾心鬥角心、貪欲奢華心,換來每一晚的安樂覺。縱使以前的同行,他們現在戴名錶、開靚車、坐頭等機位,我也毫不動心,反為他們擔心, 今天他們賺取騙取的金錢的惡業 ,不知何時果報成熟時,都要一一償還。以往我種下了種種黑業,我今擔心不已,願通過自己誠心的學佛修行修法,除業障,並增福慧資糧。此外我將更積極地參與佛事,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出海放生活動,願下半生功德圓滿,學佛心願達成。

 

筆者: 漸悟人生

 

小編側記:

小編看到作者勇於將自己的過去公諸於世,並毅然決然和自己荒唐的前半生作徹底決裂,走上學佛修行之路。可敬可佩!

 

小編認識作者約在三年前,那時只覺得他有股傲氣,然而但凡有聞法共修活動,定見其人,因此我心裡對他還是蠻欣賞的。

 

後來,一齊參加特定的活動多了,接觸多了,彼此交流聞法心得,我的感覺是小伙子總有深一層的領悟。他孜孜不倦地聞法,只要有時間,就會和其他師兄師姐另行安排聞法。他告訴我,儘管有時放工後很累,但一聞法,就覺得精神抖擻。最近才了解他的過去,才知道他學佛修行的決心,不斷觀自己的心念,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英雄莫論出處」,對他,我肅然起敬!

 

佛說無緣不度。佛度有緣人。然而有緣無緣,在於自己。佛菩薩慈悲度眾生的光輝灑遍大地,我們只要願意站在光輝大地,自然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上文作者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捨得一切,唯不捨佛法。小編願千萬有緣人,像作者那樣,走上學佛修行的光明大道!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個人理解僅作參考,一切正知正見當以佛陀親說法音為準。阿彌陀佛。)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轉載】我的前半生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轉載】我的前半生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pwVoSQ
via IFTTT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佛道、商道(五)- 佛教在管理上的主旨

佛道、商道(五)- 佛教在管理上的主旨

佛道、商道(五)- 佛教在管理上的主旨


前文提到,釋迦牟尼佛教導的修行建立在嚴密的宇宙觀、生命觀基礎上,佛教並非是建立一個知識體系的理論,而是將佛法融入生活當中,內心和佛法相契合,從自己身心的修改出發,實際在生活中行持,以達到解決我們生命中的難題。佛法的內容,就是管理身心,淨化身心,達到身心解脫自在。努力通過精深的修持,便可以認識到一切事物、現象,都是變幻無常,進而破除對物質和精神的執著。佛陀教我們不要執著一套既定的方法,也不要執著進步的成果,唯有破除我執,一切才會來得自在。通過「自利利他」的不斷修行,最終達至圓滿成就。


我們要種下善因,立定事業目標,正確人生觀,了解世事變化無常,明白事業上成敗、順逆是沒有定數的,是基於不同因緣和合所產生的結果,因此內心保持平常心,只要了解問題的成因,學會善巧方法,創造助緣條件,從而把問題徹底解決,累積經驗,增長智慧,也不執著成就,將智慧成果與別人分享,明白利人即是利己,則必可圓滿理想人生。


筆者:卓瑪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道、商道(五)- 佛教在管理上的主旨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佛道、商道(五)- 佛教在管理上的主旨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qVM0Jv
via IFTTT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他的行為,也使國民感到驕傲!

他的行為,也使國民感到驕傲!

他的行為,也使國民感到驕傲!


如果是你,你也會放下身段這樣做嗎?


在網上看到一則國際新聞,一對來自挪威的老夫婦在泰國喀比一處河床,架起照相機三腳架,一邊觀鳥一邊攝影,由於沉醉在觀鳥和四處的景色,不知不覺地陷入泥沼中深至胯下,動彈不得,無法拔腿而離,呆站在泥沼中。


剛巧一位漁夫經過,便上前協助他們離開,他用力左拉右扯他倆的身體,嘗試將他們從泥沼中拔出來,但二人更深入淤泥。渔夫知道身體幅度較大,趴在泥沼上是不會下沉,於是他便趴在烏黑黑的淤泥上,他倆便慢慢拔腿抽離淤泥,然後踩在他的背上脱險走回岸邊,而漁夫則笑容可鞠地駕着自己的小艇離開。


老夫婦感恩漁夫不問報酬的救命之恩,便特地到當地政府找那個漁夫以示表揚,同時漁夫也受到泰國政府的讚揚。漁夫亦因為救人而弄傷腰部,他說剛巧經過順手救人吧了!


