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禪的認知與修學3 耕雲先生講述 什麼人最契合修學安祥禪 獲得安祥的最有效方法

來源: 網絡轉載  禪的認知與修學  作者: 耕雲先生講述

禪的認知與修學 - 七、什麼人最契合修學安祥禪
什麼人最契合修學安祥禪

七、什麼人最契合修學安祥禪

七、什麼人最契合修學安祥禪?

什麼人最適合學安祥禪?有的人可以學禪,有的人不能學禪,哪些人可以學安祥禪呢?

(一)關心生死苦樂問題的人

生死苦樂有什麼問題呢?因為人,生,不曉得從哪里來?死,不知道到哪里去?八苦紛擾,百般無奈──人或多或少,都是活在無奈中的。只要我們有欲求,我們就有無奈;如果我們有獲得,我們就有不滿。因為欲望是無底之壑,是永遠填不滿的,而人生古往今來,所有的聖賢豪傑,都沒有得到過一個他所要求最基本、最合理、最簡單的生活境遇。即使你不要求富貴,只求布衣暖、菜根香,安步當車、晚食當肉,也都不可能滿足願望。

孔子是聖人,他周遊列國,勸說大家來完成尊王攘夷的大一統王業,結果怎麼樣?斷糧了;不但沒人聽信,在陳蔡還遭到圍困,誤會他是陽貨,結果連飯都沒得吃。

釋迦牟尼是大覺聖人、人天導師,他自己的堂兄弟提婆達多,天天設計陷害他,千方百計要害死他。舉兩個小例子:

有一次佛正說法,提婆達多雇了一個妓女,肚腹上綁些棉花,外面套了衣服,就跟佛說:你說什麼真理喲!說什麼大慈大悲,你把我的肚子搞大就不管了,這叫什麼慈悲喲!弟子們都生氣的要趕走她。佛說:不要趕!不要趕!任由她吧。有些居士是很有權勢的,要制裁她,把她送衙門。佛說:要她講吧!不要干涉她。她愈講愈有勁,又跳又鬧,繩子繃斷了,棉花掉出來了,肚子變小了,於是真相大白。佛是聖人,自己的堂兄弟都還如此整他。

又有一次,佛走在山谷中,路很窄,提婆達多知道佛要經過這裏,就派人預先弄幾十頭大象,給大象喝酒,喝得差不多搖搖晃晃的時候,看佛過來了,就在象尾巴上點火(田單用火牛陣,他用火象陣),他想這下子不把佛祖踩成肉泥才怪,結果大象跑到佛的跟前,看到佛祖卻都跪下了。後來這個叛徒遭到了生陷地獄的惡報;地下裂開一條縫,他就下去了。你說聖人豈不是也有無奈。

耶蘇曾給他的弟子們洗過腳,說:今天晚上,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結果那個猶大,幾個金幣就把他師父出賣了,事後良心發現,金幣一塊都沒有花,就慚愧至極而上吊死了。

凡夫有凡夫的無奈,聖人有聖人的無奈,你有兒子,會說:恨鐵不成鋼;你若沒有兒子,就會說:有子萬事足啦!人都是無奈的。你要彌補你的無奈,你就必須突破生死苦樂的問題,不要讓環境叫你笑就笑,叫你哭就哭,而是哭笑自主,這一點才重要。如果你對生死苦樂漠不關心,事情來了,卻萬般無奈,事情過了,又渾然忘卻,那足足證明你沒有心力,也不適合於學禪,勉強去學也是浪費光陰,不會有什麼結果。

(二)追求生命永恆的人

佛講眾生皆有佛性,就是說金礦裏的礦石都含有黃金,佛是千錘百煉鍛煉出來,去掉雜質的純金;我們是原封不動的礦石。純金價值很高,未經鍛煉的礦石沒有人要。各位瞭解了這一點,就知道我們好像是金礦裏的礦石,沒有透過適當方法的冶煉,沒有把雜質去掉。

我們因為沒有淨化自己,所以雖然含有貴重的黃金,卻毫無實用價值。所以儘管我們含有很高貴的生命屬性,但卻被自己埋沒了。

我們有無比的潛力,只是沒有發揮出來。如果我們的生命淨化,我執淡化,法執沒有了,不但自在解脫,而且可以發揮出旋轉乾坤的無比力量;大家知道,沒有龍場悟道,就沒有王陽明以後的功業。人開悟了以後,才無私無我,自他不二,才有真正的慈悲。誰真開悟,誰假開悟,有一個試金石,就是你的心腸變軟了,表示你開悟或接近開悟;如果你仍然是一付鐵石心腸,那距離開悟,還有十萬八千里。因為沒有真正的開悟,就不可能有真實的、無條件的慈悲。

追求自己的永恆生命,跳出輪迴,去除分段生死,不再接觸死亡,脫出三有(現在是現有,死了是中有,也就是靈魂,投胎是後有)──禪者是不受後有,不再投胎,遠離四生三有的(四生是胎、卵、濕、化)。如同六祖壇經說「劫火燒海底」,到了地球末日,地心的火把海水燒乾了;「風鼓山相擊」,宇宙的罡風使地球加速運動所產生的一種旋流,可以把兩座山推撞在一起,撞成粉末,但是對一個禪者,一個開悟的人,一個定慧圓明的人,他是真常寂滅樂的,他的生命是永恆的,這些對他毫無相干。對追求永恆生命有興趣的人,才適合學安祥禪。

(三)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人

安祥禪最適於哪些人來學?最需要的就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人。不要求神通,神通是魔術師的事,是巫婆的事,與禪無關;不求什麼福報,那個太小,要就是宇宙全部都是我的,否則就是一點都不要。一個決心,只求心安,處處求心安,事事求心安。如二祖見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說:無上大法不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可以相應的…..二祖在門外雪地上站了一夜,拿刀把左膀砍斷,去見祖師說:弟子沒有什麼,現在斷臂供養,表示誠意。祖師於是就給他改名為慧可,然後說:你吃了這麼大的苦頭,立雪斷臂,所為何來?我心不安,只求心安。這就是求心安的來源。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他找了半天,然後說:找心找不到。那我把你的心安好了。這段話看來極矛盾,極不合邏輯,其實非常親切;你要有一個自我的表層意識心在,心就不安了,一旦把它丟掉,揚棄了分別取相、習於對外認同的自我意識,心就立刻安適了。如果現在在座的各位說誰心不安,我不相信,那我剛才所講的話,都是廢話、妄語。

(四)迎風屹立逆流而上的人

其次,禪最適合哪些人參呢?應該是迎風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襲生活的慣性,一定會好逸惡勞,怕難怕苦,貪吃貪喝,重享受,怕勞苦,求享樂,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這種慣性裏的人是不可以學法的,必須反其道而行,逆流而上,否則的話,永遠依著慣性,你就永遠只是一部機器,永遠擺脫不了機械性,也永遠不能改變自己!為什麼要逆流而上?因為禪是向上法門。佛經上一再強調──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行,硬是要行;難忍,還是要忍。

如果不是男子漢大丈夫,不是迎風屹立、逆流而上的英雄好漢,不可以學禪。

如果不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正人君子,也不配學禪。

如果不是悲天憫人,矢志救世的大心菩薩,也不適合學禪。

我們講了半天禪的殊勝,到這裏我們不難明確的認知禪的超真理、超哲學、超宗教,一切都超越,且是既存在又超越,心出世而人淑世的。

什麼是既存在又超越?我們生活在這個地方,但是我們並不自囿在這個地方;世上的一切雖然並不真實,但我們還是規規矩矩的生活。這表現在藝術上的是既具象又抽象;表現在文學上的是既寫實又提升。禪文學、禪藝術,乃至禪作略,它的一貫風格,可說是神鬼莫測,不可思議。

臨濟要不是三頓棒,就沒有現在禪門的臨濟宗。我們學禪如果不逆流而上,迎風而立,把過去的慣性完全扭轉過來,我們就不會成功。

八、獲得安祥的最有效方法

八、獲得安祥的最有效方法

禪是那麼美好,有什麼方法可以得到它?這裏有幾個很有效的方法:

(一)去垢

鏡子原本有光,剛才我舉例六祖壇經,神秀大師說的「時時勤拂拭」,對於修行還沒有到家的人是有必要的;鏡子本來是光明的,但外表蒙了一層灰塵、污垢,掩蓋了它的光明,應該把它去掉。我們人原本有佛性,原本是解脫的,但是我們習於六根對六塵,吸收塵垢日復一日,累積起來就覆蓋了真心,形成分別相對的二元心識,取代了原本的絕對真心。人們常常認賊為子,認為能知好惡的,能知香臭的,能知美醜的就是真心,這顯然是一種謬誤。真心是不二的,心經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是獨立無偶的。所以只要把心表面的污垢去掉,我們的本心就會出頭,我們的佛性就會發露,只須好好的保住它,覺知它,肯定它,就會見性,就會成佛。

(二)止惡

修行的起點一定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修行的終點則是善惡相容,撒旦與上帝同在。

大家提起魔來,不是咬牙切齒,就是戰戰兢兢,不是恨他就是怕他,其實我們應該可憐他。魔的定義是:魔者,以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是也。魔是天下最可憐的,我們不要去恨他,也不要厭惡他,要同情他。佛祖的偉大,在每一部經後,看那些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迦…..(那些都是魔),都發誓要護持佛法,保護持經的人,如果受到干擾,他們就要粉碎那個干擾者,要不然自己會頭破七分;請看我們的佛祖是多麼偉大,在佛的面前,魔不是不可變的,一轉變,就不再是魔了。

(三)究理

要追究真理;我們剛才講到哲學的究理不夠真實,我們為什麼又要究理呢?我們所要窮究的理,不是宇宙是什麼?宇宙的法則是什麼?不是要找出什麼道理,而是要窮究出一切理、一切事的老祖宗來。一切道理從哪里來?找到了這個源頭,你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主人,你就是法王,你就是佛;如果不到一切事、一切理的源頭,只從一切理、一切事的現象、枝節上去認同、去探索,到死也搞不透,也不可能澈悟真實。禪的究理,究的不是普通的理,不是找道理,而是找道理的始祖,這一點很重要。

(四)明心

你先要明白什麼是心,認識原本的心,才能修心。心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能修呢?所以明心而後才能談修心。明心的方法就是觀心、自覺。

(五)管帶

怎麼管帶?就像在人多的地方管束你的小孩子一樣,一刻都不能疏忽的「管」好你的表面意識,不要讓它作怪,不要它胡思亂想,它一胡思亂想,立刻就給它煞車,stop!「帶」什麼?就像帶著小孩逛西門町一樣的帶著安祥片刻不離,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帶箸它,千萬不可讓它溜掉。乃至上課、看戲、工作、生活都要帶著安祥。帶著安祥工作,不但不會有壞影響,效率反而會提高,領悟力也會加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原來我還擔心,人家孩子的爸爸媽媽交學費要孩子念書,為什麼要他學禪呢?現在我不反對了。因為事實證明,學禪的孩子不但不會學壞,而且會名列前茅。何況由於內在美的發露,他會變成帥哥,變得更可愛、更乖巧、更討人喜歡呢!

九、結語

九、結語

最後我要講的是,修行不必求什麼,你所求的都很少,而你所不求而得的反而是你想像不到的。宇宙中一切都是一個緣字,非常感謝禪學基金會和台南禪學會刻意的安排,也非常感謝各位在百忙中放棄娛樂,放棄休閒,來聽我胡說八道,非常謝謝各位。今天大家有緣,但願我們能夠進一步結成好的緣生,大家共同淨化、共同進步,用我們生命的輻射來淨化社會,來興隆國運。

現在春節快到了,敬祝各位秒秒安祥,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id=508&cid=21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8&&id=508&cid=21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9&&id=508&cid=21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禪的認知與修學2 耕雲先生講述 禪是什麼 安祥是什麼 什麼是安祥禪

來源: 網絡轉載  禪的認知與修學  作者: 耕雲先生講述

禪的認知與修學 - 四、禪是什麼
禪是什麼

禪的認知與修學 – 四、禪是什麼

四、禪是什麼?

(一)禪超越宗教與哲學

禪是宗教嗎?它是宗教,它承自釋迦牟尼佛親傳,豈可不是宗教?但它同時卻又超越了宗教。它不是理智的宗教,理智是分別心的產物,佛法是離分別的;六祖壇經裏有六個很重要的字,你要能記住、思索、力行,那就夠了。那是六祖壇經的總綱──無念、無相、無住,如果你能做到這六個字,哪里還有什麼理智啊!佛法也不是感情的宗教,如說有,也只是無我的感情,就是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同情;同體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沒有自我的執著。所以禪超越了宗教。

那麼有人說:禪是中國最高級的哲學。哲學是什麼?所謂哲學,有死的哲學,也有活的哲學,會有這種哲學嗎?有!你想一想所有哲學宗派,都不外乎:

本體論──說宇宙是什麼?

宇宙論──宇宙的法則是什麼?

認識論──用什麼方法保證你認識的正確?

人生論──至人法天,人要如何順應大自然,確立自己的人生觀?

每一個宗派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今天的哲學,包括二次大戰興起的存在主義在內,哲學派系超過一百家,難道真正有一百個真理嗎?我的答案非常肯定,誰都不是真理。它只是僵化了的,沒有生命的戲論,都是分別心的產物。什麼是活的哲學?活的哲學可以蘇格拉底的哲學作為範例,你看過蘇格拉底的本體論、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歷史觀沒有?他的哲學是活的哲學,當時希臘哲學家們的共同問題都在探討宇宙是什麼?是心嗎?是物嗎?是一元?二元?多元?當大家都在追究宇宙是什麼的時候,蘇格拉底也有個問題,他的問題不是宇宙是什麼?而是「這些人何以有這些愚昧的問題?」所以蘇格拉底極偉大,西方人把他視同中國的孔子;他的偉大,在於他遠離一切假像的執著和認同,他的哲學是活的,法則是活的,而非僵化定型的。如果你想瞭解他的一些輪廓,也只能看看他與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錄。禪之所以超越哲學,是因為禪反對概念遊戲的妄想、計執。

至於說到存在主義哲學,那根本不叫哲學,那叫瘋人狂想曲;不要過去,反對傳統,反價值觀,反的結果會變成原始人。當然也有它的長處,天下事都是相對的,它有自己的解脫觀,但卻妨礙了大眾。這是西方個人主義的昇華,只管自己,至於妨不妨礙誰,這都是小事情;法不孤起,無風不起浪,它當然有它的基因。

由此,各位可以知道,禪不離哲學,但遠超越哲學,哲學家沒有辦法摸到禪的任何一條思索、分析的線索。我們在討論哲學的時候,瞭解到哲學有活的哲學、死的哲學;相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就是沒有一個能認知的我,和所認知的你,這是絕對;有一個認知的我,有一個所認知的真理,這是二元。所以禪宗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說得越精緻,距離真理越遠;說得再對,也只是比量。所謂比量就是相似,並不全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禪是超越哲學的。

(二)禪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與永恆相

禪究竟是什麼呢?幾年前臺南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曾說過:禪是心的原態,禪是生命的共相和永恆相。沒有經過六根六塵對境,吸收六塵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態,就是佛經上講的本心。

禪是什麼?禪就是佛。

佛是什麼?佛就是如來。

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如其本來。

本來是什麼?把你的心態恢復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心態時,你會當下豁然,更無可疑。

我們瞭解這一點以後,我們可以肯定禪是真實的,是自覺的。如果我們這麼講,對不對?不對。你說「是」什麼,就一定有「非」什麼,禪是一法不立的;你講什麼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態,語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

實在說,縱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這漆桶。什麼叫心的原態?什麼叫生命的共相?說了等於沒說。所以今天再重複一次,禪是什麼?「禪是生命的永恆相」,永恆相就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永恆的生命。

(三)禪的基本內涵是正見加正受

禪是什麼?它的基本內涵就是正見加正受。

什麼是正見?我們一般人的見解,往往離不開偏見。所謂偏見,就是由自我意識、主觀謬執所發出來的見解;而正見是真實、正確的見解。如果看到任何自以為真實的事物,都只是眼花。正見不會見到與真實相對的任何事物,只會見到宇宙唯一的真實──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甚麼是正受?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真實的受用。苦修了一輩子,沒有真實的受用,煩惱還在糾纏,邪念還經常萌生,冤結依然未解,那就是沒有真正的受用,豈不白修了嗎?耕耘有收穫,努力會成功,修學正法沒有得到真正的受用,豈不冤枉?禪是有真實受用的,沒有正受,就不是禪。正受的含意除了真實的受用,另外一個就是正確的感受。什麼是錯誤的感受?遇事認同,入眼皆真,是常識的感受,這也沒錯,但這並不等於正見,也不是正確的覺受;就禪者而言,只不過是由見取所派生的錯覺而已。

人們的一切想念,一切反應,離不開自我的官能,這便背離了真實。真正的正受,就如證道歌所說「常獨行,常獨步」的獨來獨往。大家不要誤會,以為獨行獨步是到曠野荒郊沒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門町去獨步獨行,在人擠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過一條又一條大街,好像一個人獨來獨往,沒有受到任何干擾,才有少分相應。這證明你對外在的幻象已經不再認同了。為什麼說它是幻象?因為它不真實。

在這大宇宙中,沒有什麼真實的存在。我們人體是六十兆原子細胞堆積的,原子是物質最基本單位,你把電子、質子、中子分開,你就發現什麼都沒有。這證實了佛的偉大,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緣就是條件,一種最初的動力,加上必須的條件,就形成、創生了新的事物,當條件離開的時候,這個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這座房子,是由鋼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條件構成的,一旦把這些條件抽掉,就沒有什麼叫做房子的東西了。連地球最後都會消失、氣化,所謂世界非堅,是不堅固的。

(四)禪的修持要領是無念、無相、無住

禪是什麼?就它的修持要領來講,就是六祖壇經講的無念、無相、無住。

無念,是心離好惡、取捨、憎愛,遠離一切來自前塵緣影的分別想念,而非捨棄正念、正思惟。

無相,並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讓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牽引、薰染成為分別想念的素材,當下即相離相,不留痕跡。

無住,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產生執著;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活潑無染。

無念、無相、無住,三位一體,在日常生活中以這種心態來面對一切,並持之以恆,則正見可立,正受也會加深。

(五)禪的基本精神是自尊自重

現在我們來講禪宗,也就是宗門禪的基本精神何在?禪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覺醒。不但是佛法這麼要求,連上帝也是這麼要求的。禪是超越宗教的,我們不必忌諱什麼。如果讀過舊約聖經,就會發現裏面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們要清醒!你們不要睡覺!」大家注意到這些警語沒有?那就是教你覺醒。因為人大都喜歡做白日夢,很少是清明在躬的,所以才會迷失。

一般人縱使沒有刻意在胡思亂想,也常常被不自覺、不自主的念頭所旋繞,那就是作夢。

人必須從這些迷惘中覺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國,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則就遠離了正見;沒有正見,哪里會有正受?對於沒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對生命的一種懲罰、煎熬了,這種人就會活得無奈,有時甚至呼天無路。

禪是心靈救濟的慈悲法門,接受了禪,你的心靈就能得到解脫;發掘並確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會再有煩惱,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見解。說你最後會贏得生命的永恆,也絕對不是黃葉止啼,而是絕對真實的。為什麼要發掘呢?因為我們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們原本的心,已被六塵的罪垢所包圍、埋沒;如果你不把這層由見取六塵所累積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訶般若,便不能出頭,便永遭埋沒,不能發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發掘出並確認你那個真實、原本的我,由珍惜護持而保任無失,就能成長茁壯,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圓成;也就是大事了畢──圓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說無我,是說原本就沒有你這表層意識分別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沒有分別心,並非沒有本心──即生命「本來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後涅槃時,標示出「常、樂、我、淨」。

常──永恆。

樂──離煩惱。

我──自覺。

淨──離垢。

這是學佛、成佛的圓滿歸宿──生命的永恆。但是你一定先要把自己從業垢中開發出來,確立自己,肯定自己,淨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後才能自我完成──法身的熔鑄。

五、安祥是什麼?

五、安祥是什麼?

講到這裏,我們就要提出安祥禪了。在提出安祥禪以前,首先要說明什麼是安祥?

(一)安祥是正受的體現

安祥是什麼?安祥就是我剛才講的正受,就是一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最美好的覺受。這種覺受從哪里來?是從心靈的統一調和而來。

我們為什麼會煩惱?為什麼我們的心靈不統一?有人說三心二意,其實你何止三心二意?今天你是好人,明天你可能就變成了壞人;上午你是這樣想的,下午卻又作了相反的決定,這證明人的心靈是不統一的。有時你是聖人,有時卻是魔鬼;有時光明磊落,有時卻又骯髒下流。人何止於三心二意!簡直是七上八下!像這樣的人,他會有安祥嗎?不可能;他會有正受嗎?絕對不可能。你必須把心靈統一起來,把許多個動盪不安的我變成單一的我,這是修學不二法門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把自己變成單一、獨立的我,那你就只能有分裂的人格,而沒有統一的意志,就會因為多我的東扯西拉、相互矛盾,讓自己的心被攪得欲振乏力,脆弱黯淡,你還能成就什麼呢?

我剛才講苦行肉體的宗教,有助於心力的提升。像勾踐臥薪嚐膽,是為了恐怕自己陷於好逸惡勞的慣性而墮落。人若是不能吃苦,不能克服慣性,就會好吃懶做,得過且過,浪費了寶貴的人生。人的惰性,就是喜歡吃好的,喝好的;喜歡容易的,不喜歡困難的;乃至喜歡不耕耘只收穫,不付出只獲得,工作輕、待遇高。修行人應該反其道而行,一切難的,甘之如飴;一切難題,勇敢面對,這樣才能發揮心力,否則沒有心力,便難有所作為。

禪的基礎是建立在一種統一調和的心態上的,把你那三心二意、多重人格、內在矛盾徹底揚棄,才有安祥可言。因為有矛盾就會有鬥爭,一鬥爭心就不安,講高級一點兒,就是天人交戰─良心與罪惡交戰。心不統一,亂七八糟,像是個戰場,你怎麼可能擁有安祥的心態呢?必須先把你的心統一了,使它調和了,你才會有安祥,也才能享有正受。

(二)安祥是禪的生命

安祥是什麼?安祥是禪的生命,不管是如來禪或是祖師禪,離開了安祥就沒有正受;沒有正受,就沒有法的現量;沒有法的現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門,絕非究竟,修行也不會成功。所以說安祥才是禪的生命,沒有安祥的禪,是死禪,是僵屍禪,有了安祥才有禪的活躍生命。是真禪?是假襌?就看能不能給予人以安祥的覺受。

安祥可以給嗎?可以的,如果障淺而契機的話,現在就會感受到安祥。什麼叫做安祥?聽話清清楚楚,說話信口開河,不說不聽,忽然停住,你會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心,此刻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也不昏沉,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覺,這就是安祥,傳心就是傳導這種安祥的心態。可見禪不是空泛的理論,也不是概念的遊戲,它是可以覩面相呈,極為現實的。

(三)安祥是定慧圓明的證量

安祥是什麼?它是定慧圓明的證量──禪定的最高境界。修禪的人,往往有的偏慧,偏慧就是乾慧。什麼叫乾慧呢?脫水香蕉,是香蕉沒有錯,只不過不是那個味道 ──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只有慧沒有定,就是狂慧;如果偏定,定太深了,坐在那裏入定了,十天、八天、一個月冥然枯坐,那跟木乃伊有何區別?這是空定。

大乘學者批評二乘沉空守寂,病在偏離中道。二乘是什麼?就是聲聞、緣覺。聲聞是指阿羅漢,緣覺是指辟支佛,統稱為二乘。二乘有什麼缺點呢?阿羅漢守寂,如舍利弗林中晏坐,被維摩詰大士呵斥。小乘聖者,認為沒有人的地方最好,不能上街喲!一到西門町,心就亂了。想想看,哪有見不得人的聖人?既見不得人,又如何能普度眾生?辟支佛則病在沉空,一切都空了,這叫什麼?這叫「惡取空見」的頑空。

空不是一切都沒有,相反的,它是萬有的素材,是創造的機勢。什麼叫機勢?就是無限創造開拓的可能。它哪里會是死的呢?它是無限生機的當體,絕對不是死的東西。所以我們講定慧圓明,一定要定慧等持、均等才對。這個等重的定慧是什麼呢?就是安祥。嘗過這個無上法味的人才知道,唯有安祥才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覺受。

(四)安祥是法的現量

安祥是什麼?安祥是法的現量。用語言表達「法」,充其量也只能是比量,用邏輯推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比量,最多只是相似,並不全等,而安祥則是全等的法──是和盤托出,擺在你面前的法的現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

安祥是什麼呢?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看過安祥之美講詞的人都知道,凡是不安祥的人,他的個性就開始偏頗,心就難免扭曲,肉體自然也就失去了健康。各位不妨就親戚朋友中回憶一下,疑心重的人,常常抱怨別人對不起他,這種人多半罹患關節炎;喜歡出鋒頭,想贏怕輸,逞強好勝的人多半有鼻竇炎。請想一想,有鼻竇炎的朋友,是不是這個樣子?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了處處不如意,這樣就會患氣喘病;女人如果是位長舌婦,白帶一定特別多。請注意!如果長舌婦轉變為緘默是金時,白帶也就不藥而愈了。所以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肉體。

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如果你能夠保持內心的安祥,你就擁有了生命的源頭活水,你就會由內在之美,發露為外在的瀟灑自然之美,就會愈來愈有朝氣,愈來愈有親和力,人生也就愈來愈通暢,而且很少生病,很少煩惱,很多安祥,很多喜悅;因為你擁有了生命的源頭活水。同時安祥也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人要想擁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擁有真實的安祥,當你擁有了安祥的時候,你也便擁有了幸福。

六、什麼是安祥禪?

六、什麼是安祥禪?

(一)安祥禪的起源

我們為什麼提出安祥禪?什麼是安祥?前面已經加以說明,現在我們要討論什麼是安祥禪?

安祥禪是祖師禪嗎?是祖師禪。安祥禪是從哪里來的?水有源、木有本,一定要有根據才行。安祥禪的根據來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經上記載:釋尊在靈山會上,手裏拿著一朵金色的優鉢羅花,安祥而立,只是不講話,與會人天俱皆罔測──參加法會的人、天都不能領會佛的意思,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為什麼釋尊不講話?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時候佛剛要開口,他的上首弟子就敲敲法椎說:世尊已說法完畢,散會!佛陀不但不生氣責備,還笑著說:很好!就是這樣。為什麼?因為法過語言文字。真理是超越語言文字的,真理是原本的;原本沒有眾生哪有語言?用虛假的語言去表達真實、永恆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所以釋尊拈花,大家都不懂,唯獨摩訶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對此我有兩句話用以詮釋──

釋尊拈花不語,當場展示安祥;迦葉破顏微笑,直下心領神會。

於是摩訶迦葉尊者,便成了禪宗的第一位傳人。唯恐中斷,釋尊特別指定阿難──他的堂弟,做為迦葉尊者的副手、助理,這就是安祥禪的肇始。

(二)為什麼要提出安祥禪?

為什麼過去的祖師沒有提出「安祥」兩個字?因為祖師禪的風格極為高超,極為超越,極為活潑,極為生動。硬要說它是什麼,那它就變成死禪了,等於是把一片雲釘在牆上,縱然是可能,也僵滯了它生命的活力。何況才說是什麼,就有個非什麼出現,一如信心銘所說「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人一接觸是非,安祥心態就會降低,何以如此呢?因為一有是非,就破壞了調和。是與非是兩個,是違背不二法門的邊見,一起邊見,就只有煩惱,沒有安祥了。

既然安祥是祖師禪的生命,為什麼過去沒有提出安祥呢?時代不同了,古德說「但能不犯君王諱,也勝前朝斷舌才。」意思是說只要你不觸及那個主子、君王、皇上的名諱,就等於比那最會說話的人還會說話了。又說「語忌十成。」什麼是語忌十成?禪只能講八成,講六成最好,不開口更高;若講十成,就犯了大錯──杜塞了別人開悟的機緣,而給予人以毫無實用的知解。所以只教人冷暖自知去,而不提安祥兩個字,更況說食豈能飽?

今天我為什麼甘冒大不韙提出來呢?我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提出的。因為時代不同了,提出個安祥,人們未必就能體會、接受;若教人參話頭:什麼是禪?你就是禪。為什麼你就是禪?因為你糾纏不清嘛!

總之、簡明如趙州茶、雲門餅都糾纏不清,愈搞愈糊塗,倒不如直截了當,提出安祥兩個字,用收以楔出楔之效,或可省掉學人許多撈摸。安祥就是禪的生命,就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法的現量。安祥禪就是典型的祖師禪──宗門禪,也就是禪宗的真實慧命。過去之所以不提,是因為古人業障薄,根器利;而現在進入工業社會,到了物質欲望愈高,精神生活愈低的今天,大家活在功利主義的社會,為生活而奔走,誰有閑功夫參話頭?誰能死心塌地靜坐觀心?時機不同,乾脆提出安祥。有過,我承擔;有福,大家享。

(三)安祥禪的特點

安祥禪的起源,各位都知道了,如果勉強說安祥禪與祖師禪有點差別的話,那不是安祥禪與祖師禪的差別,而是現代禪與過去禪的差別;過去禪偏重於出世,現代的禪則應該偏重於入世。

安祥禪有什麼特點?過去學法就要受戒;比丘戒、菩薩戒、基本五戒──殺、盜、淫、妄、酒,對生活或多或少都要有改變。安祥禪沒有這些,只有一個戒條,就是「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為。」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污染心地,增加罪障,讓心受到污染,與法就不能相應。所有的宗教都有戒律和信條,都有日常應守的規律和修行儀軌,在生活上多少會有些不便。安祥禪則沒有任何限制,你昨天怎麼樣生活,今天還是怎麼樣的生活;今天怎麼過活,明天還是這樣的過活。不需要你改變外在,只要求修正內心,只要你自尊自重,自我發掘,自我認知,自我肯定,自我淨化,自我提升,自我完成,非常簡單。顯然安祥禪是為現代人而揭櫫的,不是有閑階級吃飽了飯沒事幹,拿禪當消遣工具的專用品;我們是為大眾而提出的,不是只為少數清談之士所準備的生活調味料。因此安祥禪最簡單,最明瞭,最直截,也最了當。

很多老修行都讀過小止觀,也讀過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十九卷,寫得很清楚,說修行禪定是獨行道,獨行道是獅子遊行絕諸伴侶,你要有了太太,你便修不成。安祥禪沒有這個,你可以娶老婆,可以生孩子,只要不討姨太太就行了。你看這個法門多麼簡單,幾乎是百無禁忌,頗似華嚴境界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既可以過現實的人生,正常的生活,又可以證得聖果,豈不是圓融無礙的無上法門?

或者你會問:你這話有沒有根據?沒有根據的話我不會說,證道歌裏說得很清楚,「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大家翻翻證道歌看,上面寫得很清楚。事實上也只有宗門的安祥禪,才能夠像火裏生長蓮花一樣,極為難能,極為稀有,極為可貴。

(四)如何修學安祥禪?

安祥禪的特色是重入世,是為大眾設計的,但我們也要瞭解,它是現代的祖師禪,也是典型的如來禪。它的修學方法──

第一是如法持經。什麼叫如法持經?記得幾年前臺南市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給佛法下了個定義: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這顯示什麼?佛法不是講理論,不是講道理,不是執著什麼真理,它也不是哲學,是什麼?只是一種成佛的方法,太簡單了,照著這個方法去修正想念和行為,就是真實修行,就可以成佛。譬如過河須用筏,你不用它就過不了河。可知佛法並不重視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重視方法的對機。

如法持經,最好是念金剛經。有些人念金剛經不相應,病在念一句想一句,邊看邊自己講給自己聽,這樣是不會相應的。念時一定要離分別,把金剛經打開,從開始到最後,你不必管它是什麼意思,只管從頭念到尾,不要起任何雜念,雜念起了把它揚棄、丟掉,念完了把經一合,反觀自己的心態,是個什麼感受?一定不同了。金剛經的可貴,在能給予人一顆八風不動的金剛心。金剛心的可貴,在能使煩惱不侵入,妄想不萌生,如如不動,安祥自在。這部經真是太好了!太殊勝了!可說是禪者的無價之寶。但是如果你拿經文去講道理,那就是自誤誤人,罪過不淺了;經沒有過,是你自己錯了。你要不講道理,離分別地去讀經,就是轉經;看看是個什麼道理,那就被經轉了。壇經機緣品裏六祖講得很清楚。

第二個方法就是傳心。傳心,以心傳心;力量大的人,有多少人都可以傳,他可以改變你的心態,廓清你的煩惱,掃除你的妄想和雜念,喚醒塵封已久的摩訶般若,也就是安祥。當下把本來的心態傳給你時,就是以心傳心。這絕對不是理論,不是想當然耳,也不是與現實有距離的一種理想,而是法的現量的實證。根器好的人,堪能保任不失,根器不好的人,反省懺悔以後,也能相應。

(五)為什麼要提倡安祥禪?

現在的社會結構、生活形態、經濟條件完全改變了,過去參話頭,一個話頭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吃飯不知道吃什麼,乃至廢寢忘食,由大死而大活;那個時候可以,農業社會安全得很,現在見汽車不是汽車,見火車不是火車,見樓梯不是樓梯,就危險得很,這種方法不適合現在。

其次是如來禪,如其本來,做自覺的工夫,就是觀心。觀心的起點是每個念頭來了,自己要知道。思惟一件事,要能自主,不許念頭操縱自己,要常注意自己的心態,念頭來了,自己都知道,這就是觀心。觀心純熟了以後,沒有念頭了,就坐在那裏保持心的自覺。佛是大覺佛陀,我們是小覺佛弟子,中覺是菩薩,再進一步,大覺圓滿就是成佛。這裏我講的覺不是用針刺你一下,才有感覺;把自覺反過來就是覺自──自己覺自己。古德有句話說得好:如珠吐光,還照珠體。好像夜明珠發光,照誰呀?照自己。我們的自覺工夫要領就是如此,能夠這樣去自覺,比參話頭還要安全,還要快。

參話頭需要心力很強的人才能相應;如果欲振乏力,怕難怕苦,參一參又想到別的地方去了,參參又遠離話頭走作了,又再拉回來,像這樣的話,很困難,驢年也破不了參,不如歇歇的好。

說到觀心,也很麻煩,觀心要靜坐觀心,今天到處都是噪音,住宅區地下工廠的馬達不停,半夜裏機車怒吼,有的人像是神經病,半夜裏起來放沖天炮,一受驚嚇,容易走火入魔。還有人選在晚上十點鐘為吉日良辰,劈哩啪啦放鞭炮,幹什麼?拜拜。根本不管別人的存在,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嘛,你管不著。真是可笑得很,因為沒有自尊,不懂自愛,不肯保持自己高貴的品質,而奢言自由,這是人文精神的墮落,這是一種可悲的現象。

今天為什麼要一再強調祖師禪就是安祥禪?而安祥禪究竟是不是祖師禪?這裏有兩個故事:

馬祖的弟子百丈懷海禪師住大雄山時,馬祖派人送了三罎醬。百丈集眾上堂,拈拄杖指著醬罎說:有人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就打破。大眾無語。百丈便用拄杖把醬缸打破了。送醬人回去後,馬祖問:你把醬送到了嗎?送到了。百丈說什麼?他集合大眾上堂,無人道得,拿棍子把醬缸打破了。馬祖很高興,說:這小子不錯。