反觀日常生活,當我們被人稱讚,往往會被美言和優點所蒙蔽,而不知反省自己的缺點,不知不覺地麻醉在美言美語中,久而久之所謂優點卻使自己感覺像高人一等,不自覺地陷入自驕自傲的境地,就像那對夫婦被如斯美好的風光所吸引,而忘卻了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有些人安逸於幸福美滿或者消遙自在的生活中,無常似是與他們無關。所謂「福中藏禍,禍中藏福。」一路順境時卻得意忘形於美好生活,但當因緣和合時,一時之誤或疏忽而帶來無可挽救的地步,而使終生痛苦後悔不已。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計算,過後一場空。」一生人不是一帆風順,總會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磨難。除了學習克服困境,在逆境中磨練人的意志外,在順景的時候,也要未雨綢繆,作好逆境時的準備。粗壯的大樹,䇄立於曠野,受風霜雨打磨練;成功的人面對逆境而不倒,從中尋找解決的出路。


有幸今得聞正法,又遇上佛陀住世,偉大的智者在旁指導和教誨我們如何做個正直、有道德、堅毅不屈的人。當我們在修行路上停滯不前,沉倫在五毒(貪瞋癡慢疑)、我執之中時,感恩佛陀用種種方法,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法引領我們離開困局,繼續在修行路上為我們遮風擋雨地前進,好讓我們快捷成就解脫。


(個人理解僅作參考,一切正知正見當以佛陀親說法音為準。阿彌陀佛。)


筆者:  一葉舟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他的行為,也使國民感到驕傲!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他的行為,也使國民感到驕傲!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qfVJ1c
via IFTTT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佛道、商道(四)- 佛教對企業理念的啟發

佛道、商道(四)- 佛教對企業理念的啟發

佛道、商道(四)- 佛教對企業理念的啟發



一般企業機構只是滿足顧客的需要和令股東賺錢,較注重經濟上的成績,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為了事業而奮鬥,失敗者會產生煩惱,成功者也會因物慾過份滿足而忽略了心靈的需要,從而產生更大的煩惱。


佛法的智慧就是讓人懂得解除苦惱,而得到更大的喜樂。修學佛法無盡的智慧和慈悲,可以使我們的事業有新的啟示。佛法智慧的「管理」概念,即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心。


現在有很多西方管理人學習《孫子兵法》、《權術》,但在最後如何執行這個術之前有很多事要做,不是只用這個方法就可以達到。而且,不能勤用權術,因為人除了有物質的需要外,還有滿足精神的需要,所以我們要用真誠的態度來與別人交心,令其他人感受到關懷、信任,這才能有共同的理念,使上司和下屬齊心邁向同一目標。


佛法運用在管理的關係裡,我個人的經驗,有四個重點:


  1. 我們在管理上遇到不同的問題時,能掌握問題的真正成因,才能根治問題的核心,才能對治問題的根本;

  2. 發揮管理人員的智慧、責任心,以人為本,幫助員工一起對外在環境、內在心境作出改善;

  3. 發揮個人的才智,要配合團隊的力量,才能有更大更成功的企業;

  4. 佛教指出人生的成功、失敗、順境、逆境,都是與過往所做的「業」有關,成功、順境是善業果報成熟的顯現;失敗、逆境是惡業果報成熟的顯現,所以成功時不要驕傲自滿,失敗時也不要氣餒,只要做好當下,多做善事,便能轉緣,改善將來。

筆者:卓瑪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ift.tt/2qOV9nP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道、商道(四)- 佛教對企業理念的啟發


更多學佛資訊 :

這篇文章 佛道、商道(四)- 佛教對企業理念的啟發 最早出現於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ift.tt/2p9XcWC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