還有一次,馬祖帶口信給他另外一個弟子,說:近況如何?寫信告訴我。他回信說:親愛的師父,弟子三十年來不曾缺少過鹽醬。這是什麼意思?這顯示了禪者不可一日或缺的是安祥。人們每天少得了醬油嗎?少得了食鹽嗎?同樣修行人也少不了安祥。何以見得?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暫時沒有了安祥,對修行人而言,就跟死人沒有兩樣了,因為你的法身慧命已經休克了。各位應該知道,安祥對於禪者來說,就像馬祖、百丈所講,天天少不了的醬油和食鹽。它才是真正禪的生命,禪的真血脈。可知安祥並不是新創立的什麼新禪,而是說為了使人們更明白禪的內涵,禪的現量,所以才特地顯出它的內涵作為它的標誌,這就是我們標示安祥禪的主要著眼。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4&&id=508&cid=21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5&&id=508&cid=21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6&&id=508&cid=21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禪的認知與修學1 耕雲先生講述 禪宗的特色作略和風格 宗教的種類

來源: 網絡轉載  禪的認知與修學  作者: 耕雲先生講述

禪的認知與修學 - 宗教的種類
宗教的種類

一、前言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八八年一月卅一日於台南巿

一、前言

在這人心陷溺、物欲橫流、正法凋零的今天,各位能夠參加這次聚會,非常難得,非常可貴。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成因,每一個時代的形成,也都是基於這個時代人們的心態。一種惡劣的心態,則會導致人類的災難。儘管自然科學飛躍進步,物質文明高度發展,但物質的滿足,永遠填補不了人們心靈的空虛;儘管知識爆炸,科技起飛,但學術並沒有提升人類的品質,這是個可悲的現象。我們如何解決這個面對的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發揚中華文化,提倡固有的禪學。 

二、禪宗的特色、作略和風格

二、禪宗的特色、作略和風格

提到禪,真是五花八門,包羅極廣。我們知道印度教的禪定,很接近佛教的四禪八定,幾幾乎除了在認知上有所差距以外,在修持的過程、方式上,可以說大同小異。佛教本身也有禪,像天臺止觀、密宗的金剛坐禪,乃至於最高級的金剛大手印,都是屬於禪的範圍。不過,就禪的性質來講,有共法、不共法。

什麼叫共法?不管是那一種宗教,都可以打坐。現在的超覺靜坐,佛教的每個派別,不同要領的禪定,乃至於天臺止觀法門,這是佛教教內、教外共有的,共同的修持方式。

什麼叫做不共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祖師禪──宗門禪,它是不共法,是禪宗特有的,也是中國特有的。達摩祖師西來,把菩提種子種植在肥沃的中華文化土壤裏,開出一花五葉的奇葩。這是中國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佛法的真生命、真血脈。沒有了禪、就沒有真正的佛法;沒有了禪,就沒有宇宙的真實;沒有了禪,我們所能把捉的都只是相似,而不是全等。

在表像上,祖師禪跟一般所說的禪定是不同的。一般的禪定側重於打坐,而禪宗的禪雖然也打坐,但是那只是少數的派別,而且它打坐的方式,並不要你守竅、守丹田,只管打坐,這就禪宗來講,雖不算是正統,但也不算是旁支,這話怎麼講呢?因為在五祖以前,講究打坐觀心,六祖以後,禪宗就變得極為生動活潑,行、住、坐、臥都要保持定慧圓明,若一起來心就亂,那是不究竟的,當然不是究竟法門。何以見得禪宗不講究打坐?六祖壇經裏講得很清楚,「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這講得很好,打坐對見性者來說是一種約束,顯得不解脫;儘管它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過程,但是還有比打坐更高的法門。

(一)打牛打車

何以見得不以打坐為然?六祖的大弟子南嶽懷讓禪師,感覺自己的年齡大了,需要找一個接棒的人。古來學法,徒弟找師父千辛萬苦,師父找徒弟那也是萬苦千辛。達摩祖師面壁九年,難道印度不好打坐?不辭險阻艱辛,關山萬里,跑到河南少林寺去打坐,為的是什麼?他並不是為打坐,而是要等一個人,等誰?等二祖,等到了二祖,他的法才可以傳下去。南嶽懷讓禪師也是一樣,感到傳燈的時候到了,就到處查訪,查訪到馬祖道一禪師,覺得這個人根器好,素質高。找到馬祖以後,看到馬祖在那兒打坐,跟他打招呼,馬祖根本不理不睬。禪師與眾不同的是,都有極高的智慧和很好的方便。南嶽見馬祖不理睬,就拿塊磚頭在他面前地上磨,唏哩嘩啦地製造噪音,這下子馬祖忍不住了:欸!老法師,你在搞什麼?我磨鏡子啊!這磚頭怎麼可以做鏡子呢?你開玩笑!那我問你,你在幹什麼?我打坐啊!你打坐為了什麼?我打坐為了成佛啊!我磚頭要磨不成鏡子,你打坐也絕對不能成佛。這一句話,把馬祖道一給打動了。馬祖就問:那你說怎麼做才對呢?南嶽說:怎麼才對?我們打個譬喻,譬如牛拉車,車子不走,你打牛對?還是打車對?馬祖說:當然是打牛。南嶽說:現在你卻明明是在打車!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禪宗的特色,並不執著有形的修持,諸如延年強身的大小周天,冀求打開中脈等,禪宗不屑一顧。禪宗的究竟處在歸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因為整個宇宙都是你,你以外無二無三,你就是絕對的、不二的,還能得個什麼呢?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就知道禪宗不拘泥修行的形式。所謂十字街頭好修行,反映禪是重內明,重心態的,這是表現在方式上。

(二)俱胝一指禪

在風格上,禪極為活潑,極為生動,沒有定法如來可說。我們舉個小例子:有位俱胝禪師,出家以後,尚苦行,結茅庵而居──用稻草蓋個棚子住在那裏。有一天下午,來了位尼姑,說:我想借宿一晚可不可以啊?他說:非常歡迎。尼姑說:你歡迎我,我還不一定敢住呢!我有個問題,你若答對了,我就打擾你住下來,你若答不對,那我只好走啦!俱胝禪師說:妳只管問。

尼姑就問:什麼是佛?俱胝和尚居然瞠目結舌答不出來。愈簡單的愈困難,說到佛誰不知道?問什麼是佛要下個界說,就不簡單了。既然答不上來,這位尼姑就要走,他留都留不住。事後俱胝和尚心想:我是男子漢大丈夫,出家兒是佛子,怎麼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沒法答覆呢?感覺很慚愧,決心下山到處去參訪,因為大事未明嘛!

他正準備走,半夜裏禪定中,山神跟他講:你不要走了,幾天以後,有位天龍禪師路過此地,他會幫你了畢大事。

過了幾天,果然天龍禪師路過,在他那茅庵裏歇腳、喝茶,他就把這個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天龍禪師。天龍禪師說:你問我。他就問:什麼是佛?天龍禪師只豎起一個指頭,沒有講話,而俱胝和尚就當下大澈大悟了。

以後凡是有人來問法,無須開口,不管問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他都用這個(豎起一指)回答。大家都認為這「一指禪」像嚼橄欖,含藏無盡,餘味無窮。

他有個小徒弟,只有十幾歲,說懂事又不懂事,說不懂事,卻有點兒調皮。看見師父見人問問題,就豎起一個指頭,他想:這事情很簡單,我也會。以後凡有人來,他就說:不要麻煩師父了,有什麼問題,問我。人家問:什麼是佛?小和尚就依樣畫葫蘆地豎起一指。這一招也很靈。

以後這事傳到他師父耳朵裏去了,師父啊!你那個小徒弟,雖然只有十幾歲,卻也懂佛法啊!怎麼回事啊?有人問他什麼是佛?他也跟你一樣伸個手指頭!

俱胝和尚聽了這話,心裏有數了。有一天把小孩叫來:聽說你也會佛法,對不對啊?對!俱胝和尚袖子裏藏了一把很鋒利的刀,笑著問道:那你說說看,什麼是佛?

小和尚手指剛一豎起,老師父一傢伙把他那手指頭給砍掉了。依常識看,這不但殘忍,還構成了傷害罪;但就佛法而言,這是無比高明的善巧方便。這個小和尚手指頭被砍掉了,疼得又哭又鬧地就向外跑,禪師大喊:你給我回來!

小和尚回來了,禪師又問:什麼是佛?小和尚又再豎指頭,一看手指頭沒有了,這小傢伙年齡雖小,根器卻很猛利,當下恍然大悟。

禪宗的作略,禪宗的接機,禪宗的風格,就是這樣的活潑生動,超出常情;所謂「向上一路,密不通風」,既不是用常識可以理解的,又沒有定法如來可說。而且禪宗有句話「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也就是說那些陳腔爛調,那些舊的窠臼,舊的模式,不必去接受,不必去承襲,而應各自創新,別出手眼。所以禪永遠都是活活潑潑地展現著法的生命,活潑潑地展現著每個禪師自己的法的人格。什麼叫法的人格?除了法,沒有他,他整個生命的內涵就是法,他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都是法的展現;像這樣的風格,可以說完全是法的人格化地自然流露。

(三)臨濟三頓棒

現在禪宗只剩兩家了,一個是曹洞宗在日本,一個是臨濟宗在中國。過去五宗七家,現在只剩下兩個宗派,曹洞宗我們不講,我們講開山立宗的祖師──臨濟義玄禪師。這個人極為內向,見人講話都臉紅,他雖然出家修行,但是不敢向師父提問題,他的老師就是黃檗希運禪師。他不敢向師父問問題,不問問題,那怎麼能「了」呢?

當時陳睦州為第一首座,看臨濟根器不錯,就問他說:你來此地多久了?三年了。你有沒有向師父問什麼問題呀?沒有。你為什麼不問?我不知道問什麼!你為什麼不問什麼是佛法的的確確的真意呢?

在臨濟還沒有去問之前,睦州首座就先去見黃檗禪師說:臨濟雖然是個後生,根器很好,將來會成為一株大樹,為天下人遮蔭哪!

當臨濟問師父:什麼是佛法的的大意?話還沒有講完,師父拿了棒子把他揍了一頓,不答話就把他趕走了。

回來,首座問:你問的結果如何?他說:我話還沒講完,師父就揍了我一頓。首座說:你再去問!又去問又挨了一頓揍,於是他就不敢再問了。首座說:你非問不可,這是最重要的關鍵,你這一次問,一定會有結果的。臨濟第三次再去問,又被揍了一頓。

臨濟想:不問佛法,三年只在這裏混飯吃,問佛法就挨揍,我究竟錯在什麼地方?他見了首座就說:我三次問法,三次挨揍,我在此地機緣不契,跟師父無緣,只好到別的地方修行了。

首座說:你到別的地方修行並不是不可以啊!但是,你不能開小差不告而別,就這樣溜了。大丈夫光明磊落,來去明白,你應該向師父去辭行!

臨濟就去向師父辭行說:師父啊!我要走了。你到哪里去呀?我不知道!他師父笑笑說:你要走,我也贊成,但不要迷失方向走錯了路,高安灘有個大愚禪師,你到他那裏去,大概你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臨濟到了高安灘,見了大愚禪師,大愚禪師說:從哪里來?他說:從黃檗來。為什麼離開黃檗?他是大善知識啊!我三次問法,三次被打,不曉得我有什麼錯?大愚說:那個黃檗──你的師父,為了使你大澈大悟都累壞了,你今天卻跑到我這裏問有過無過?

臨濟一聽當下恍然大悟,把大愚禪師拉過來,在他脅下點了三下。大愚說:這不關我的事,你的師父是黃檗禪師。於是臨濟又回去了。

黃檗看他回來了就說:你這個傢伙來來去去,什麼時候才了結啊?他說:因為你老婆心切,太疼我了,所以我又回來了。誰說的?大愚禪師說的。這老小子多嘴,下次我遇到他,要好好揍他一頓。何必等下次,現在就揍!他拉過師父來,就打了幾拳。

我們看到這裏,都會覺得這簡直是荒謬絕倫,這是犯上作亂,這叫什麼嘛?毫無道理可言。你用邏輯去推,推不出任何一條線索,怎麼回事呢?各位想一想,當你冷不防被別人揍一下的時候,是什麼心態?你會有妄想嗎?你會有煩惱嗎?你什麼都沒有,緊張之餘,就只剩下一顆空空朗朗的心了。

臨濟聽了大愚指點,明白了之後,在大愚脅下點三下,你叫別人在你脅下最敏感的地方點三下試試看!當你被點的時候,所有的念頭都會被點掉的。

臨濟回來,他師父說大愚禪師這個人多嘴,下次我碰到,好好揍他一頓,結果他把他師父拉過來揍了一頓,這表示什麼?這活生生地表現出不二法門的實質內涵。

看了禪宗活潑的作略,禪宗的不立文字,禪宗的超卓風格,就知道不歷僧祇獲法身,即身成佛,絕不是誇大;只要你有機緣,只要你能相應,你就可以一生了畢大事,超越劫數。

(四)丹霞燒木佛

從上面幾則事例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禪是非常超脫的,它是宗教卻又是超越宗教的。何以見得?趙州禪師說「佛,這個字,我不喜歡聽。」過去有個禪師說:誰在我的禪堂念一聲佛號,就請誰挑水三擔給我洗淨禪堂。連一句佛號都會把禪堂念髒,禪能容得下什麼?更有意思的是,有位丹霞天然禪師,他冬天行腳,晚上住一廟裏,廟裏給他掛單,但是不讓他進寮房,說我們這裏人太擠,你老兄如果實在不肯走,就在大殿裏打坐好了。大殿空蕩蕩的,很冷,怎麼辦?幸好還有不少佛像,於是他就把那些木雕的佛像,一尊一尊的堆起來燒了烤火。第二天,住持責問他:你為什麼燒我的佛像?丹霞說:我燒取捨利。木佛哪有什麼舍利?既然沒有舍利,就不是真佛,多燒幾個有什麼關係?這是丹霞天然禪師的雋事。

禪,就是在佛教中突出而又昇華的一個宗派,這是一般外道禪、世俗禪、次第禪所無法夢想到的。禪的風格如此、性質如此,在實質上是什麼呢?是宗教嗎?禪是既即又離,即立即破,因此它是宗教,卻又超越宗教。禪要不超越宗教,誰會去燒自己供奉的佛像;禪要不超越宗教,它怎會說佛這個字,我不喜歡聽;它要不超越宗教,怎麼會念佛一聲,挑水三擔?

感謝大家的誠意,我不必忌諱,願意說實話,就心靈究竟解脫而言,宗教是不究竟的。什麼叫做不究竟?一個能崇拜的我,一個所崇拜的祂,對立宛然,分明是兩個!凡落二三,依佛法的眼光來看都是不究竟的。

(五)唯我獨尊

佛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大聲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你看這豈非是我執很重?不是!他那個「我」是指「法」,是指宇宙的實相,是顯示不二法門,是「不與萬法為侶」,是「萬象叢中獨露身」。太多人都誤會了,喲!佛祖真偉大,你看!天上天下只有他是老大,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他只是說一切唯「法」獨尊;他所顯示的是法界一真,法海一味,大圓覺海,如此而已;佛豈有我執?當然後人對這話的解釋很多,批註很多,那麼誰解釋得最好呢?雲門宗的開宗者雲門文偃禪師。

有人問雲門禪師「佛祖一生下來,剛出娘胎,他就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高聲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麼意思啊!你對這有什麼解釋呢?」雲門禪師說「有什麼解釋啊!可惜當時我不在場,我要在的話,一棍子打死喂狗,貴圖天下太平。」

這個人聽了答案,大惑不解,就問另外一個禪師:雲門禪師是不是佛教徒啊?是。他怎麼講出這種話來呢?是不是有罪啊?呃!雲門講這段話功德無量,只這段話就報了佛的大恩,功德都說不完,哪里還會有罪呢!

我們要知道,佛出生的使命原在教化眾生,教人們向他看齊,希望能超越他。那位雲門禪師一棒子打死了唯我獨尊的人,豈不比唯我獨尊的人更獨尊!釋迦牟尼佛聽了會高興,為什麼?禪門有一句話「養兒不及父,家門一世衰。」兒子如果不比老子強,家道就會衰落了;如果兒子比老子強,老子會歡喜無量,絕不會嫉妒的。各位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比自己強一百倍、一萬倍呢?大家都是這樣。所以雲門這句話,就報了釋迦牟尼佛的宏恩,讓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界大大放心,而慶倖家門出了這樣一個超佛越祖的子孫,如來家業會大大興旺,不會衰敗了。

三、宗教的種類

三、宗教的種類

形形色色的宗教,種類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理智的宗教。像印度教的吠陀經、婆伽梵書…. 深奧難懂,窮一生精力,連幾個小冊子都搞不通,縱然搞通了也沒有用。為什麼?理智的宗教,它的優點,在使人頭腦清醒、冷靜;它的缺點是讓人意志消沉,脫離現實,流於冷漠。而且那些東西即使是你背得滾瓜爛熟,煩惱來了,拿它去抵擋,根本就抵擋不住,會不會使你心情比別人更開朗?不可能。見了閻王念一段經給他聽,會有用嗎?絕對沒用。所以理智的宗教,它的優點是使人冷靜,而缺點則是使人冷漠。

(二)情感的宗教。情感的宗教重視心靈的慰藉,重信──信就能得救。它的優點是使人的心靈有所寄託,可以自我安慰;它的缺點是一旦溫度過高,就會變成狂熱,而狂熱就是魔。十字軍的東征、現在某些教派的徒眾,這都是宗教的狂熱者。魔的定義就是拿自己的錯誤來折磨自己,顯然情感的宗教也是不究竟的。情感的宗教,只能給人心靈的寄託、安慰,並不能使人們的心靈獲得真正的昇華與解脫。而我們今天的邏輯學,也就是方法論,雖然非常發達,但是缺少一條律則;有自然齊一律、不矛盾律、範疇律,但是沒有比例律。你想一想,人在地球上遠比螞蟻在籃球上的比例還要小十萬倍,而今天我們已經發現了的四萬個銀河系,這個銀河系到那個銀河系,是以億萬光年計,光的速度多麼快,尚且要億萬光年,可知宇宙的浩瀚是無限大的。如果說宇宙的全體就是神的話,在比例上你比那個濾過性病毒的濾過體,還要小十億倍,你如何跟上帝對話?螞蟻尚且不能跟人對話,何況人跟上帝對話?這是妄想,不切實際。

(三)肉體的宗教。什麼叫做肉體的宗教?打坐、大小周天、開靈脈、苦行──冬天在瀑布底下坐禪,夏天在沙漠裏禪定,在肉體上下功夫。要知道,儘管大家都喜歡講天長地久,但這不過是自我陶醉,這個地球,它有一定的壽命,到時候它就壞了。所有的現象,都逃不過成、住、壞、空,哪里有什麼天長地久啊!天若不長,地若不久,你這具肉體練來練去,還是會壞掉的,說長生,那是自我陶醉,天下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它有沒有優點?有,鍛煉你的意志力──讓你獲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意志力。我時常講,只要你能夠忍,在任何困難、任何痛苦下,都能不放棄、不動搖、堅持到底,最後你就會成功,因為你的心有力量。如果你的心沒有力量,不要說學佛法,不論你在社會上從事任何工作、事業,都註定會失敗,為什麼?因為你不敢面對問題,你習慣於得過且過,你偷懶、你逃避、你欲振乏力,結果你一事無成;時間過去了,你也便消失得絲毫不留痕跡。所以苦行──肉體的宗教,它也有好處,它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力。

大家讀六祖壇經,對於六祖何以得到衣缽?常常忽略兩件很明確的事實:

第一是舂米八個月,他若不甘心舂米八個月,這衣缽輪不到他。六祖在這八個月裏舂得很苦,何以見得很苦呢?因為六祖個子不高,體重較輕,踏舂米的碓壓不下去,因此必須在腰間綁塊石頭才行(這塊石頭現在還在南華寺)。踏了八個月的米,鍛煉出很堅強的意志力。這是六祖,要是我的話,你要我踏八天,我都不願意,太辛苦了是不?人生幾何?所為何來?我早就知難而退了。

第二個原因呢?只有五個字,就是本來無一物,這就是禪的根本正見。各位要知道,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有什麼?原本沒有四萬個已發現的銀河系,沒有星球,沒有人類,沒有眾生,什麼都沒有。所以他以超越時空的心眼,看到了宇宙未分以前,混沌未開以前的原態,於是他得法了。那位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有樹;心如明鏡台──有台;時時勤拂拭──有為;勿使惹塵埃──還有塵埃。這對正在修行途中,沒有到家的人來講,不失為一種方便法門,的確很好;我都是照這樣修行的,我若好高騖遠的話,將會一事無成。但是就一個宗師的條件來說,這些是不夠的,所以五祖說你還在門外,還沒有進門。倘若六祖只說一句「本來無一物」,舂米我不舂,那衣缽便不幹他的事了。一個隻想獲得,不肯付出的人,會得到什麼呢?他只會墮落沉淪,因為只獲得不付出的是賊啊!只有小偷、強盜、土匪,才只要獲得,不肯付出。任何人,想收穫,就要耕耘;想成功,必須努力;想要受人尊重,必須有實際的貢獻;想讓人家認為自己很重要,就必須滿足別人的需要。人是現實的,法是現實的,你要是認為世法就是世法,佛法就是佛法,打成兩橛,那便大悖不二法門了。須知世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法,沒有世間哪里會有佛法?

(四)拜物的宗教。到過日本,跟日本朋友熟識的人都知道,日本有拜生殖器的宗教──儘管日本文化水準很高。我們本省也有拜石頭公、大樹公的。雖然沒有宗教的條文,這也是一種信仰。

歸納地說,不同的根器,不同的素質,就有不同的宗教。而且同一種宗教,對神也有不同的認知。如果有一百個人信上帝,我們請他們描述一下,他所認知的上帝,用錄音帶錄下來,然後再作一個比較,你會發現有著一百個不同的上帝──是什麼人就有什麼樣的上帝。哪怕只信一教,只信一神,而你所謂一神實際上卻是多元的。不相信,你可以做個測驗,不是上帝有多,而是各人的素質與心態不同。

這四類宗教只是歸納,如果用演繹的話,那宗教就太多、太多了,你會發現林林總總、千奇百怪而啼笑皆非了。人類的可悲,在於人類否定、埋沒了自己,放棄了自己,作賤了自己,不尊重自己,才會有種種宗教的信仰崇拜。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508&cid=21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508&cid=21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3&&id=508&cid=21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禪、祖師禪與安祥禪1 耕雲先生講述 宗門禪的源流 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差別 為什麼要提倡安祥禪

來源:網友上傳 祖師禪與安祥禪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禪、祖師禪與安祥禪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八日於北京中國佛學院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今天有這份勝緣,能和各位談談禪學,感覺到無比的榮幸。

一、宗門禪的源流

佛法有很多宗派,唯獨禪宗是中國獨有,是純中國的佛法。

禪的範圍很廣,首先我們講一般的禪,有教外禪和教內禪。教外禪很多,現在的超覺靜坐、瑜伽禪定、各種身印、道教的大小周天等……統稱為禪定。教內古老的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天臺的大小止觀禪定、密宗的金剛坐禪、金剛大手印禪定,也都屬於禪的範圍。教內禪除了止觀、四禪八定和密宗的金剛坐禪外,就是禪宗的禪。禪宗的禪雖然是教內,但卻是教外別傳,通稱為宗門禪──禪宗獨特的一種修持方法。

宗門禪源於達摩祖師西來,那時印度佛教已經開始凋零,具備佛教根器的人不多,於是他想把菩提種子移植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他發現中國有大乘氣象。來了以後,想把法傳出去,卻一時找不到接棒者,於是便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後來等到二祖慧可大師,把法傳了之後,達摩就返回印度了。

從達摩到五祖都是宗門禪,又叫如來清淨禪。很簡單,但是很難體會。不到如來心境,就沒有清淨禪,什麼叫做如來?如來是佛嗎?不然!不限於如來即佛的意義。如來清淨禪就是把你心的狀態恢復到「如」其本「來」,也只有把心恢復到如其本來,才能叫如來,才是真正的佛。

各位無論是研究哲學,或研究世間法各種學問,都知道真實的一定是原本的,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你能夠把心恢復到如其本來,就是還得本心,就恢復了真心。

經上說的真心、真如、如如乃至摩訶般若都是講真心。什麼叫摩訶般若?大智能,為什麼不翻譯成大智能?因為它的含意不僅只是大智慧,如果翻譯成大智慧,好像比小聰明略勝一籌而已,實際上它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沒有它,世法、佛法、一切法都不能建立。摩訶般若是根塵相對以前原本的心態,而如來清淨禪就是要你把心恢復到父母未生前的心態,只要能掃掉父母生你以後你所接受的六塵,自然就進入如來清淨禪。

如來──「如」其本「來」,沒有六塵、沒有想念的素材,那我們的心就是菩提自性。菩提就是覺,自性就是生命的屬性。有些人認為見性很難,見性不難,性者生命的屬性也,水的屬性是濕,無論是液體、氣體、固體,氫二氧一不變,濕性不變;火的屬性是熱,所有的火,不管它是二百度劃根火柴,或者是六千度以上太陽表面的高熱,它都是熱,不熱不能叫火。我們生命的屬性是什麼?各位一參就知道,很簡單!如來清淨禪的依據是楞伽經,楞伽經中有一句話說:如來自覺聖智,也就是自覺。古人對這句話有個比喻:如珠吐光,還照珠體。自己照亮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如來清淨禪。不守竅,只調和心,然後如如不動,這是宗門禪的前半部。

六祖以後,禪定的定義是外不著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並不拘泥於形式。過去也有堅持要打坐的,像石霜的枯木樁、只管打坐……但大多數南宗的正傳都偏重在心態的保任。現在除了日本還保有曹洞宗外,其餘都是臨濟宗了。臨濟宗的祖師南嶽接引馬祖的時候,馬祖正在打坐,南嶽看這個人根器很好,氣宇不凡,可以成為弘法的大器,想接引他,但馬祖只管打坐不理人。南嶽有個善巧方便,就在旁邊磨磚頭,吵得馬祖坐不住,問:老法師你磨磚頭幹什麼?我磨個鏡子。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南嶽問:你打坐幹什麼?想成佛!我的磚頭磨不出鏡子來,你打坐也不可能成佛。為什麼?我請問你,比方說牛拉車,車要是不走,是打牛還是打車?當然是打牛啦!你現在卻明明在打車。於是馬祖恍然大悟,就追隨南嶽大師學禪了。

馬祖座下有很多人才,有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個弟子叫黃檗,很了不起。黃檗座下有個臨濟義玄,平常不提問題,只是隨眾上殿、禪坐。首座睦州看出臨濟秉賦好,並非小聰明多,是大智若愚,很忠厚、很真實。首座問他你來了多久?三年。為什麼不向老和尚提問題?我不曉得問什麼?問什麼是佛法的的大意呀!臨濟就去問黃檗:師父啊……話還沒說完,黃檗拿起棍子揍了他一頓,打得他莫名其妙,就跑出來了。

第二次首座又勸他:你再去問呀!又挨了一頓。一直問到第三次,接連挨了三頓揍。佛法的的大意這個問題引來三頓棒,不但臨濟被打得莫名其妙,我們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其實臨濟不挨這三頓棒,就沒有以後的臨濟宗了。

臨濟挨了三頓揍以後,決心要走,因緣不契啊!首座說:大丈夫來得明白,去得明白,你不能開小差,要向老和尚辭行啊!

在臨濟未辭黃檗前,首座已經先和黃檗溝通過:臨濟雖是後生,但根器很好,將來會成為大樹,為天下人遮蔭,請您老人家好好引導他。

臨濟去向黃檗辭行說:師父,我在這裏因緣不契,要到別處學法。黃檗說:你不要到別的地方去,只要到高安灘去找大愚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臨濟到了高安灘,大愚問:你從哪里來?黃檗來。黃檗是天下聞名的大善知識,你不在他那兒好好學,跑到這邊幹什麼?我因緣不契。為什麼?臨濟把經過情形講出來,說:我犯了什麼錯,我自己都不知道。大愚說:你師父真疼你,為了讓你開悟,累得要死,你還問有錯沒錯!

臨濟一聽恍然大悟,他把大愚的手抬起來,在最敏感的胳肢窩裏點了三下。大愚說:這沒我的事,你的老師是黃檗。臨濟把大愚的胳肢窩點了三下,是請他印證,但大愚不撿現成。

臨濟回去了,黃檗說你這個傢伙來來去去,什麼時候才了結啊?只因為您老婆心切,太疼我了,我又回來了。誰告訴你的?大愚禪師!下次我看到這老小子,要好好揍他一頓!何必下一次,現在就揍。臨濟便揍了黃檗幾拳。黃檗呵斥道:你這個傢伙敢在老虎嘴上拔鬍鬚!

臨濟原來很拘謹,連話都不敢說,開悟了,連師父都敢揍,這顯示什麼?師父說要揍大愚禪師,臨濟就揍師父,這顯示自他不二的現量,各位,臨濟到底悟了個什麼?

我們看《五燈會元》有位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尼來參,戴笠子,執錫杖,繞師三匝說: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俱胝和尚都答不上來。尼便去。俱胝和尚說:天晚了,你就住這兒吧!尼姑說:你要說得對,我就住下來,說不對,我就走。俱胝和尚一時答不出來,尼姑就走了。

俱胝很難過,他想:我出家辦道,結茅庵在這裏精修,連個尼姑都沒辦法對付,我還修什麼呢?就想到處行腳、參訪去。半夜山神告訴他:不要走了,明天有個天龍禪師會經過這裏,他會幫你解決問題。

第二天,天龍禪師果然來了。俱胝把這件事跟他講了一遍。天龍說:你問我!俱胝問:你要說得對,我就住……,天龍不開口,只豎了一根指頭,這就是天龍一指禪,俱胝和尚當下領悟。大家不要以為一指是向上,上面是空,要是那樣就不是禪了。以想心取之是顛倒見,因為捉摸使人上當,禪是專坑聰明人的。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一般人就以為有玄機、奧妙,想把它鋸開來看,結果鋸壞了很多鋸子,發現裏面還是鐵──鋸解秤錘。因為禪是不二法門,外舉就是內涵,怎麼可能表裏不一?以後,只要有人問佛法,俱胝和尚一概不開口,只豎一指。

他有位十幾歲的小徒弟,對別人說:我也會佛法,老和尚很忙,你們問我!別人說:什麼是佛?他也會呀!豎指頭誰不會?後來有人向老和尚講,老和尚一聽,就在袖子裏藏了把很鋒利的剪刀,問小和尚:你會佛法?對!什麼是佛?小和尚便豎一指,老和尚迅速現出剪刀卡嚓把他豎起的指頭剪掉了。小和尚疼得大叫,老和尚幫他擦了藥,又問:什麼是佛?這小和尚豎成習慣了,就又豎那一指,一看指頭沒了,這下子小和尚真的悟了,悟了多少,不敢講,但悟得最圓滿的是臨濟,那是感同身受,如果不是感同身受,就不是禪!黃檗老和尚三頓棒,棒棒沒有打到別處去,因此臨濟悟得很直接有力,臨濟宗的子孫也繁衍綿延,流傳很廣。

法脈和源頭有直接的關係。從六祖到現在,能繼承祖師禪的就是臨濟宗。從師徒關係來講,徒弟對師父一定要非常孝順,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徒弟要把師父當成自己的父親,法的倫理是很重要的。南嶽為什麼子孫綿延?他開悟時已近中年了,還自告奮勇給六祖當了十五年的侍者,洗澡、洗衣服、端飯、倒尿盆……。因此,其養也深厚,其流也長遠,要沒這份孝心,說不定就沒有現在的臨濟宗。所以不學法則已,學法要重視法的倫理,師徒如父子,這份真情不能少,少了這個真情就不相應。

二、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差別

由如來禪到祖師禪有什麼差別呢?定義改變了,不再是思惟修,不再是靜慮,而是外不著相。心像鏡子,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它不是照像的底片,絕不留影為念,這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詳細分析起來,祖師禪有獨特的風格:既存在又超越;既現實又超現實;在文學和藝術方面既具象又抽象。禪是中國的國寶,沒有禪就沒有中國宗教的生命和文學、藝術的特色。禪畫,一筆劃一個達摩,像達摩又不像達摩;是山水又不像山水,既具象又抽象。世界上最超逸的抽象畫,創造者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的禪者。

禪,既是宗教又超越宗教。所有教派中,只有禪宗最反迷信,最不迷信,它表現了中國人獨特的骨氣。

有個丹霞天然禪師到處行腳,天晚了找個廟借住。廟中的知客說:寮房已經客滿,要不然就在大殿裏坐禪。丹霞說:好吧!知客打開大殿,給他鋪個厚墊子坐禪,到了半夜天氣很冷,丹霞就把佛像用戒刀劈開,點著來烤火。烤了一夜的火,把佛像劈得差不多了。第二天,知客一看大怒:你燒我的佛幹什麼?我燒取捨利!這個木頭佛有什麼舍利呀?既沒有舍利,就不是真佛,再拿幾個來燒。這是丹霞天然禪師破除迷信、掃除偶像崇拜的典範。

古老的佛堂還流傳一句話說:念佛一聲,挑水三擔。念一聲佛,就把禪堂弄髒了。

有人問雲門宗的開山文偃禪師:釋迦牟尼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麼意思呀?雲門答:當時幸虧我不在,否則一棍子打死喂狗吃!於是人們對這個問題便討論不休。有人問另一位禪師說:雲門是不是佛弟子?為什麼說把佛一棒打死喂狗吃?禪師答:雲門真會報佛恩啊!因為禪宗有句話:養兒不及父,家門一世衰。雲門的這句話,就是佛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註腳,把唯我獨尊的打了喂狗,那不是更獨尊了嗎?佛若聽了會高興。這種反偶像、靠自力,是禪宗的風格,也是特色。

禪宗在作略上,也就是接引的手段上,有時以無言顯有言:什麼是佛法?豎一指。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打你一棒。有人向臨濟問法,還沒說完,臨濟大吼一聲。即所謂的德山棒、臨濟喝。以有言顯無言:什麼是佛?麻三斤!不用去找道理,等於沒說。喝,有時是賞你、獎勵你,有時是罰你、或沒道理,禪宗的作略鬼神難測。

蘇東坡的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這也是以有言顯無言,說了不是等於沒有說嗎?意境要你去參。禪宗可以啟發性靈,讓我們自覺自悟,如果只是聽說的,只能叫知識。

三、為什麼要提倡安祥禪?

禪宗,從五祖的如來清淨禪,重視自覺;到六祖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不拘形相、不出不入、常在禪定。為什麼還要提倡安祥禪?

(一)時代不同

虛雲老和尚參話頭,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把開水倒到手上時,杯子落地,豁然開悟。由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開悟有一段時間,最快也要兩、三個月,慢的話一年、兩年不等。

平時我們的心是分裂的,歸納心的型態有多種,第一種是二元的心。想到好,就有壞的概念產生;說到無,就聯想到有,離不開二元是很苦的,因為二元的本身就是一種矛盾、不調和,心不安是很苦的。第二種是獨頭意識。第三種是客觀意識,絕對無我,無我就是真我。很多人把獨頭意識當成真我,那是錯的。

參禪參到獨頭意識凝聚,這叫疑團,然後把疑團粉碎,就是粉碎虛空啊!當客觀意識現前時,才有絕對的客觀,才能親切感受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是自己,山河及大地,全現法王身。如果不打破疑團,不達到客觀意識,就沒有到家,這是可以用心理學分析的。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社會結構走向工業社會,經濟條件改變了,生活條件改變了,生活型態改變了,人際關係改變了……。這一切都改變了,再用過去參話頭的方法,很難!各位法師能在佛學院修行、學習,這是大福報。一般人要獲得必先付出,想收穫必先耕耘,不可能不做別的事專門修行。過去是個農業社會,見山不是山,山不會壓你;見水不是水,水不會淹你;但若在今天見汽車不是汽車,那不是你倒楣就是他倒楣。

總之,參話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六祖幾個大弟子,不參話頭也都大澈大悟。

(二)作略不同

「我若一向舉揚宗乘,庭前草深三尺」。用禪宗的風格和你說法,沒人上門了。什麼是佛法?打你一耳光,這一耳光打得很慈悲,因為臨濟就是挨打開悟的,我打你耳光是要你開悟,但你可能告我傷害。所以古時候的作略,現在也不能用。

安祥禪就是把祖師禪加以稀釋,不要太濃,讓人無法接受,但法的本質是絲毫沒有改變的。我們把部分法的內涵變成外舉,讓人們體會正受,因為修行離開正受,就沒有真實的受用,沒有真實受用,古人說這叫乾慧,猶如脫水青菜,是青菜而沒有青菜的風味;如臺灣的脫水香蕉(香蕉乾),沒有香蕉的香味。

為了使現代人能接受禪,為了適應今天大眾的觀念,所以才提倡安祥禪。

故事來源︰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510&cid=2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510&cid=2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3&&id=510&cid=21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百日禪選輯(一)4 宣化上人主講 行也禪,坐也禪 即有為,即無為 坐禪要有忍力 三車祖師 – 窺基法師

來源: 網絡轉載  百日禪選輯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行也禪 坐也禪
行也禪,坐也禪

行也禪,坐也禪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個人能參禪,一個人就幫助法界這種正氣;
  
  人人若都參禪,那麼法界就沒有戰爭了。
  
  ●行住坐臥都參禪
  
  坐禪班第一個七已經到第六天了,明天就第七天,在這第七天哪!早晨如果有人願意去take shower(沐浴)可以take shower(沐浴),本來坐禪的人沒有我相,所以這takeshower都不是什麼重要的。
  
  你用功的人自己不知道功用得怎麼樣,但是在你自性裏邊,現出很多的光明,很多的般若智慧。怎麼知道呢?因為你修定,你參禪。參禪這一法是無為而無不為,怎麼講呢?你這參禪,沒有什麼作為,但是在法界裏邊,一個人能參禪,一個人就幫助法界這種正氣;人人若都參禪,那麼法界就沒有戰爭了。說這個參禪,是要坐禪,不錯,坐著才有禪,久坐有禪,你坐的時間久了,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可是真正參禪的人不是單單坐那兒參禪,站著也一樣參禪,跑路的時候也一樣參禪,睡覺的時候也一樣參禪,所以行住坐臥沒有一秒鐘不是可以參禪的。用功的人不管閒事,時時刻刻就是照顧自己的話頭,參「念佛是誰」?甚至於吃飯也沒有時間吃飯、喝茶也沒有時間喝茶、睡覺也沒有時間睡覺,行住坐臥都是提起來這一句話頭去用功。你參到山窮水盡了,這就是說你參到那個極點了,啊,行住坐臥都可以參禪!
  
  ●坐如鐘
  
  那麼行有行的樣子,坐有坐的方法,臥有臥的方法,站有站的方法。先講這個坐,「坐如鐘」,坐著要像一個座鐘,坐到那地方很穩定的,不要像鐘擺這麼晃來回晃。舊式的鐘會有鐘擺,不要像鐘擺那麼晃晃悠悠的。這坐像一座鐘似的端然正坐,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時時刻刻都是要這樣子,不是坐一坐,手抱上頭這麼樣子,也不是坐一坐,把腿豎起來這麼樣子。我看見有好幾個坐著這麼樣子,這是自己不知道算什麼帳?這不可以的!
  
  那麼說「這樣也不可以,那樣也不可以,這個太不自由了。」你若想自由嘛!你就得不到真正的智慧。你想得真正智慧,就要先由這個不自由做起。因為你自由慣了,狂心野性都不能停止,所以現在來坐禪總覺得很不自在的。這坐著要端然正坐,舌頭要抬起來,舌尖頂上顎,要是口裏有水,要把它嚥到肚裏去,這樣子去坐,這是坐的方法。
  
  ●行如風
  
  「行如風」,本來參禪在跑香的時候,要跑得很快像風似的,這個風颳得很大,颳得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把天地人都沒有了,這是行如風。可是因為我們這地方小,不能像風似的那麼跑,颳得太快了不可以。尤其要是人一跑起來,這砰砰砰,下邊那個屋主又要來看看你們幹什麼。所以在人家的這個地方,用我們自己的功也有一點不自由!雖然不能那樣子跑得太快,但是也像風似的,這個風是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像那個很慢的風。那麼我們現在走(行香),也是像風似的,這個風在大的地方要颳大一點,小的地方就走的慢一點。在這個走路的時候,也是參禪,為什麼說「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就是因為你參禪呢!你來用功呢!用功用得無人無我、無天無地,就是一心用功!
  
  ●立如松
  
  「立如松」,站著,就好像一棵松樹,站在那地方很直的,不是站在那地方有三道彎那麼樣站著。站有站的方法,站也是參禪,好像你要是覺得要睡覺的時候,不妨站起來參禪。
  
  ●臥如弓
  
  臥,我們還有三個鐘頭躺著睡的時候,可是你若不躺著,坐著睡更好。要是不坐著睡,你躺著那時候「臥如弓」,身可以彎好像一張弓,右手托著腮,左手放到胯這個地方,這叫「托腮搭胯」。那麼托腮搭胯這麼睡,右脅而臥,這叫「吉祥臥」。釋迦牟尼佛是時時都吉祥臥,臥也一樣參禪。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行住坐臥都參禪,所以永嘉大師才說:
  
  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行路也參禪,坐那兒也參禪。「語默動靜」,說話的時候我裏邊還是參禪;默,不說話的時候還是參禪。「體安然」,這個本體就是自性,總是平安無事的。「縱遇鋒刀常坦坦」,就算遇著有人想把我這個頭都割去,我也不害怕。啊,你看這個定!鋒刀,一把很快的寶劍斬我的頭,我也不管!不要說打,就是你拿一把刀來斬,沒有問題,很平坦的!這個「坦坦」就是平坦,我也不會恐懼的。
  
  「假饒毒藥也閑閑」,就是有人給我一碗毒藥喝,我也不要緊,這是閒事!「閒事」就是不重要的事。你看這種境界,這如果沒有定力,他怎能做得到?好像四祖大師,皇帝派使臣說要把他的頭帶走,他把頭伸長來就說:「你砍啦!」這就是「縱遇鋒刀常坦坦」。為什麼他能這樣子?就因為他有定力。若沒有定力,那你要我的頭,趕快跑!我們的初祖菩提達摩祖師,外道用毒藥想把他毒死六次之多,他明明知道是毒藥,也一樣把它喝下去,沒有什麼問題!這叫「假饒毒藥也閑閑」。

即有為,即無為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無為就是有為,有為就是無為。
  
  ●驚天地泣鬼神
  
  會用功的人,隨時隨地都是用功參禪;不會用功的人,隨時隨地都把光陰空過。我們現在在這來坐禪,你覺得是很平常的,其實現在天地都驚動了,鬼神在那兒都哭起來了,魔王在那兒都嚇得要死了!這個魔王,他所怕的就是我們現在參禪,我們一真正用功,那個魔王就沒有法子再來迷惑人了,所以他嚇得要死。這一參禪,我們二十一個鐘頭腳踏實地認真來修行,一分鐘都不馬虎,每一分鐘都不空過。這樣子認真用功,天地都恐懼起來了,這叫「驚天動地」。大地六變震動,天上啊!害怕了,驚恐起來,那個天very surprise,地也搖動起來。鬼神哪!在那兒不知道你這種境界,他們就都哭起來,這叫「鬼哭」。神就嚎,神在那地方也都:「哦,不得了了!」他們認為我們做這種事情,是最稀有的!
  
  我們這坐禪,可以說在西方的國家,從來就沒有過,所以一般的西方人也都怕起來了!簡直的,以前說來要參加這個坐禪班的也不敢來了。為什麼?不是他不敢來,他那個業障很重的,種種的因緣令他來不了。所以很多人知道我們這有一個坐禪班,但是不敢來參加,因為太厲害。不是我們太厲害,因為他太沒有出息了,不堪造就。就好像一棵樹橫七豎八的很多枝叉,沒有可成的材料,不能造大房子、造大樓。他因為不成材料,所以他想來也不行的,尤其你們在門口貼上那麼厲害的announcement(公告)──誰要說話,就要把舌頭割下來!平常說話慣了,啊,這不得了!若要睡覺,要把眼睛睜開!這很厲害的,所以人看這個就都害怕了!
  
  ●斬魔劍
  
  我們這是頭一次有這個坐禪班,第二次再開始這個坐禪班的時候,我們在門上掛上一把刀,或者一把寶劍,你進來先把頭給斬下來,才進來!不但割舌頭,把頭也割下,就是叫你不能隨便的。
  
  我在香港時,有位法師說,他在香港打十五個禪七,他也要來參加坐禪。我說:「你若不怕把頭丟了,你就來;你若怕把頭丟了,就不要來。我慈興寺門口掛著一把斬魔劍,那一個魔王來了,我就把他頭給割下。你若願意做護法,那可以的;你若想要做魔王,除非你不來,來了就是你這個魔頭落地!你試試看?」
  
  我們這兒再有個坐禪七,也要這樣子掛上一把斬魔劍。今天呢!我忘了這斬魔劍,因為放出去了,不記得把它拿回來預備斬魔了。那麼我們也很得菩薩幫忙,來了一個大的地方,幾百人都可以有地方坐禪。等我們將來搬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和你們一起來坐禪,現在你們都練習練習,先試試看。因為等我一參加,那時就緊得不得了,你想馬虎一秒鐘也不可以!那時,無論誰都要認真來坐。
  
  ●平心靜氣來用功
  
  這個佛法就要實實在在的來做,實實在在的來修行,不能參雜一點點不真;做假,也就是騙自己。你不能騙自己,你若說:「我不用功就會開悟。」那是無有是處,就好像你想煮沙來成飯,是沒有這個道理的;你不用功不修行,就說會成道業了,也是無有是處的。
  
  我們現在覺得我們這是用功了,這是修行了!其實若比較過去的諸佛菩薩那種的修行六度萬行,那相差遠之又遠。所以,我們現在雖然說是在這兒用功,能驚天地泣鬼神,魔王都嚇死了,我們也不要生一種驕傲心,說:「我這在這兒用功,世界上像我這麼用功的人能有多少呢?」不要生這種的自滿驕傲的心,不要好像高峰妙禪師,因為他睡覺跌到山澗裏頭,韋馱菩薩把他救上來了,他就生了一種驕傲的心,問韋馱菩薩說:「老韋!你說這個世界像我這樣修行的人能有多少呢?」不要生這種驕傲心,要平心靜氣來用功,要沒有一個我相──我用功、我修行。你有一個我,那你不會開悟的。若沒有我了,那一個痛苦?那一個覺得不舒服?那一個覺得腿痛?那一個覺得背痛?沒有。因為沒有了,那就一定會成功的,一定會圓滿你所希望的。
  
  要修行這個無為法,還要先從有為著手,從有為著手是什麼呢?就是不怕辛苦,還要打起精神來跑一跑香,坐一坐香。跑的時候是有為,坐那時候就是無為。所以說:「無為有為,有為無為。即有為,即無為。無為就是有為,有為就是無為。」懂不懂?understand?不懂,就不要走。

坐禪要有忍力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坐禪這一法,必須要從忍字著手。
  
  忍苦、忍痛、忍疲倦,甚至於忍渴、忍餓來用功修行。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唯心之謂與
  
  第一個禪七已經過去了,第二個禪七今天又開始了。坐禪這一法,必須要從忍字著手,忍苦、忍痛、忍疲倦,甚至於忍渴、忍餓來用功修行。如果你沒有忍力,你就沒有法子參加這個禪七。這個禪七,我們第一樣就是不講話,第二樣就是少睡覺,第三樣就要坐香跑香。如果你沒有忍力就做不到,坐一個鐘頭可以的,兩個鐘頭也沒有什麼問題,等到坐三個鐘頭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心不老實了,向東跑一跑,向西跑一跑,跑來跑去沒有停止的時候。為什麼你不能控制你這個心?你這個心就好像猴子,猴子不能休息的時間太久了。你若叫牠在那地方老老實實的,守規矩不動彈,那是很困難的問題。那麼對於猴子來講那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我們這心也是這樣子,好像猴子你叫牠休息時間久了,牠就不聽你話了。
  
  孔子說:「操則存,捨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唯心之謂與。」那麼孔老夫子大約也是常打妄想,所以他知道這個境界,才這樣講。「出入無時」,這個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跑了?不知什麼時候它又回來了。「莫之其鄉」,不知道它到什麼地方去了,它的嚮往究竟到紐約去?是到巴黎去了?還是到莫斯科,或者到南非洲,不知道的。「唯心之謂與」,就是這個心,沒有旁的東西!
  
  ●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又孟子說過:「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人有雞跑了,知道找,這狗跑了更要登一登報紙,賣賣廣告,說我有一隻dog(狗),現在run away(跑了),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誰要是看見可以通知我,給我一個消息。因為我這隻狗就等於我的心一樣,等於我的肝一樣,牠要是沒有了,我根本就不能活了。你看,這隻狗跑了,這個人就不能活了!就在報紙上發表這個news(消息)。可是他自己的心跑了,又「放心」,放就是放開,這個心就跑了,而不知求,他不知道往回找,你說可憐不可憐?真是哀哉!
  
  ●各從其類,各打妄想
  
  天天學佛法,天天用功,可是天天打妄想,打什麼妄想呢?打張家長,李家短,三隻蛤蟆就有六隻眼睛!盡打這個妄想。你看,他算這三隻蛤蟆有六個眼睛!你說這有什麼意思?在這坐禪的時候也是盡打妄想,從紐約來的,就很容易打紐約的妄想;從華盛頓來的,就很容易打華盛頓的妄想;從西雅圖來的,就很容易打西雅圖的妄想;從那個夢天來的,就很容易打夢天的妄想。甚至於,你從twenty-ninthstreet(第二十九街)來的,就打twenty-ninthstreet的妄想;從purr街來的,就竟打purr街的妄想;從哪個學校來的,就打那個學校的妄想。總之,你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很容易打什麼地方的妄想!
  
  因為坐在那個地方,沒有事情幹了,這猴子就要不老實了,不老實就想入非非。想入非非,從非非想處天來的,就盡打非非想處天的妄想;從忉利天來的,就盡打忉利天的妄想;從地獄來的,就盡打地獄的妄想;從餓鬼道那兒來的,就打餓鬼的妄想;從畜生那兒來的,打畜生的妄想;從阿羅漢那兒來的,就打阿羅漢的妄想。阿羅漢說不要打妄想,要沒有妄想,要無念無生。從菩薩那兒來的,就打菩薩妄想:「唉,什麼時候我可以證得這妙覺這果位呢?」
  
  唯獨到佛的境界上,是沒有妄想了。嗯,還有一個妄想,這個妄想佛也免不了的!什麼妄想呢?佛要度眾生:「哎,這個眾生我怎麼樣能把他度盡了呢?」你說,這個也是妄想。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各從其類,那一界就打那一界的妄想。
  
  ●迴光返照息三毒
  
  我們現在坐禪,你要知道你從什麼地方來的?你可以迴光返照,看一看你自己盡打什麼妄想?你若盡想:「哦,這個馬爾瓦那一用啊,就覺得神乎其神的,哦,到了天堂囉!這天堂花花綠綠的,beautiful(美麗)!」你要打什麼妄想,就知道你從什麼地方來的。我看你打什麼妄想,我也知道你從什麼地方來的。所以你也不要欺騙我,我也不要知道你。
  
  我們這樣迴光返照,一照,知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那麼你要是從地獄來的,趕快把地獄這個門關了。什麼是地獄的門?地獄的門就是貪心、瞋心、癡心。你要是從餓鬼那來的,你要趕快把餓鬼這個道擋住。怎麼擋啊?就是把你貪心、瞋心、癡心停止了。要是從畜生道來的,也是這樣子。把貪心、瞋心、癡心這三毒息滅了,這就把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停止了。
  
  我們現在這坐禪是幹什呢?我們坐禪,就是消除我們以往的惡業,恢復我們本有的善業。惡業就是一種愚癡所造成的,善業就是一種智慧,有智慧就能成就你的善業。所以坐禪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一個鐘頭!

三車祖師──窺基法師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啊!
  
  頭上有那麼多鳥在上面蓄窩,我在那兒入定。
  
  ●一坐坐了幾千年
  
  前邊提到坐禪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一個鐘頭。你看古來那個窺基祖師,他的前生,你看他多苦,坐那個地方,一坐坐了幾千年,不知道究竟坐了幾千年?因為他也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坐的了,等到唐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在路上遇到了他,看見這個老修行頭上有小鳥在那蓄窩了。蓄窩在那兒住還不說,還生小鳥,小鳥又生小鳥,在那兒不知道幾輩子了,這鳥雀的世紀不知道是多少個世紀了,人的世紀也不容易計算了!
  
  ●投錯胎,走錯路
  
  可是玄奘法師一看,啊!這個老修行入定了,雖然是沒有氣,但是可不是死了,衣服都爛了,就是塵土蒙著,身上的塵土有半寸厚。玄奘法師也就沒有事找事幹:「我叫他出定,好同這個老修行談一談。」於是打了一下引磬,啊,這個老修行在這幾千萬年來,都沒有人來到這兒給他開靜,現在他出定了,但是身不能動彈了!
  
  身雖然不能動彈,可是能說話,說:「你是從哪裏來的啊?」這就好像那個尤孝子問我似的。但玄奘法師可就和他老老實實的說:「我是從唐朝來的,我想到印度去取經。你在這兒這麼裝死有什麼意思呢?」
  
  「喔,我是在等釋迦牟尼佛出世,我好幫他弘揚佛法!」
  
  「等釋迦牟尼佛出世?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一千多年囉!」
  
  「真的嗎?」
  
  「什麼真的假的,你在這個地方睡覺,睡得這麼久了,你真是睡得糊塗了。」
  
  老修行一聽說;「那不要緊,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我再等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說完,就又要入定了。
  
  玄奘法師說:「你先不要又入定去,我現在有事情和你商量。」這個老修行不願意管閒事:「你有什麼事情?我不管你的事情啊,你到這兒來打我閒岔,我在這兒入定,入得很自在的,很好的,你多事,我不管你的事!」
  
  「這不是我的事啊!」
  
  「那麼誰的事?」
  
  「這是佛的事。」
  
  「喔,佛有什麼事啊?」
  
  「釋迦牟尼佛雖然入涅槃,佛法仍然在世間,須要有人來弘揚佛法。你入定等彌勒尊佛,這還有很久的時間呢!最低限度也要十幾萬年之後,這十幾萬年你什麼事情也不幹,這太沒有意思啦!」
  
  「那我,我能幹什麼事啊?」老修行連自己能幹什麼事,他都不知道啊!
  
  玄奘法師說:「你幫我弘揚佛法,釋迦牟尼佛的法還在世間上呢!現在沒有什麼人發願弘揚佛法了。你去到大唐國,等我取經回來,你好幫助我弘揚佛法。」
  
  老修行本來不願意去,但是想一想,時間太久了,唉,還是去作一作戲,到那地方看看,逢場作戲!他這一念想要作戲去,說:「那我怎麼樣去呀?」
  
  「你從這兒向東,走到大唐國,你看房子是黃琉璃瓦的,你就到那家去投生,等我回來,你好幫我弘揚佛法。」
  
  這個老修行大約眼睛也沒有睜開呢,就這麼說:「好,我去了啊!」一邊走路一邊好像沒睡醒覺,等到了唐朝這個大唐國,眼睛還睜不開,一看那個房子是綠色的瓦,但是他沒有睜開眼睛,就以為是黃的,於是就到這個綠琉璃瓦的家裏去投生出世了。
  
  ●出家太苦了,我不出家!
  
  玄奘法師到印度去取經,也到那兒學佛法,聽了很多法師講經,跟了很多法師修禪定,一去去了十四年。十四年了,他就想,他有一個老同參到中國去了,他要回來找一找這個人啦!於是在印度把事情都辦好了,就向回走。
  
  在他要去印度的時候,和唐太宗有一個約會,唐太宗問他說:「國師!你什麼時候回來啊?」他說:「現在你看這松樹,枝子向西歪著,這棵松樹什麼時候向東歪,那個時候我就要回來啦!」這是一個預言。
  
  有這麼一天,唐太宗一看,宮殿前面這一棵樹,枝杈都向東彎了,唐太宗就想起玄奘法師走的時候說過,他回來時,這樹就會向東彎。現在所有的樹枝都向東彎了,喔,這玄奘法師回來了!他就帶著文武百官到西門去迎接國師,果然就迎著玄奘法師回來了。
  
  玄奘法師回來第一句就說:「皇帝陛下!恭喜你又生一個兒子啊!」
  
  「沒有啊!你走時我那個太子,現在還是這一個太子,我沒有多啊!」
  
  「不對,我給你派了個兒子,怎麼會沒有?」
  
  「國師!你是不是作夢啊?怎麼盡說夢話呢!」
  
  玄奘法師聽皇帝說沒有,於是就作觀來查查看。喔,這個老修行真是走錯路了!他一觀察,知道這個老修行因為眼睛沒有睜開,跑到大將尉遲恭的家裏去托生了,做了尉遲恭的一個姪子。
  
  玄奘法師就向皇帝說:「這個尉遲恭的姪子一定要出家,跟著我弘揚佛法。」就說他是怎麼怎麼一回事。
  
  尉遲恭無所謂的,他叫他姪子出家。但和他姪子一商量,他姪子不肯出家,說:「不行,我不能出家!我怎麼可以捨得世間這麼好的東西?出家太苦了,我不出家!」
  
  那麼玄奘法師又去找皇帝了,說:「皇帝陛下!你要幫我的忙,因為佛教在中國當興了。這個人前生是一個老修行,我叫他來托生的,他現在迷了不出家。你得要下一道詔書,叫他奉旨出家,如果他不出家就得殺了他。這樣子,他就不得不出家了。」你看,在那個君主時代,皇帝說話,誰也不可以不聽的!於是唐太宗就下了一道詔書,叫尉遲恭這個姪子跟著玄奘法師出家。
  
  ●條件講好了,我才出家
  
  尉遲恭的姪子說:「皇帝叫我出家,好,我去和皇帝講條件!這條件講好了,才出家,不合乎條件我是不出家的。」究竟怎麼講這條件呢?
  
  在玄奘法師請唐太宗下詔書的時候,已經對唐太宗說了:「我相信這一道詔書下給尉遲恭的姪子,他會來向皇帝要求出家的條件,無論他要求什麼條件,你都可以答應他。」
  
  尉遲恭的姪子就去見皇帝說:「本來我不願出家,皇帝一定要叫我出家,我不敢不出家。可是,請求皇帝答應我三個條件。」皇帝說:「喔,你要出家啊,不要說三個,三十個條件我也答應你,你就說說你這個條件吧!」
  
  他說:「我這第一個條件:出家人不準喝酒的,但是我不能戒酒啊!我出家後,走到什麼地方,必須要有四匹馬拉著一車最好的美酒跟在我後邊。這是第一個條件,皇帝您可以答應我嗎?」皇帝本來不想答應他這個喝酒的條件,因為佛教裏的五戒,其中一條就是戒酒,但是玄奘法師又預先告訴他,無論對方要求什麼條件都答應他,皇帝因為相信玄奘法師,於是說:「可以,你是例外,我可以答應你,你不要愁你這個喝酒!」尉遲恭這個姪子,以為皇帝不應承,他就可以不出家,誰知皇帝答應他了。
  
  皇帝問他:「你第二個條件是什麼?」
  
  「第二個條件:我最歡喜吃肉,而出家人吃齋,不吃肉。我因為生到武將的家庭裏,學武的人一定要吃肉,我出家之後要有一車肉跟著我。這個肉要新鮮的,一天都不能擱。」因為當時也沒有什麼冰箱,用一塊冰裝在一個箱子裏頭就叫冰箱了。所以他說:「必須要新鮮的肉,每一天都要換新鮮的,一定要有夠我一天吃的肉放在車上,車上這箱子裏頭放很多冰,把肉放在箱子裏。」皇帝想:你這麼饞,肉都放不下!不過玄奘法師早就叫他答應他啦,就說;「也可以,第二個條件我也答應你,我供養你肉吃,供養你酒喝,那麼你說一說你第三個條件囉!」
  
  尉遲恭的姪子說:「這第三個條件哪,我相信你不會許可的。」皇帝說:「你說出來看看,或者我許可你呢!」他說了,第三個條件是:因為他有生以來就歡喜女人,歡喜美女,所以他出家之後,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美女在他後邊跟著。皇帝說:「這真是!出家人怎麼可以要美女呢?」但是玄奘法師又叫他答應,於是他說:「好,第三個條件我也答應你。現在你應該出家啦!」
  
  ●三車都回去,我不要了!
  
  這個尉遲恭的姪子以為這三個條件,皇帝一個條件都不會應承,想不到三個條件皇帝都答應了,這回他就要出家啦!皇帝就給他預備一車美女、一車酒、一車肉,共三車,送他出家去。這時候,文武百官和很多的出家人都知道他奉旨出家,就送他到廟上去出家。
  
  到了大興善寺,這個大興善寺,從方丈室到山門口,有十個mile(英哩)這麼長的路,每一天晚間關山門,要騎著馬去關的。那麼從皇城送他去出家,接近大興善寺那兒,就聽見寺裏鐘鼓齊鳴。這是廟上有大的法事,就要撞鐘打鼓。那個鐘不是像我們這個鐘這麼小,那個鐘扣在地上,十幾個人都站在鐘裏邊都可以的,就那麼大的鐘!那鼓也很大的,這個鼓鐘聲差不多十里路遠都可以聽得見的!
  
  那麼他朝著廟來了,一聽到廟上的鐘鼓響,豁然間開悟了:「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啊!頭上有那麼多鳥在上面抱窩,我在那兒入定,我答應玄奘法師來幫著他弘揚佛法。」他得宿命通了,就向後面擺手,說:「你們這些車都回去了,我不要了!」美女也不要了,酒也不要了,肉也不要了,把這三車都打發回去了。因為他出家的時候有這個典故,所以在中國,稱窺基祖師為「三車祖師」。
  
  ●修行,要忍苦忍痛
  
  這窺基法師最聰明,他能「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音」。怎麼叫「目下十行字」呢?就是你看一行字,他可以看十行,比你快十倍。例如,你讀這本英文書,一個鐘頭讀完,他十分鐘就讀完了,甚至於五分鐘就把這一本書讀完了。這不是馬馬虎虎看,他也一個字一個字看,但他看得快。「耳聽百人音」,一百個人同時說話,他也分別得清楚你講什麼、他講什麼。不是像我們,有兩個人講話,你就聽不清楚那個是說什麼。這太笨了!
  
  窺基祖師幫著玄奘法師翻譯很多很多經典,所以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經典,多數是窺基祖師幫著翻譯的。
  
  這個老修行,在那兒坐了幾千年,甚至於萬年以上,也不覺得腿痛腰痠,也不覺得辛苦。所以我們坐這二十幾個鐘頭,這不算一回事。無論什麼事情,你認為它很平常,不是很重要的,就沒有麻煩了。你若認為這是很不得了的一件事,很重要的,那就很多麻煩了。所以修行,要忍苦又要忍痛,不要怕腿痛。你現在怕腿痛不修行,不關上地獄門、不關上餓鬼門、不關上畜牲門,將來那個痛苦更厲害。所以我們現在以忍一時的痛,來得永遠的快樂!
  
  在座的各位善知識!我不知道哪一位有好像三車祖師的這種根基,也不知道哪一位有好像五車祖師的那個來歷。所以你們各人要向前勇猛精進,不要落人後!或者你們前生有的是比丘,或者有的是比丘尼,或者有的比丘變成比丘尼,或者有的比丘尼變成比丘,這都沒有一定的。各位都要打起精神來,把一切的困苦困難都打破,你就會有所成就了。
  
  你如果腿痛了,可以騙一騙你那個腿。怎麼樣騙法呢?你這麼樣說:「你不要痛哪,我才坐下嘛!我坐下只有一分鐘,一分鐘你就受不了了?只有一分鐘嘛!」你若能這樣子騙你的腿:「才一分鐘,等一等再痛,現在才一分鐘啊!」那麼你坐二十一個鐘頭也好像一分鐘似的,這樣它就不痛了。這個方法,你試一試看,如果不靈,再另想方法,Ok?要是這個方法你用靈驗了,這就是妙法。
  
  ●到道宣律師那兒去趕齋!
  
  窺基祖師生在一個武將的家庭裏,所以他的性情很豪爽,身體長得很胖很高很大。雖然他記憶力非常好,學問也很好,但是在表面上看來,他很粗氣,就是不文雅,不是像文人那麼樣文質彬彬的。他雖然不吃肉,吃齋了,但是吃得很胖。
  
  有一次他聽說終南山有一個道宣律師,修行非常的好,非常有道德,也非常有學問,總而言之沒有一樣不好的,樣樣都好。感動了什麼呢?他的道德感動了天人給他送飯。他一天吃一餐,專門修持戒律。他坐著一定要端端正正的像一座鐘,站著一定要像一棵松,走路像輕風,躺著像一張弓。這行、住、坐、臥四大威儀,他做得非常之好。因為嚴守戒律,守得清淨了,天人就想在他的面前來求福報,於是就發心給他送飯,每逢中午就給他送天人所吃的飯作供養。
  
  窺基法師聽人說,道宣律師是天人給他送飯,他就想:沒出家以前,所有的肉類都吃遍;出家以後,所有的齋菜也都吃過,就是沒有吃過天上這飯的味道,這天廚妙供,究竟是什麼滋味呢?他這時候啊就打妄想了:「Yes(耶),我到道宣律師那地方去趕齋!」因為在佛教裏頭,出家人和出家人無論從哪裏來的,有東西大家吃,有地方大家住,不分彼此。他想,人間的飲食他吃遍了,天上的飲食他沒有吃過,於是他預備到那兒趕齋,趕吃的去,吃一點天人所吃的飲食,於是乎就到終南山去了。
  
  道宣律師所住的茅棚,他早就知道在什麼地方,所以在沒吃午飯以前,他就到了。因為那時候他是個很有勢力的大法師,一個大德高僧,道宣律師也知道這窺基法師幫著玄奘法師翻譯經典,就歡迎他到這兒坐,請問他來有什麼事情?窺基法師很直爽的說:「我啊,肉也吃過,齋菜也吃過,人間的所有飲食,再好我也通通都吃過,但是我沒吃過天上人所吃的飲食。聽說你是天人給你送供養,我到這兒來趕趕齋,也嚐一嚐天人所吃的飲食是什麼味道,大約你不會不結我的緣吧?」道宣律師說:「當然當然!這兒每天受的供養都很多啊!你當然可以在這兒,我們一同應這個供養。」
  
  ●哪有天人給你送飯?
  
  他們在這兒等著,本來每一天,天人十一點半鐘就一定給送供養來的,一秒鐘也不會錯的,這時候一定來。可是這一天啊,他從十點鐘就來趕齋,等到十一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也沒有來!道宣律師說:「或者今天有旁的事情耽誤了,或者等一等還會來。」
  
  一等,從十二點等到一點、兩點、三點、四點、五點、六點、七點、八點,也沒有來。終南山離長安有七十多里路,天黑了窺基法師也不能下山了,那就在這兒住啦!他就很不高興的樣子,說:「聽人說你這兒有天人給你送飯啊!你或者盡是欺騙世界上的人,哪有天人給你送飯?我今天來了,怎麼天人就不來了?這分明是你打妄語,你持的什麼戒律嘛!」就罵起來了,罵這個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因為持戒,也不和他辯,也不說為什麼今天沒有來,不講話,兩個人大約都不太高興,心裏不很歡喜。
  
  ●我在閻羅王那兒給你講好話
  
  窺基法師倒頭便睡,睡得鼻息如雷,道宣律師心裏就想:這還是一個國師唉!一點修行都沒有,睡覺這麼大的聲音,唉,吵得我也不能打坐,也不能睡覺,也不能用功!早知道這樣子,不叫他在這兒住!但是也沒有法子,他睡著了,叫也叫不醒。
  
  道宣律師在這兒打坐,坐啊坐,身上很癢。他就用手到衣服裏邊摸,一摸,摸出了兩隻蝨子,這兩隻蝨子吃得都很胖的,好像小肥豬那個樣子。他一看這兩隻蝨子,怎麼辦呢?不可以把牠殺了,不可以把牠弄死,弄死犯戒了啊!怎麼辦?給牠搬搬家吧!從手裏把牠放到地上去,還繼續打坐。窺基法師還是像打雷,鼻息呼嚕呼嚕的。
  
  第二天,道宣律師也發了脾氣,說:「你啊!一點也不用功,整晚你都是睡覺。睡覺還不要緊,你這個鼻子呼吸,好像打雷這麼大的聲音,你擾亂了我,令我晚間一點也不能用功!你太沒有修行了,還做國師呢!」他發脾氣罵窺基法師。
  
  窺基法師說:「喔,你說我沒有修行,你有什麼修行啊?你是持戒的,是一個律師,昨天晚間你在身上拿了兩隻蝨子,你不殺牠,你把牠掉到地上,這兩隻蝨子一隻腿摔斷了,一隻已經摔死了。摔死的這隻蝨子,到閻羅王那兒就把你告了,說你持戒律破了戒,殺生了。我在閻羅王那兒給你講好話,說你是無心殺的。」
  
  道宣律師一聽:「咦,奇怪了!怎麼他睡得鼻息如雷,我拿兩隻蝨子他都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啊?他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於是就不敢再多說話了。
  
  窺基法師說完了這話,也就發脾氣了:「唉,我在你這兒趕齋,餓了一天,現在我這個肚皮是最難過了!你把我騙得太離譜了。唉,我要走了,一方面要趕回去吃飯,一方面知道今天再等,這個齋一定不會來了,還是趕回去,自己吃一點人間的飲食算了!」
  
  ●肉身菩薩到你這茅棚裏來了!
  
  他走了之後,第二天這個天人到時候又送飯來供養了,道宣律師也就發脾氣了,說:「你昨天幹什麼來著?你昨天為什麼不送供養來?我昨天餓了一天,並且我還有貴客在這兒趕齋,你也不送來。」
  
  天人跪下來了,說:「請律師原諒,慈悲啊!我昨天也是依照這個時候送飯來的,但是到四十里地以外,就有金光閃閃,所以我眼睛就睜不開,沒有法子再往前行路了。我就請問當方的土地神,為什麼這麼大的金光,照得我眼睛都睜不開,不能往前行路呢?當方的土地神告訴我,他說有個肉身菩薩到你這茅棚裏來了,所以我沒有法子給送供養。今天呢,這個金光沒有了,所以我又送供養來。」
  
  天人這樣一講,道宣律師才生了大慚愧,說:「我責怪這個窺基法師,說他睡覺鼻息如雷,令我不能入定,原來他還是一個肉身的菩薩,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以後他更加用功,更加精進,聽見有人睡覺打鼾的,他也不敢輕看了。
  
  ●肉身菩薩才可以睡覺
  
  所以你們誰睡覺啊,要是可以像窺基法師有那種境界,就可以睡覺。要沒有到那種境界,就不要睡覺。睡覺把光陰都空過了啊!你要是肉身菩薩才可以睡覺,不是肉身菩薩不可以睡覺的。我也常常聽人家睡覺那聲音很大的,那麼或者也是肉身菩薩現身,或者不是。我不管他是不是──是,我也不準他睡覺;不是,也不準他睡覺。所以在我們這禪堂裏邊,肉身菩薩和不是肉身菩薩都不能睡覺的,要參禪,要打坐,要打起精神來參這一句話頭:「念佛是誰?」問出來了,然後才可以睡覺。要是找不著是誰呀,那就要來找找這個是誰!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1&&id=215&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0&&id=215&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2&&id=215&cid=23
  4.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13&&id=215&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百日禪選輯(一)3 宣化上人主講 金剛菩提海 天心月圓 自己生死自己了

來源:網絡轉載  百日禪選輯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金剛菩提海
百日禪選輯

金剛菩提海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金剛是不壞的,菩提海是一個覺海;
  
  打破生死的關頭,這就到了金剛菩提海!
  
  ●化自性的雪
  
  「金剛菩提海」,什麼叫金剛?什麼叫菩提海?金剛是不會壞的,菩提海是一個覺海。這個覺海,是譬喻像一個海,其實比海更大,比海更深,這種覺性是沒有邊際的,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現在人人都是修行這個金剛法,修行這個不壞的法,把我們的心變成金剛那麼光明,把我們的心修得像金剛那麼堅固,把我們的身修得像金剛那樣不壞。
  
  所以在這個般若堂來煉、來燒,用火這一燒,把習氣毛病就都燒沒有了,也就是把貪心、瞋心、癡心,都燒得變成戒、定、慧了。那麼你要息滅貪、瞋、癡,變成戒、定、慧,必須要有恆遠的心來修行鍛鍊,一天增加一點,天天就會增加很多了。
  
  那麼積少成多,你自性光明就現出來了,就好像太陽化雪,一天化一點,一天化一點,化的時間久了,就把這個雪化了。我們現在在這個禪堂裏來坐禪,這就是化我們自性的雪呢。自性裏邊有多生多劫以來很多積雪,snow 很多,現在我們才知道用這個般若的智慧來化這種雪。這種雪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無明煩惱。因為無明煩惱由多生多劫以來,也不知道要把它變過來,現在才知道。所以你打坐,有點很不舒服的這種感覺,或者覺得腰痛,腿也痛,甚至於頭也痛,很多麻煩都現出來。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那麼在有很多的麻煩當中,我們要能忍,有種真正的忍力,不怕所有的麻煩,才能把這個生死的關頭打破了。打破生死的關頭,這就到了金剛菩提海。到了金剛菩提海,這又有什麼好處了呢?啊,到這個金剛菩提海裏邊,與法界合而為一了!法界有多大呢?它是沒有邊的,不知道有多大。心也想不到,口也說不出來。
  
  在《楞嚴經》上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我們人人都知道虛空是很大的,沒有邊際,任何人也沒有法子知道虛空是有多大。現在科學這麼昌明,去征太空,也沒有法子把虛空用尺來量一量,究竟虛空有多大?有多少 mile(哩)?沒有人知道。可是這個空雖然這麼大,人人都不知道它的邊際,但是在這個大覺海裏邊,虛空就等於海裏邊一個泡沫那麼小,所以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你說覺海有多大?比虛空更大,因為虛空是從覺海裏邊生出來的,這個覺海是虛空的母親,這個母親當然比子女大得多了!
  
  ●返本還原,回到大覺海裏邊
  
  那麼我們現在要返本還原,歸到這個菩提海裏邊,所以我們出版《金剛菩提海》雜誌,我們這禪堂也叫「金剛菩提海禪堂」,我們這個人也叫「金剛菩提海人」,將來成的也就是「金剛菩提海的羅漢」、「金剛菩提海的菩薩」、「金剛菩提海的佛」。這往遠來說,是無窮無盡;往近來說,就是我們現在這一些個人,將來都要達成我們所希望的目的。我們所希望的就是要返本還原,回到這個大覺的海裏邊去。
  
  十方諸佛、十方菩薩、十方阿羅漢都在這個大覺的海裏邊等著我們。那個定力稍微差一點的,羅漢和菩薩就在那望著,說:「喔,看看那個會不會來啊?唉,他又往後退了!啊,太可惜了!本來精進了好幾天,白天也打坐,晚間也坐禪,白天晚間都用功,他現在又生出退心來了,覺得這個腿痛、腰痛,又要向後轉了。啊,真是太可惜了!」這個有定力的羅漢、菩薩、佛還在那地方等著,說:「往後退,還會往前進的。等一等他休息休息,看著:哦,以前都用過這麼幾天功了,不要前功盡棄,還要繼續用功!」那麼佛菩薩就在大覺海裏邊等著,但不會睜開眼睛來望。
  
  雖然沒有睜開眼睛望,但是他們可看得清清楚楚的,你是進是退,他知道的。所以,我們現在不要以為我用功,沒有人知道我用功!諸佛菩薩早就知道你,甚至於你用了幾天功就要退,退了幾天又要精進都知道的。說:「這個孩子,就是這個樣子!很調皮的,竟把光陰都空過了!等長大一點就會懂得了,就會明白怎麼樣做了。」這諸佛菩薩都在那個地方等著我們呢!
  
  ●無盡的福德莊嚴、智慧莊嚴
  
  我們若知道諸佛菩薩等著我們,就不要怕辛苦,要努力向前精進用功,一分鐘也不要空把它放過去!你要知道這一分鐘過去就不再回來了,你說:「我把這一分鐘留下,等一等我啊!」哼,它才不和你客氣呢!我等你,誰等我?所以,這時間是最沒有人情講的,和誰也不客氣,它沒有什麼人情味!「啊,你老了,活該你老!我不管你!你死了,那也不關我事,我一定要一天一天跑過去!」所以不停的這麼跑。光陰既然和你不客氣,你在這個有用的光陰的時候,就應該辦這個無盡的福德莊嚴、智慧莊嚴。
  
  我們現在參禪打坐,這就是福慧莊嚴,福慧雙修。說:「我現在在這兒打坐,也沒有做什麼功德,這怎麼會有福了呢?」你做這種的功德,是無相的功德,世界人做不了的這種功德,你能做;世界人得不著的這種真正的智慧,你能得到!什麼真正智慧呢?這一坐,自性的光明就現出來;自性光明現出了,本有的智慧也就有了。那時候你就得大智慧,得大辯才,得大壽命,得大安樂,什麼都是大的。你證果成阿羅漢,也是個大阿羅漢;你若出家,就是個大比丘、大比丘尼;你若是個在家人,就是個大優婆塞、大優婆夷;再要能成一個大菩薩,就可以成到一個大佛的果位。那都是由你今天在這個金剛菩提海禪堂裏邊修行所得到的。
  
  ●算一算人生有多少年
  
  為什麼我要把這個金剛和我們的身體比?因為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很短的時間,由生到死,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我們自己來算一算,活到七十歲,或者八十歲,或者九十歲,或者一百歲。就算活到一百歲,去十五年青年的時候,十五歲以前你什麼事情也不會做,只知道或者讀書,或者派派報紙(送報紙)可以賺到twenty-fivecent(二十五分錢),這是最好的孩子了!或者到各處去撿一撿垃圾,回來把它燒火,這也是好孩子!這十五歲以前,最好的、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如此,沒有什麼用,沒有什麼出息,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十五歲以前的光陰沒有用。
  
  那麼最後,等要死了這十五年以前,就算你活到一百歲,去了十五年少年的時間,再去了十五年老的時間,那老的十五年,相信腿也不幫你忙了,腳也不幫你忙了,眼睛、耳朵、牙齒都不幫你忙了!眼睛說:「哦,我跟著你這麼久了,你老得這麼樣子,我不跟你了,我要走了!」所以看東西看不清楚了,這眼光先走了。耳朵說:「喔,我們眼大哥走了,我這個耳朵老弟也要跑了!」它也聽不見了,就聾了。牙齒一看眼睛也跑了,能聽的這個耳根也跑了,它也不願意跟著這個老人在一起了。哦,牙也都掉了,牙跑了!
  
  舌頭可跑不了,為什麼?因為它沒有志氣,不剛強,不像金剛菩提海那麼樣硬。因為它很軟的,所以它說:「啊,你們都跑了!我還要幫助這個老人幾天,無論如何我要講義氣,我要對他好,不會對他不好!」所以舌頭不跑。雖然不跑,但是這個舌頭也有幾噸那麼重,說話說不清楚,嗡嗡---連說我要喝茶,也說不清楚了!你看,果何的父親大約現在就有這種情形了!天天要果何去侍候他,還罵果何沒有侍候好他。這要不是老糊塗了,怎麼會這樣子呢?有人來侍候還罵,這是因為老得不清楚了。
  
  那麼要死的前這十五年也沒有用,你站都站不起來了,真沒有用!你活一百歲就去了三十年,老去十五年,少去十五年,中間還有七十年。這七十年,是很長的時間啦,很不錯囉!可是又有一半睡著了,這七十年不像我們這坐禪說是二十一個鐘頭來打坐,不睡覺,把眼睛用香板支起來,看著這個香板!那麼中間這七十年,我們又有一半睡著了,就剩三十五年。
  
  三十五年,你再算一算,每天去一次廁所,這一次就算你最快五分鐘。吃飯,算你吃得最快,最低限度也要十五分鐘,一天吃三頓飯就去了四十五分鐘。再加上五分鐘,就是五十分鐘。你再喝杯茶,抽口香菸,或者東張西望,無形中就又去了十分鐘,這些十分鐘是根本沒有法子算的,就算一個鐘頭了。你想一想再算一算,這三十年每一天再去一個鐘頭,又減去多少時間?因為我算術算得不太清楚,所以這三十五年去多少個鐘頭,我也不算它,你要是想知道,可以算一算。那麼這樣子一來,在這三十五年的期間,最低限度還要去五年,只剩三十年。
  
  這三十年,你說你能做什麼?所以,我們如果不到金剛菩提海去,就在這個地方輪迴來輪迴去,忙得不得了!一天到晚填這個無底的窟窿,吃了它又跑,吃了填下去,它又從下邊漏了。這一生為口腹忙得不得了;等走完這一生,時候到了,它不也說:Thank you very much。對你一聲多謝也沒有。你說這個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若不到金剛菩提海裏邊去,那簡直是太愚癡了!
  
  ●迷而不覺?覺而不迷?
  
  我們本來都是在金剛菩提海裏邊,就因為無明生出種種的迷,就輪迴六道裏頭。好像一粒微塵,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忽然而天堂、忽然而地獄、忽然而餓鬼、忽然而畜生、忽然阿修羅、忽然而人道,在六道裏邊轉來轉去。這六道輪迴也就好像虛空一樣,我們人在這虛空裏頭,好像一粒微塵,迷而不覺就輪迴六道,覺而不迷就了脫生死。
  
  為什麼我們不覺?因為我們受三毒的毒太深了,猶如一般的青年人不知道好壞,吃迷魂藥,頭腦不清楚了。我們吃貪瞋癡這個三毒,吃得太多了。今天修行沒有脾氣,明天就有了脾氣;明天沒有脾氣,後天又有了煩惱。就是在這裏邊轉來轉去,一天比一天迷,一天比一天的不覺。
  
  怎樣能覺悟呢?就是打坐,來坐禪,日本話”za-zen”(音:打禪)。我們坐禪就會覺悟,就會不迷了,不迷生死就了了。生死了了,就不會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你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了,當然你所行所做都有意義了。我們若不知道在六道輪迴裏沒有什麼意思,就不會想超出這六道輪迴,看見什麼就貪什麼,看見什麼就執著什麼,一切都放不下,一切都看不空!你看一切都是真的,財也是真的、色也是真的、名也是真的、吃東西也是真的,睡覺更是真的。但是你要是覺悟了,就知道這一切都是顛倒。
  
  ●如水成冰,冰成水
  
  我常對你們講,我們本來的性是清淨的,就好像水一樣,清水,你從上邊一看就看到底了。我們那清淨本性也就是這樣子,它那水不混濁,你一看就看得清楚。可是一生了無明,動了煩惱,這水就被寒冷給凍結上了。雖然是清淨水,一凍結成冰,你就看不清楚了,就不能好像玻璃似的,從冰上邊一起看到冰底下。這看不清楚了,就是本來是清水變成冰了。
  
  我們本來清淨沒有染污的本性,是有大智慧的;一生了煩惱,就好像變成冰了一樣。凍成冰了,有了煩惱,就會傷害人了。譬如你拿水裝到一個碗裏頭,你照這個人潑下去,一潑,這一碗水都潑到他身上了。但是,你就是力量再大,他也不要緊的,只是衣服或者身體都濕了,他不覺得有痛苦。你要是拿著一碗冰,就拿著這茶杯來比喻,茶杯這麼大的一塊冰,你照著這個人頭上打下去,就把頭打破了,頭破血流,這個人當場就死了。
  
  一樣的東西,用水打人就不死,用冰一打人就死了,這就是譬喻要是沒有迷的人,你就是罵人也罵不壞人,那個人也不會發脾氣,你罵他,他也歡喜。好像虛雲老和尚常常罵人的,但是人都歡喜他罵;他一罵,被老和尚罵了,這個人就高興得不得了:「哎呀,老和尚今天罵我一頓!」他覺得好像升官發財那麼高興,為什麼?因為虛雲老和尚沒有瞋恨心,他罵人,不是說有一種瞋恨心來罵人,說:「喔,我想殺了你!」他罵你,希望你改過自新,所以人就被他罵了,也沒有脾氣。這就等於水往人身上潑,人也不覺得痛苦。
  
  那麼愚癡人,他罵人,一罵人,把人氣得要死,就好像頭破血流,就好像用一塊冰打人一樣的!這是個很簡單的比喻,你若明白這個道理了,就應該修行了。修行要有真正的智慧,你有真正的智慧了,做什麼事情,都不使人討厭的。要想得到真正的智慧,沒有旁的方法,就是跑香、坐香,你就可以得到了!不論你信不信,現在我們試試看!

天心月圓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內無身心,外無世界,唱無聲曲,轉無形法輪。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
  
  這種境界也就是說的我們人用功,用的好像月光在天的正中央時,這叫「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這個風颳到水面上,還沒有波浪,這種境界是清淨而溫和,所以說「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很少人知道這種境界的。你這用功用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這時候也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自己身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身心都空了;外邊這個世界也沒有了,世界空了。你領會到這種境界,這種滋味可以說是「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
  
  ●無心道人
  
  我們修道是自己給自己修,自己給自己用功,不是給其他人用功,不是說我替其他人來修行,所以自己生死要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你用功就會了生死,你不用功就不能了生死。能了生死,就脫出輪迴去;不了生死,就是在這個輪迴裏邊轉來轉去。
  
  人都以為自己聰明、其他人愚癡,總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好。這一類的人是身心沒能空,世界也沒能空,總有一個我相存在。那麼參禪的人要無我相,不但無相,而且也無心也無身,身心都空了。那麼在禪堂裏身心都空了,這叫無心道人──沒有心的道人。
  
  沒有心的道人就是無修無證者,所以才說你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你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三皈五戒的人。你供養一萬個受三皈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的比丘。你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不如供養一個初果須陀洹。你供養一千萬個初果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二果斯陀含。你供養一萬萬個二果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三果阿那含。你供養一百萬萬三果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阿羅漢。你供養千萬萬四果阿羅漢,不如供養十方諸佛。你再供養萬萬的諸佛,也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但是可要真無心了,才可以受這個供養。
  
  ●貓捕鼠‧雞孵卵‧龍養珠
  
  這無心道人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與虛空同體。我們現在修行都是想修無心道人,要修這個無心道人,先要把我執和法執都空了。想破我執和法執,沒有其他最好的方法,只有參禪打坐,念玆在玆的來用功。這種用功的方法,有幾個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好像貓捉老鼠一樣。貓知道老鼠洞裏頭有老鼠,就在洞旁邊很有耐心的等著,等老鼠一出老鼠洞,一爪就把老鼠捉住了。參禪也是這樣子,你參「念佛是誰」,這個「誰」就是老鼠,你這參就好像貓,等那老鼠一出來,就把牠捉住,這個誰就跑不了了。
  
  又好像雞孵卵,雞在那兒抱小雞子,就想:「我這雞仔子一定會出來。」牠這樣想,久而久之就把小雞雛想成了,所以說「卵惟想生」。那麼雞抱小雞子,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牠趴在雞蛋上,熱得不得了,熱得喘氣幾幾乎都不能調勻,熱得牠呼吸氣幾幾乎都要斷了,才把小雞子抱出來。那麼參禪也是這個樣子。又好像什麼呢?又好像龍養珠。龍有個龍珠,因為牠最愛惜這個龍珠,就用種種方法來保養這個龍珠。我們學參禪的人也是這個樣子,好像龍養珠一樣,時時刻刻都要注意,不打任何的妄想。
  
  ●唱無聲曲,轉無形輪
  
  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在這一念不生的時候,全體大用都現前了,本有的智慧也都會現前了。「六根忽動被雲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忽然間這麼一動,就好像天生了浮雲,被雲遮住。這一念不生的時候,也就是方才所說的內無身心,外無世界,坐禪坐到這種境界上,呼吸氣斷了。雖然呼吸氣斷了,但是可不是死。呼吸氣斷了,這時候一念不生了,你要是忽然間想:「我這呼吸氣都斷了,都沒有了。」它又有了。你無心的時候,呼吸氣斷了;你有心,它又繼續。
  
  那麼說呼吸氣斷了,還是沒有斷,若一定斷了就不會生存,它內裏邊那呼吸氣興起來了,在裏邊行動起來了。它在裏邊有呼吸氣,所以不需要外邊的呼吸氣,這也叫什麼呢?這也叫轉大法輪。唱這個無聲的曲子,唱這無聲的歌,轉這無形的法輪,但是這種境界也都不要執著。
  
  在這幾天用功的人,各人用到什麼境界上?明天願意和我講的,可以講一講,我看看你這幾天用的功是不是真正用功了?若沒有用功,要繼續著用功,已經用功的更要加功進步,不要把光陰都空過了。光陰空過了,打完了一個七,又一個七,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這未免太可惜了。所以現在要百尺竿頭重進步,在這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就是用功更要往前去精進,不要向後退。我們用功由地水火風都可以入定,也可以入空定,也可以入非非想定。但是在這個定中,不要著到這個境界上,也不要生一種無明煩惱。
  
  ●非非想處定
  
  在以前有一個老修行修非非想處定,想要升到非非想處天。他在一個海的邊上修定,將要入這個非非想處定,魚就在水裏頭很歡喜的游泳,游泳就玩水,就把水弄出很大的聲音來,那麼有聲音他就不能入定了。他睜開眼睛一看,這魚又跑了,他就又修行。修行又要入定,這條魚又來了,又來在他的面前,這麼在水裏跳舞,又把水弄出很大的聲音,那麼他又不能入定了。像這樣子很多次,這一次,這個老修行就生瞋恨心了:「你這條魚真是討厭,最好我變一隻魚鷹,一口就把你吃了,誰叫你來擾亂我這種定!」大約他生這種瞋恨心,這魚也不敢來了,他就入了非非想處定。以後他就生到非非想處天,享了八萬大劫的天福。
  
  可是天福雖然享八萬大劫啊!他這種瞋恨心的果報就來了,因為他在八萬大劫以前生這種瞋恨心想要變魚鷹來吃魚,那麼等他天福享盡了,就墮落到人間來了。一墮落到人間,果然就是遂心滿願了,做一隻魚鷹,在那兒天天吃魚。等到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到那兒給他說法,他才把這魚鷹的身體解脫了,然後做人,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才證阿羅漢果。
  
  這是他遇著釋迦牟尼佛了,才能得到解脫,若遇不著釋迦牟尼佛,他做這魚鷹不知要做到多久了。所以我們修道的人哪,無論在哪兒都不要生瞋恨心,不要打妄想;一打妄想,將來就會受果報的。
  
  ●水觀定
  
  在《楞嚴經》上有一位尊者,叫月光童子。他修行水定,他總觀想這個水,想來想去他這個身體都變成這水,入水觀定。有一天,他在一個靜室裏用功修行,他有一個大約十一、二歲那麼小的徒弟,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就想去見師父。看他師父這個門裏邊鎖著,就從窗戶看,一看,他師父不在房裏邊,房裏頭都完全變成水!他就很調皮的拿起一塊小石頭丟到水裏去,這水就響了一聲,他認為很好玩的,就走了。
  
  他師父出水觀定後,就覺得肚裏頭很不舒服的,他一觀察,啊,有一塊石頭在肚裏邊!他想怎麼會有一塊石頭呢?就把小徒弟叫進來問他,說:「你方才到這兒想見我來了?」
  
  「是啊,我叫門,門裏邊鎖著,我趴在窗戶一望,裏面滿地都是水。」
  
  「哦,那麼你怎麼樣?」
  
  「我用一塊石頭丟到水裏了,然後我就走了。」
  
  「等一等我把門開一開,你再來看看,如果還是有水的話,你把這石頭撿出,拿開它。」
  
  月光童子又入水觀定,他這個小徒弟又來到這一看,果然房裏頭完全是水,他那塊石頭還在那地方。於是他把這石頭拿出去了,月光童子再出定,這塊石頭沒有了,就不覺得肚裏頭有一塊石頭在那裏脹著。
  
  ●專一則靈,分馳則蔽
  
  所以說修行你只要專心致志,你修什麼法都會成就的,有的修火光三昧的,變成火,但是這火可不能燒東西,因為它是自性這個火,變成自性的火,不會燒其他東西的。由《楞嚴經》上來研究,我們修行要專一其心,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你心要是不能專一,用什麼功也不會有成就的。你若專一了,就會有所成就,也就好像貓捕鼠、雞孵卵、龍養珠一樣的。你用功的人,主要要有一種堅固的心、懇切的心,才能與法相應。話說多了打閒岔(waste time),還是繼續用功!

自己生死自己了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要了生死,還得要參禪!
  
  ●從尤土匪到尤孝子
  
  今天我想起一個公案來,對各位說一說,本來這個公案說過幾次了,但是還有幾個人沒有聽過,我覺得今天這個因緣應該講這個公案。這個公案是我親自所見著的一個事實,並不是像小說虛構出來的。
  
  我在東北的時候,我有一個很知己的同參道友,這個人原來是做土匪的,可是以後改過自新,改惡向善了,又為父親母親在墳上守孝。守孝,他就開一點智慧,於是他師父給他取個名字,叫尤智慧,姓尤叫智慧。
  
  他怎麼會改惡向善呢?他做土匪時盡搶人的財寶,有的時候人家就會來反抗他,就和他打起來,有一次就被人用槍把胳臂打壞了。打壞了,他就養傷醫治,本來這個傷一個月或者二十天就可以好了,但是他這個傷經過半年多也不好。他在這個時候就生出一種懺悔心,他說:「我做土匪搶人家的東西,人家用槍打我,這一槍把我打死,我不是生命就沒有了?那麼現在受傷了,為什麼時間拖延得這麼久這傷也不好?啊,這一定是業障太重了!」於是他就發願了,他說:「如果我這個傷在一個禮拜之內好了,我就去給父親母親守孝,我以後再不做土匪了。」他發這麼的願,很奇怪的,果然在一個禮拜之中他這個傷就都完全好了。完全都好了,他就要去守孝囉!
  
  怎麼樣叫守孝呢!守孝這是表示為人子女的捨不得父母,雖然父母死了,他還在墳旁邊守護著,守護父母這個屍體,守這個墳,這叫守孝。那麼這怎麼就算出孝來了呢?在這兒守著又有什麼意思呢?本來是沒有什麼意思,活人守這個死人有什麼意思?可是雖然沒有意思,你要能做得到,就變成有意思。為什麼?這種事情不容易做的,你天天什麼也不幹,什麼工作也沒有,就在墳旁邊那麼守護著,一天兩天可以,時間一久了,一守就要守三年。這三年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的,但是你要細一想也不是很短的,所以一般人就不能犧牲這麼長的時間來守孝。
  
  這一位尤智慧,他居然能發這種的心來守孝。尤其守孝,這是青年人更不容易做得到的,老年的人譬如四、五十歲的人心性都有一點定了,這還不算一回什麼事,坐三年,甚至於坐六年,也不要緊。那麼青年人你叫他那麼樣去做,是很難的一件事。不要說旁人,我自己就知道,我當初坐到那墳旁邊,也沒有人陪著,覺得這是很苦的一件事。
  
  這個尤孝子,他在守孝時,約二十一歲的樣子。二十一歲,一個做土匪的人,忽然間就變成一個守孝的孝子,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在沒有守孝以前他拜一個師父,這個師父叫中一法師。這一位法師很有道德,也很有修行,也有多少神通。他師父就教他怎樣打坐,怎樣用功。他就在那用功,用用功你說怎麼樣啊?這個魔就來了!什麼魔來了呢?來了一條火龍。他在打坐這火龍就纏到他腰上,纏了三轉,把他燒得又熱又痛。那麼他正在危難的時候,他的師父就來了,把這條火龍給降伏住了,火龍也皈依了。這火龍皈依了,就在尤孝子旁邊當他的護法。
  
  ●割肉祭天
  
  尤孝子守孝守了到兩年半這個時候,天下雨,一下雨,就下一個多月,這把田裏所種的農作物都要淹死了。這時候尤孝子又發願,他說了,把農作物,所謂稻、粱、黍、麥、黍稷之類的,就是種種的穀、麥、豆子……都淹死了,人就沒有吃的了!我現在啊發願,如果三天之內天若晴了,我就割肉祭天。因為那時候,他也不懂什麼佛法,就只知道有一個天主。那麼他發這種願了,果然很奇怪的,沒有到三天就晴了。這時候他就要割肉祭天了,人自己割自己的肉是不容易的,第一次,他用力一割這個肉,沒割斷;第二次,一咬牙把一塊肉割下來!
  
  割下來之後,你說怎麼樣,他就死了,因為割肉割得痛死了。這一死,血就流得很多很多。他在一個大約有四尺丁方的小地方打坐,他割完肉就昏倒在那地方死了,這個四尺丁方的地方都被血染紅了,也不知道流多少血。等一等他又活了,沒有完全死,他又活了。活了,有人去看他,看他這個樣子,就去報告政府,政府又派官員去看他。
  
  這麼樣子,他拿割下這個肉來供天,縣裏頭有個官,也到那兒參加他這個供天,那麼這麼樣子,一般人就對他都印象非常好了,說:「啊,這真是菩薩,能為我們大眾來割自己的肉去供天。」這樣一來,怎麼樣啊?就很多麻煩來了。什麼很多麻煩?這個人也要看看這個尤孝子,那一個人聽說有這麼一回事,也要到這裏看一看,天天就很多人來看他。
  
  ●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
  
  不但人來看他,有一隻鳥(bird)也來看他。這隻鳥很小的,但是會說話,牠不說旁的話,就說這麼幾句話,牠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就這麼叫。那麼這隻鳥來看他,和他好像老朋友,落到他頭上、落到他肩上、落到他手上,什麼地方都落,也不怕他,一天到晚來陪著他打坐用功,有的時候和他開開玩笑,這麼很好玩的。可是其他人若來,有一個生人來,牠就跑了;若沒有生人來,牠又回來和他在一起玩。那麼經過大約三個禮拜的時間,尤孝子這個傷好了,這隻小鳥也跑了,不陪他了。
  
  等他守孝三年圓滿了,很多人就請他到一個道德會去講演。那時候因為中國人沒有留頭髮的,也沒有留鬍子的,尤其年青人沒有留很長頭髮、很長鬍子。那麼這個守孝的人呢,就頭髮也很長的,鬍子也很長的,頭髮披肩那麼長,那簡直就像現在的嘻皮一樣。但是嘻皮盡吃迷魂藥,他可不吃藥,什麼迷魂藥也不吃,清清淨淨的!他吃齋念佛,又講道德,說仁義,這樣子他在道德會講演,就很多人都相信他。
  
  那麼方才說他有頭髮、鬍子。為什麼要留頭髮、留鬍子呢?這也是根據《孝經》說的,《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個身體、頭髮、皮膚是父母給的,我不敢隨便把它毀傷了,這是盡孝的一個開始。可是這位尤孝子居然留頭髮、留鬍子,為什麼又把自己的身體割了來祭天呢?這豈不是不合乎孝道嘛!不錯,這是不合乎孝道,假設他父母親在的時候看見他這麼樣子割肉,你說那眼淚不知要流出多少。即使他死了做鬼,若看見他這麼痛苦,也會很憂心的,很不安樂的。那麼他為什麼還這樣做呢?就因為他為大眾來求上天下雨,並且他也沒有讀過書,也不懂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他守孝,是聽旁人有這守孝,他也就守。
  
  那麼這時候,他在道德會講道德說仁義,也是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的一個意思。這時,他知道我,而我也知道他,我聽說有一個尤孝子,他也聽說在某某地方有一個和他一樣年輕的守墳人。我比他年紀還小,他二十一歲守孝,我大約是十九歲,現在記不清楚,大約是這樣子。那麼彼此都互相慕名,在心目中有一個思想:有這麼一個人,我將來要見一見。他為什麼要見我呢?他平時就很驕傲的,驕傲什麼呢?他說:「我二十一歲就守孝了,殊不知有一個比我更年輕的人在守孝。」所以他就認為這又勝過他,他就要見一見我。
  
  ●開口便錯,舉念即乖
  
  有一次,我到縣裏,到道德會上,我一看他披頭散髮的,哦,很長鬍子!我那時候把鬍子、頭髮都剃去了,沒有那麼長。我一看他,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了。我說:「你是尤善人嗎?」因為稱孝子好像很不恭敬,一般人都稱守孝的人「善人」,我說:「你是尤善人吧!」「是啊!你是誰啊?」「你不認識我,我認識你。我也不知道我是誰?哦,你大約知道你是誰!我不知道我是誰!」他聽我說這話很驚奇的:「喔!喔!你?你?」旁邊認識我的人就說:「他是誰?你們是一樣的嘛!」「喔,這麼樣子!」他就睜著眼睛,好像美國人看人似的。我也不看他,因為我不是美國人。
  
  他這麼睜著眼睛看我,看大約看有一個鐘頭的樣子,我也沒講話,他也一句話也沒說。看完了,他說:「你從什麼地方來呀?」「我從來那個地方來的。」他覺得很奇怪的。我反問他:「你到什麼地方去呀?」「我什麼地方也不去。」我又問:「那你為什麼要問我從什麼地方來?」啊,他上來就把我手抓住了:「好呀!」對我特別好的。啊,你看好玩不好玩?
  
  那麼沒有地方來,也沒有地方去,這是不來不去,也來也去;來是從來那個地方來,去到去那個地方去。佛的十號之一,有個名號就叫「如來」,所以《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因為我研究《金剛經》,他是念《金剛經》,那麼所以我就和他來打一打機鋒。
  
  結果我們兩個人這個公案他到各處去講,說是我們兩人一見的時候,彼此誰也不講話,結果呢!他打了妄想,就問我從什麼地方來。他打這個妄想一問的時候,知道是錯了,為什麼?開口便錯,舉念即乖,凡有言說都無實義。有所說的這都不是究竟法,究竟法無說無傳,應作如是觀。這沒有什麼可說的,也沒有什麼可傳的。
  
  ●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
  
  惠明大師追攆六祖拿衣缽,衣缽在石頭上生了根,拿不起來,他就說:「仁者!仁者!」不,是「行者!行者!」但也可以說仁者,也可以說行者,這沒有一定的,「仁者」是個菩薩,「行者」也是個菩薩。惠明大師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說我是為了佛法而來的,不是為著這個衣缽而來的。
  
  那麼在這個地方,我以前已經講過了,我說這是惠明大師打妄語。為什麼他打妄語呢?他要是為法來的,根本就不應該去拿那個衣呀!應該一見這衣在石頭上,手沒拿的時候,就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這才不是打妄語。他本來是個大將軍,很有武力的,那麼他拿不動了,以後一想:「喔,這是天意!這是菩薩保護這個衣,我不應該搶啊!」所以他才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如果他把這個衣缽拿起來了,他也不說他為法,也不說他為衣了,就逃之夭夭的跑了!所以我說他打妄語,這不會有什麼錯的。即使他就對我發脾氣,我也不管,我也要這麼講!
  
  那麼六祖大師便從草裏邊走出來,其實六祖大師知不知道他打妄語呢?當然知道!不過看他已經一念迴光返照了,雖然打妄語也都很難得了。人啊,不能求全責備,不能說完全都是好的!就好像你們這一些個皈依我的人一樣,本來你們顛顛倒倒,很多不對的事情,我把眼睛一閉不管了。
  
  ●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那麼六祖大師由草裏邊出來了,聽惠明大師這樣講,就對他說:「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好的你也不要想,壞的你也不要想,正在這個時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看!(做厲聲喝狀)惠明大師被六祖大師這麼一問,即刻就開悟了。開悟後,他還問:「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還有比這個更妙、更祕密的嗎?六祖大師就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這個祕密的在你自性裏邊,我若能說給你的,那就不是密了。
  
  一般人迷到密宗上,以為密宗這就是密了,密宗都有一個咒念,例如念庵啞吽,這還有一個聲音,有一個字說得出來的。真正密的,也無聲也無色,不落於色聲香味觸法,那才是祕密的,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我告訴你的,那就不是祕密了!所以一般人不要被密宗迷了,說:「這是最上的法,這是真是不得了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平等的,沒有那個是高那個是低,那個是上那個是下。你用那一個法相應,那一個法就是妙法;你與這個法不相應,那個法就不是妙法。這並不是那個法不是妙法,因為和你不對機。
  
  ●橫說也是妙,豎說也是妙
  
  再舉一個很淺的譬喻,一樣都是人,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五官具足。但是所好的不同,有的歡喜發財,有的歡喜做官,有的歡喜種田,有的歡喜做工,有的歡喜讀書──一生手不釋卷,總拿著一本書來讀書;各有所好。還有,有的歡喜吃甜的,有的歡喜吃酸的,有的又歡喜吃苦的,有的歡喜吃辣的,有的歡喜吃鹹的,酸甜苦辣鹹,也是各有所好。那麼他所好的他就認為是好,他所不好的就認為是不好,好的就是妙,不好的就是不妙。
  
  那麼各位現在參禪,這個參禪就是妙;不願意參禪的人,就說這是不妙:「啊,坐到那地方,有什麼意思?坐那地方睡覺?坐那地方打妄想?啊,懶得那麼樣子,什麼也不幹!什麼工作也不做!這樣一個人,這簡直是世界上的廢人!要都變成這些個人,那這世界上就完了!」你看,他講得很有道理的!這打坐的人,一聽見有這種的批評,有的:「喔,他說的有道理,我不要參禪了,做其他有用的事情去了!」那麼就跑了。
  
  有的一想:「啊,這個人太可憐囉!他怎麼一點也不覺悟這個世界上的苦呢?他這樣講話,是有很重的業障啊!十方諸佛菩薩!幫助我快點開悟,我好把這個業障重的眾生度他反迷歸覺,令他不再譭謗修道的人!」你看,一樣的話,有的人聽了就跑了,有的人聽就要發菩薩心來教化這個眾生。
  
  那麼發菩提心教化這個譭謗參禪的人,就認為參禪是妙的。跑的那個人呢?就聽譭謗參禪的這個人所說的,說這是不妙的。所以你想究竟是個妙,是個不妙?妙在什麼地方?不妙又在什麼地方?這是眾生的顛倒相。眾生顛倒相,這也是個妙;眾生不顛倒相的,更妙!所以你參禪是妙,不參禪也是妙,各有所妙。各人所妙的雖然不同,但是這個妙是一個,所以《妙法蓮華經》,橫說也是妙,豎說也是妙,長說也是妙,短說也是妙。
  
  那麼我們參禪這個妙比《法華經》還妙,因為這個妙你自己可以體驗到,你自己可以覺得其中的味道。這種味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我不能告訴你!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那麼要了生死,還得要參禪!

文章來源:

  1.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7&&id=215&cid=23,
  2.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8&&id=215&cid=23,
  3.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9&&id=215&cid=23
Facebooktwitterredditpinterestlinkedinmail

from 禪語智慧